Kimi豆包,最近都盯上了瀏覽器
在AI大模型應用落地的浪潮中,瀏覽器插件正成為一個新的競爭領域。Kimi和豆包,兩款當紅的AI助手,都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插件,引發了用戶和業界的廣泛關注。
卷大模型應用落地,瀏覽器插件已成下一個“新戰場”。
這不,當紅炸雞子Kimi最近就上線了瀏覽器插件。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感嘆Kimi官方終于下場了,要知道之前網友弄了個“民間版”就在谷歌收獲了3w粉絲。
和Kimi不謀而合的是,字節跳動旗下AI助手豆包此前也推出了瀏覽器插件版本,且最新已迭代至1.3.0。
有體驗過豆包插件的網友直呼:
眼瞅著雙方各有一部分鐵桿粉絲,那我們都要安裝試試,看看哪個更好。
截止7月15日,Chrome商店顯示,豆包瀏覽器插件的下載量已突破了9萬次,Kimi瀏覽器插件的下載量剛剛破2萬。
而AI產品榜顯示,今年6月,Kimi的用戶訪問量為豆包的近4倍。
在“硝煙彌漫”之際,接下來奉上量子位實測。
一、Kimi、豆包插件實測
眾所周知,插件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減少用戶在各個應用間頻繁切換。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說更細層面的用戶體驗問題。
那么,熱門選手Kimi表現如何呢?
從官方公告來看,Kimi插件主打輕量級搜索,目前有“點問筆”和“總結器”兩項功能。
量子位試用發現,用戶劃取網頁中的文字后,“點問筆”功能會自動出現,對文字進行解釋和相關信息補充。
而“總結器”位于頁面右下角,會對用戶的瀏覽頁面進行全文總結、提煉重點內容,比較適合讀論文。
整體而言,Kimi插件就像一些i人朋友,似乎非常不愿意打擾別人。它核心解決了提問和總結兩項需求,功能相對聚焦。
而且這種“不愿打擾”的性格也體現在了其他細節,比如Kimi插件的側邊欄模式。
這一點還是在和豆包的對比中發現的,同樣是新用戶,豆包只需點擊右上角插件圖標就能展開側邊欄。
而Kimi插件需要設置一下,相當于先告訴kimi“我需要側邊欄”,然后才能從默認的浮窗切換過去。
除了Kimi,我們也火速上手了豆包插件,體驗完頭腦中只剩下一個感受:
明明只裝了一個插件,其他什么也沒干,突然AI就到處都是了,常用網站、使用場景它都做了適配。
首先是搜索,剛嘗試搜了個量子位,沒想到豆包插件就化身“田螺姑娘”默默出現了。
幾乎是同時,豆包插件立馬自動整理了搜索結果頁,并附了跳轉鏈接。
嗯,接下來想看個B站視頻學點東西,結果一看視頻有點長就有點怕了。
好在“有人”幫忙看。[doge]
豆包插件剛好有一個視頻AI時間線功能,它會先總結視頻內容,然后根據時間線提取視頻亮點。
視頻的問題解決了,另一個“老大難”也得讓豆包插件試試。
作為科技媒體量子位的小編,我們每天會接觸大量前沿AI論文,各種讓人懵逼的新技術,新名詞層出不窮。
這不,入門級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不得先找來讀讀。
剛找到論文,豆包插件就送來了一個小驚喜——收藏夾功能。
具體用法嘛,比如想收藏這條剛看到的推文,直接右上角收藏即可,雖然并不清楚它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而且平時看到的任何東西(對話、網頁、PDF、視頻),幾乎都可以一鍵私藏。
終于到了讀論文環節,面對頭疼的英文文獻,突然發現右上角又出現了豆包的“AI伴讀”。
點擊后側邊欄直接打開,不僅可以全文翻譯,還能針對論文進行提問。
看來讀論文已經難不倒我了。[doge]
順便一提,與Kimi插件無法生成圖像不同,豆包插件可以從文字生成圖像。
體驗完上述功能,掰指頭一數,豆包插件好像已經把高頻日常(搜索、視頻、論文)都解決了,誰又快樂了?
不過這還沒完,隨機點點,又發現了豆包插件的一個創新點。
原來豆包插件的AI劃詞工具欄還允許用戶對外觀進行個性化定制,“需要哪個放哪個”。
甚至可以自定義工具欄技能,其實質相當于創建一個GPTs。
比如點亮一個“一鍵轉小紅書文案”技能:
總結,相比于“不愛打擾人”的Kimi插件,豆包插件貌似更加風風火火,凡是你需要的,它好像都不缺席。
除了以上聚焦國內的兩位玩家,還有出海玩家Monica。Monica插件具備寫作輔助、搜索增強,生成圖像等多種功能,其最大特點是集成了包括ChatGPT在內的許多模型。
Monica創始人肖弘曾公開表示,截至去年12月,該產品在全球用戶數已超百萬。
二、AI瀏覽器插件要比什么?
可以看到,AI瀏覽器插件已經聚齊了各類玩家:
- 豆包插件背后是字節,代表了大廠巨頭
- Kimi插件背后是月之暗面,代表了大模型獨角獸
- 走出海路線的Monica,則代表了AI應用創業
那么問題來了,不同類型的玩家在進入新賽道時,各有哪些優勢呢?
相較于傳統的應用開發流程,插件無需開發一整套完整系統,通過接口就能提供服務,且易于修改和更新。
在某種意義上,插件是AI應用創新的最佳載體。
換句話說,首先這事兒本身難度就不大,而且各玩家都有自己的“buff”。
比如對Kimi插件來說,由于“200K上下文窗口”一炮而紅,其網頁版已積累了相當一批粉絲基礎。
在量子位智庫6月份的階段性統計中,Kimi網頁端用戶訪問量居于榜首,達到2200萬。
而對豆包插件來說,巨頭字節最大優勢莫過于破圈能力。
不僅自身應用場景豐富,還能與其他平臺開展合作,打通各個應用和環節。
正如前文展示的用例,豆包插件正是憑借巨頭的生態能力,才能無縫集成搜索、B站等應用。
總之,對Kimi、豆包這樣的國內大模型玩家來說,做插件意味著進一步放大自身優勢。
而選擇出海創業的Monica插件,更像是“集百家之長”。
由于不受限于背后的模型技術,因此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整體而言,在瀏覽器插件這一領域中的競爭關鍵因素,一是背后的大模型本身的技術底子夠不夠厚、生成質量夠不夠好,二是需要將其輕量化版本進行產品化。
此處拋開技術不談,當插件走向產品化時,用戶體驗的作用逐漸凸顯。
有人選擇“做多”,讓插件的功能盡可能豐富全面;也有人選擇“less is more”,在功能上追求簡潔。
但不管怎樣,用戶的聲音無疑是真實的。
翻到Kimi和豆包插件的評論區,用戶也在表達各自的期待。比如在Kimi官宣新功能的推文底下,熱度最高的評論表示“希望插件可以像sider(一款集成了多種AI功能的瀏覽器擴展程序)一樣更加豐富”。
而豆包用戶也希望可以完善多語言互譯功能,而不是只有英語。
總之,這場大模型輕量化落地之戰,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量子位智庫報告(6月份AI智能助手):
https://mp.weixin.qq.com/s/Iiw6AerwSoPGnQrJcv_ErQ
豆包插件地址:https://www.doubao.com/browser-extension/
Kimi插件地址:https://kimi.moonshot.cn/extension/download
Monica插件地址:https://monica.im
一水 發自 凹非寺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量子位】,微信公眾號:【量子位】,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