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淡淡的”年輕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展露鋒芒

0 評論 1008 瀏覽 2 收藏 20 分鐘

在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中,95后、00后的年輕人常常被誤解為缺乏朝氣和鋒芒。然而,通過對三位不同職業背景年輕人的真實故事的深入探討,我們發現他們的鋒芒并未消失,而是以更加內斂和務實的方式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從沒哪個時代的年輕人,會像如今一樣充滿爭議。

談到95后、00后的印象,你腦海里或許第一反應是不那么“積極向上”。他們“死氣沉沉”、“班味太重”,最喜歡情緒穩定的卡皮巴拉、推崇在職場里“躺平”、遇事首先復誦“窩囊文學”,大呼“惹到我你就算惹到棉花了”……

他們尤其討厭中年人充滿“爹味”的說教,更不愿提奮斗、反對“成功學”洗腦。青春尚未褪去的年齡,他們卻好似已經放棄擁抱社會的可能性,變成了沒有鋒芒、沒有朝氣的狀態。

帶著對這一代年輕人的好奇,本期顯微故事找到了三個職業迥異、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他們之中:有在鄉村送快遞的快遞員、在大城市打拼的男保潔員、還有放棄創業重回企業的年輕人。

在他們的故事里,我們發現或許問題并不在年輕人身上,而是我們對年輕人的朝氣和鋒芒應該有另外一種理解,一種更符合時下環境變化的理解。

無論是送快遞、創業、還是在格子間工作,他們依然沒有失去沖勁。在和平年代,這種沖勁未必是動輒關心國家大事、輕輒在社交網絡上“指點江山”,這一代的年輕人變得更加務實。

他們身上的鋒芒,被隱藏在日常中的每一天,或許是對平凡工作的堅持,也或許是迎難而上、努力前行的勇氣。

也許不是外放的、張揚的,但他們的鋒芒依然存在,以更內斂、溫和的方式呈現出來。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01 再小的堅持,也有它的價值

28歲的周正是河南某農村唯一一個能送貨上門的快遞員。

每天上午8點,他都會開著他那輛四輪的電動小貨車準時從家里出發。在隨后的十幾個小時里,他將穿梭在附近十多個鄉鎮里,按照收貨信息將快遞依次送達。為了節約路上的時間,送貨時周正的活動空間僅限那方駕駛室里。

鄉鎮的小路不像城市道路寬敞、筆直,有時候地圖上看上去“一寸長”的小路,實際上卻需要耗費數小時。

若遇上雨水天,車輪陷入泥濘里,那時間更沒法估量了。所以,只要天氣不好,或者訂單特別多時,周正都會提前2小時就趕到快遞點。

鄉村山路崎嶇、小路縱橫,村里又沒有門牌,送貨難度可想而知。“大部分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了,留下來的人很少”,周正說道,快遞站一直處于人手短缺的狀態。

“哪怕人少,攤到每個快遞員手里的利潤也很少,送一單就幾毛錢”。逐漸地,鄉鎮快遞行業形成了一個“潛規則”:不送貨上門。

快遞們都會被放在鎮上的代收點上,需要老鄉們自己去取。在一些偏遠的鄉鎮,哪怕用戶自己去鎮上的驛站取件,還要按照快遞大小付上1到3元不等的“保管費”。

圖 | 周正工作的快遞點

選擇送貨上門的結果是,每天送貨歸來,周正的雙腿總是腫脹不已。

不少同行都說他“傻”,總是勸說他“年輕,不如去大城市闖”,“那里送外賣、快遞一個月能賺上萬元”;也有人說周正“守著金山不賺錢”,稱他如果和村里的小賣部合作代收,讓用戶去領取,不僅輕松,還能賺一筆外快。他一一拒絕了這些“朋友們的好意”。

在周正看來,送貨上門的快遞員不單純是一份謀生的職業,也是他日常成就感來源所在。

“許多快遞是洗衣機、冰箱這類大件,如果不送貨上門,那些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的用戶,又該怎么將東西運送回去?”

“更何況,有些快遞,必須馬上送到,一刻不能耽誤”,周正曾送過一個特殊的訂單,是給一名腿腳不便的用戶送拐杖。面單上清楚地備注了“殘障人,千萬要送到家”的信息。

周正不敢怠慢,當天便安排送貨,對方收到貨時十分感動,不斷說著感謝,還要請周正進去坐坐、歇歇。

在他看來,自己內心仍然有所堅持,并沒有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送貨上門的行為,很快讓他在附近鄉鎮贏得了口碑。

最重要的是,他人的肯定讓他在這個過程中感到了自我價值。

周正說,鄉鎮快遞工作辛苦,愿意干這行的人不多,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不會失業。他時常將“如果方便,給我個好評”掛在嘴邊,“我不懂大道理,就希望大家能夠對我滿意,給我個好評,認可我?!?/p>

