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快跑,先行者的喜與憂
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浪潮正在興起,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更是成為熱議的焦點。本文深入剖析了蘿卜快跑的運營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揭示了無人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種種困境和機遇。
未來數年內,無人駕駛出租車會顛覆出行方式嗎?
近日,百度Apollo旗下蘿卜快跑登上熱搜火爆“出圈”,以“日訂單量峰值超20單”“0.5-1元/公里”“1000輛落地武漢”引發網民熱議。
蘿卜快跑熱搜詞條,圖/新浪微博
從訂單量與價格來看,無人駕駛出租車已經能與網約車“同場競技”。以往的共享經濟、網約車浪潮,僅僅數年便帶來生活方式變革——人們對蘿卜快跑的關注中,無疑帶著這種猜測與未來想象。
然而,對比過去十年中互聯網O2O賦能線下的變革,根植于AI技術的Robotaxi商業故事或許要難講得多,注定是一個更為漫長的過程。距離2009年出世的無人駕駛汽車Waymo已有15年,但全球范圍內Robotaxi賽道仍未看到曙光。
當下,成立7年的百度Apollo正走至關鍵節點,作為百度高級智駕能力、AI技術的最佳落地案例,蘿卜快跑的成功至關重要。5月中旬,百度Apollo發布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正式提出盈利預期,計劃今年底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2025年實現盈利。
但在真正走進大眾生活之前,蘿卜快跑還要跨過數道關卡,無論是面對“爭奪司機飯碗”的爭議,還是如何保證安全行駛,都是蘿卜快跑必須面對的。
一、蘿卜快跑,已經爆單?
蘿卜快跑“出圈”中,最被關心的數據或許是,逐漸增加的訂單量,以及遠遠低于網約車均價的價格,兩者共同構成人們對蘿卜快跑“爆單”的認識。
在媒體報道中,線下已經有網約車、出租車司機感到焦慮:蘿卜快跑經營區域內,訂單量有肉眼可見的下滑;社交媒體上,眼看著蘿卜快跑幾塊錢的價格,更是有大量出租車司機抗議“無人出租車搶工作”。
而事實上,這些擔憂并不現實。
首先,網傳消息中也有被夸大的部分。例如,針對蘿卜快跑網傳的運營車輛數量,武漢市交通運輸局近期便回應稱,蘿卜快跑武漢投放數量為400多輛,并非網傳1000輛,不至于搶網約車、出租車飯碗。
其次,蘿卜快跑的低價恐怕也不能持久。此前,武漢市經開區市場監管部門曾作出回應,稱無人網約車價格屬于市場調價,未納入政府定價范疇,無權干涉。有武漢網友反映,當前蘿卜快跑已經漲價,10公里距離僅比網約車便宜4元。
綜合來看,蘿卜快跑的低價只是早期用價格打開市場的行為,與網約車、生鮮零售等O2O行業玩家的早期策略并無不同。
再回頭看蘿卜快跑的“爆單”,不難發現這是網傳消息夸大,消費者好奇嘗鮮,蘿卜快跑低價開拓市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短期表現,并非Robotaxi賽道生態平衡后的實力。
在網約車、出租車行業從業者的焦慮上,蘿卜快跑可能僅僅是一根“導火索”,主因是整體行業的下行趨勢。
武漢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2023年網約車司機日均營收339元,以網約車平臺平均的30%抽成計算,司機日收入僅有237元左右。而廣州交通運輸局的統計則顯示,去年12月到今年5月,網約車日均訂單量由14.21單下滑至12.22單,日均營收從343元降至311元左右,按照前述抽成計算,司機日收入僅有218元。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網約車行業,網約車駕駛員在今年4月底達到696.4萬人,這還沒算上出租車司機數量。在運力過剩的背景下,司機們面臨的是低價訂單、訂單量下滑的困境。
此時,初期價格為網約車六分之一的蘿卜快跑,猛烈牽動了司機們的神經,也愈發顯眼:于2021年在武漢經開區開始小區域試點,在2023年已經擴大在武漢江北的大片區域,今年則覆蓋主城區大部分區域,計劃年底實現武漢全城覆蓋。
事實上,盡管蘿卜快跑相比網約車有著不挑單、不拒載、服務標準一致等優點,它當下的劣勢卻更加突出。
乘坐體驗上,蘿卜快跑需要乘客在特定??奎c乘坐,不少情況需要步行、繞行過長距離;行駛表現上,蘿卜快跑在應對較為復雜的道路場景上效率不高;事故認責上,僅有北京、武漢等城市出臺管理規章,尚缺乏全國性的法規與判例積累;經營區域上,蘿卜快跑車輛數量、覆蓋范圍仍有限,偶爾打不到車或等待時間過長。
網約車司機大可不必擔憂被取代,在規模、體驗不如意外,蘿卜快跑還有本難念的經。
二、還是要算一筆經濟賬
一個商業模式如果長時間無法實現盈虧平衡,便不能在市場中存活下來,這一點在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行業的發展中被反復驗證。而當下,蘿卜快跑背后的投入成本與盈利前景仍有較大差距。
一輛Robotaxi的商業模式能跑通,需要多方面成本的考慮。
第一是車輛成本。當前線下的蘿卜快跑車型為極狐、百度打造的Apollo第五代車,各項成本為48萬元;預計即將投放的由江鈴生產的Apollo第六代車,各項成本為20萬左右。
顯然,搭載智駕系統的蘿卜快跑較之大部分網約車、出租車車型成本要高得多,例如Apollo第五代車硬件便包含高通8155芯片、5G基帶、22個傳感器。在生產成本外,蘿卜快跑仍需要遵循網約車行業規定的8年壽命期限,到期后退出營運,意味著折舊成本高昂。
招聘網站上的蘿卜快跑安全員薪資,圖/BOSS直聘APP
第二是雇工成本。當前線下運營的蘿卜快跑為應對車輛緊急情況,要么車輛內有安全員,要么數據中心有安全員遠程監控。
相比之下,后者顯然才是Robotaxi相比網約車的優勢,在2023年蘿卜快跑武漢訂單中遠程監控比例已達到45%。