現在,他在鎮上租套房子,孩子在鎮上讀書,他還想將孩子送到縣城去?!拔乙蚕虢o孩子樹立個榜樣”,周正撓撓頭,希望孩子踏踏實實做人,“我們普通人家,問心無愧就好”。

對大眾來說,周正或許算不上“有棱角”的年輕人,跟“鋒芒”兩個字不沾邊。

但在周正看來,鋒芒并不是那些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在平凡的工作里,做好每一件不平凡的小事。

02 用行動打破偏見,堅持做對的事情

如果你跟著李浩上門做一次保潔,就會徹底轉變你對保潔員的刻板印象。

當李浩麻利拆下抽油煙機時,大家眼中的懷疑會少幾分。李浩展示出隨身工具里,放著不同的工具和各種顏色的抹布,并強調“每一塊抹布都對應不同區域,絕不混用”,大部分人便不再質疑他的能力。

圖 | 李浩清潔過的油煙機

在李浩打掃完洗手間后,許多人看著干凈如新的馬桶,夸贊時帶著驚奇:“沒想到男生也會做家務,你還挺專業?!?/p>

“很多人談到保潔師,第一反應是干活利索的中年阿姨,”李浩說,在刻板印象里,保潔似乎天生是屬于女性的工作,它要求干活細致認真,體力要求相對不高,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當李浩告訴朋友自己要創業做家政工作,做男保潔師時,大部分朋友都覺得他就是“一時熱情,一定堅持不下去”。畢竟,男生做家政工作太少見了,更何況李浩是一名正兒八經的大學畢業生,大家打心眼里覺得他“不是做保潔的料”。

“不是男生不擅長做家務,是以前大家不讓男生做”,李浩無奈地說?!安蛔屇猩黾覄铡边@一刻板的觀念,讓李浩的創業之路,變得格外艱難。

2022年,李浩創辦了自己的家政公司。創業最初的想法,來自于一次和朋友的偶然談話。

那時朋友新房剛裝修完畢,抱怨市面上找不到靠譜的開荒保潔——開荒保潔是指裝修過后,首次進行的徹底清潔工作,與日常保潔相比,開荒保潔的工作量更大、難度更高,對從業者的體力、專業度要求都更高。

彼時,家政行業從業者多是中年女性,很少能有人受得了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李浩從中發現了市場空白:男性由于先天的體力優勢,非常適合從事家政服務,尤其是在別墅保潔或開荒保潔這類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中。

他決定創辦一家專由男性提供保潔服務的公司,專注于這一細分市場。

但因為周圍人對家政行業的刻板印象,導致他難以招到合適的男員工。面對這種狀況,李浩有些氣憤:“男生,憑什么不能做家政呢?”

無奈之下,李浩自己成了公司第一號員工。

創業的艱辛也超出了李浩的想象。某次上門服務時,客戶發現他是男性后,直言“不相信他能做好家務”,讓他拎著工具包離開;或者是在最炎熱的季節上門做清潔時,客戶認為男生身體素質更好,不允許他開空調,于是他在室內30多度的高溫里爬上爬下,近乎中暑。

圖 | 李浩在高溫天氣下清潔窗戶

更多的情況,則是大家得知他有學歷,是家中的獨子后,勸他“走正道”,不要浪費自己“干一些婆婆媽媽做的活”;同行也找到他,讓他不要來和中年人競爭了,并抹黑他“年輕,經驗不夠,不靠譜”。

最讓他難受的是父母的態度,哪怕他賺到了錢,能夠養活自己,父母還是不能接受他的這份職業,直言“只要你不干這行了,我們養你一輩子都行”。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的職業選擇時,李浩也不是沒有動搖過。

“為什么從小接受的教育是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但很多人瞧不起保潔?”,李浩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想為什么,最終他意識到,還是因為這行門檻太低,所以從業者沒有尊嚴,“同樣是家政行業,管家怎么能成為高收入群體呢?”

他找來家政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收納師證書等市面上高端從業者的相關書籍學習,同時又重新審視了家政這一“非標”服務,通過制作標準服務流程、明碼標價的方式,將打掃衛生變成了一件專業的事。

“外人怎么看不重要,我把服務做到極致,讓事實說話”,李浩還為自己購買了工作服、鞋套,每次上門打掃時,都會換上整齊的衣服和口罩。

圖 | 開荒保潔

李浩很快扭轉了自己的口碑。他干活利索出色,一位主顧夸獎他“能干”,鼓勵他堅持下去,還為他介紹了好幾個主顧。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李浩進行保潔服務,他的公司也成功招募到了其他男性保潔員,而且在他服務的客戶中,許多是熟人介紹,回頭客占比也相當高。

盡管如今李浩的公司還是“小微企業”,市場上仍然對男性家政從業者存在偏見,但李浩并不悲觀。對他而言,打破偏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是屬于李浩的鋒芒。

“萬事開頭難,我已經開好頭了”。

03 忠于內心的選擇,不被外界的聲音影響

和其他打工人相比,32歲的林樂其實有點“另類”。

在公司工作,往往講究“整齊劃一”,不出挑也不出錯最重要。這種細節會滲透于方方面面,比如,大部分工作人員的桌子上總是整齊劃一的擺放著文件。

林樂偏不。他的桌子上卻擺著二次元手辦。對于林樂來說,這種“小心思”恰恰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

林樂一直活得很“自我”。

畢業后,他本來在當地最大的鋼廠工作,但是為了喜歡的攝影,聽從內心的聲音,放棄了別人眼中穩定體面的生活。

“創業的初衷很簡單,當時老要拍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片子,老板也不愿聽從我們的建議”,2019年林樂和朋友一拍即合,決定創業,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那時候,我們也有穩定的客源了,不用擔心生計”,林樂回憶,離開“打工人”的身份后,他接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兒,解鎖了很多新奇的體驗,他去過許多陌生城市,見過大草原、雪山,還和朋友一時興起去拍銀河,結果在深山降溫后凍得瑟瑟發抖。

但生活總是去試圖打擊那些“自我意識過?!钡哪贻p人,林樂也感受到這種打擊。

在入行半年后,林樂很快被攝影行業的“潛規則”壓得喘不過氣——攝影行業是典型的“長賬期”行業,動輒半年才結尾款,這個過程中,創業者還需要不斷投入新設備,對資金流要求極高。

除此之外,林樂還需要支付房租、墊付場地費用等,他一度資金見肘,連員工的工資都無法拿出。

即使后來走出困境,為了降低現金流斷鏈風險,林樂也不得不“低頭”去做一些過于商業化和大眾化的項目,這讓林樂萌生退意。

“這真是我要的嗎?”林樂想,如果堅持下去,自己也是在做和內心相悖的事情。他決定親手關閉自己已經“熬”過來公司,重新回到企業工作,業余繼續拍攝。

得知林樂的選擇后,身邊有許多人認為他經歷被社會的”毒打”后,終于變成了一個向生活屈服的年輕人。

但林樂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 “成長不一定是線性的,也可能是曲折的,重要的是忠于自己的內心,不懼怕他人的目光?!?/p>

因此在同事們無償加班時,林樂堅守自己的底線,拒絕內卷;他喜歡獨處,也喜歡看風景,3月至今,林樂的自駕里程已超過4000公里,他也留下了許多大西北的精彩畫面。

“現在只是漫長人生中的過渡,我唯一確定的一點,人生的軌道不是不變的,不會只有一個答案?!痹诹謽费壑校駨淖约旱膬刃倪x擇,不被外界的聲音所影響,就是鋒芒。

他也不會放棄尋找答案。

04 鋒芒不在于高光時刻,而在每個拼搏向前的瞬間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被教育要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年輕人。

何謂合格?

就是熱烈地擁抱生活,不虛度每一寸光陰;要永遠保持好奇心,不能只看眼前的小事;要把自己嵌入宏大的敘事中,隨時以鋒利的姿態擁抱變化。

無論是媒體,還是現實,都在像我們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年輕人,就是應該時刻準備著,準備著去改變世界,去綻放自己的鋒芒。

于是我們常常陷入一種誤區,總是等待著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正是因為誤解,我們會在沒有等到“高光”時刻,而陷入低谷,懷疑自己的選擇,忽視了鋒芒其實是一種心態,一種選擇。

鋒芒可以不是一瞬間的高光,它可以是點點微光匯聚成的星河。它可以是眾多平凡中的不凡時刻,是普通人的堅持、勇敢、自我超越,也可以是黑暗中的一束微弱卻堅定的光芒。

高光、星河皆為鋒芒。它不必耀眼奪目,卻承載著希望和力量。

對于年輕人而言,努力依然是通往成功的橋梁,盡管努力不一定帶來成功,但不努力則注定與成功無緣。鋒芒不僅關乎成功,更關乎體驗一種充滿挑戰與可能性的精彩人生。

在“中國鋒芒”主題TVC中,我們看到了關于“中國鋒芒”的新理解:

這些心懷鋒芒的年輕人,是小鎮上的第一家精品水果店店主,是自信滿滿、親力親為的職場新人,是把每一個日子過充實的外賣小哥,是反復嘗試、不斷創新的古老手藝傳承者……他們是今天千千萬萬的普通青年的縮影。

盡管外界環境不斷變化,他們仍然努力騰挪,在細微處,努力尋找生活的意義;在平凡中,活出超越平庸的勇氣和善意。

我們要相信,堅持和努力總會換來那些“微光”的明亮與鋒芒,即使它們可能暫時被云霧遮蔽,但終將迎來屬于它們的時刻。?(應采訪者要求,文中均采用化名)

文 | 楊佳

編輯 | 蔡玉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顯微故事】,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