但對于遠程安全員,2023年11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的《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規定,遠程安全員人車比不得低于1:3,安全員需要接受自動駕駛技術、運輸業務、交通安全法培訓。
換句話說,即使是遠程監控,一位安全員也只能監控3輛車,也面臨更高的考核標準。當前,在招聘APP上,蘿卜運力科技給出的崗位薪酬在6~8k。
第三是運營成本。在日常運營中,蘿卜快跑仍需要考慮到能源消耗、日常維護、車輛保險等費用。在同樣的服務場景下,蘿卜快跑的運營成本不會低于網約車運營成本,但不同于靈活用工的后者,這部分費用將全部由運營方百度Apollo承擔。
最后,在硬性成本之外,難以忽略的是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在多年對智駕系統研發的隱性成本之外,當前Robotaxi依賴的高精地圖維護成本同樣不可忽視。當前絕大多數車廠、智駕供應商都尚難以擺脫高精地圖的依賴,不少玩家專注無圖、純視覺路線,就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巨額成本。
算一算前面提到的成本,綜合來看,蘿卜快跑單日成本在數百元。面對與網約車的競爭,Robotaxi還需要做好價格戰的準備。在當前補貼下,蘿卜快跑確實能夠實現“0.5-1元/公里”的價格,但顯然不能持久。即使以日訂單量20單,每單5公里運營距離計算,單日收入僅100元。
只能說蘿卜快跑盈利前景仍顯遙遠,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值得關注的是,在此前第六代Apollo車型發布會上,百度已有不少規劃,例如成本降低60%的新一代量產無人車,搭載最新純視覺智駕方案,未來營運成本、服務成本分別降低30%和80%。
三、真正的競爭紅海期還沒到
百度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訂單量約82.6萬單,同比增長25%。截至今年4月19日,蘿卜快跑全國累計提供600萬次乘車服務,其中武漢全無人駕駛訂單比例超55%,并在4月份上升至70%,預計未來數季度快速上升至100%。
當前,蘿卜快跑已在國內11座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包括北京、武漢、重慶、上海、深圳等地已開啟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測試。截至去年底,武漢開放無人駕駛測試道路里程超3378.73公里,已超越舊金山成為全球最大自動駕駛服務區之一。
隨著體積逐漸龐大,蘿卜快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
7月7日,武漢漢陽區鸚鵡大道與國博大道交匯路口,蘿卜快跑與一名闖紅燈的行人發生輕微接觸。7月11日,武漢街頭兩輛蘿卜快跑停在街頭,而交警難以處理。
《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中,圖/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
作為先行城市,北京近期出臺《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提出自動駕駛汽車交通違法行為,若車內有人,則處理駕駛員,若車內無人,則對車輛所有人、管理人進行處理。但對于遠程安全員認責、車輛管理企業歸責等細節問題,全國范圍內尚未有正式法規厘清。
規模、技術、法規等多方面不成熟,也意味著Robotaxi仍需沉淀。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認為,無人駕駛網約車樂觀估計需要3年才能走近大眾,尚難以對出租車行業造成沖擊。
全球范圍內,Robotaxi仍未走進日常生活。無人駕駛汽車Waymo面世15年后,仍局限于舊金山等少數地區,通用旗下Cruise剛剛在去年下半年拿到牌照,便發生事故被取消運營資質。顯然,后續走出武漢后,在不同城市地區落地進程中,蘿卜快跑也需要面對不同的路況、管理規章、市場競爭,難以完成武漢經驗的“一鍵復制”。
近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社交媒體談論Robotaxi稱:“能力,法規、商業閉環都還沒有到,說很快能打平是因為很多賬沒有算”,他認為這個賽道在加速,但需要兩年才能開始進入轉折點。
何小鵬討論Robotaxi,圖/何小鵬微博
未來,蘿卜快跑還將面對“Robotaxi第一股”如祺出行、小馬智行、上海賽可等競爭者,以及來勢洶洶的特斯拉。在與網約車的競爭后,無人駕駛出租車還將面對行業自身的一輪淘汰進化,屆時在Robotaxi的戰場將掀起新一輪價格戰。
在真正的競爭到來前,蘿卜快跑作為先行者仍需度過摸石頭過河的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7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公布“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名單,20座城市入選。6月,武漢通過170億元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今年上半年國內無人駕駛賽道變得熱鬧,預示著Robotaxi國內生態商業模式正在走向落地。
無論如何,這是個研發成本高、重資產、長周期的業務。作為Robotaxi先行者,蘿卜快跑仍有未知的諸多困境需要面對。
作者 | 燕辭格
編輯 | 以安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一刻商業】,微信公眾號:【一刻商業】,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