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BI應該叫效率提升工具,而非數據分析!

0 評論 383 瀏覽 0 收藏 10 分鐘

作者從個人經驗出發,對國內外BI工具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比較,強調了靈活性和用戶友好性的重要性。通過揭示國內BI工具在設計和功能上的局限性,以及市場對這些工具的誤解,作者提出了對BI和數據分析本質的深刻見解,并討論了數據運營的邏輯和規則的重要性。

對于BI的使用,我是從Tableau開始的,我對于BI的定位一直是在敏捷分析的層面,最早接觸國內BI工具開始是永洪BI,我記得他們的表達式語言還有類似js還是java的語言,當時把我這個做數據的人給驚呆了,當時我的團隊都是做數據的,懂的語言都是數據開發語言,也就是sql那套及周邊,最多就是python,當時評估下來這種語言來參與計算很不友好,也就意味著項目結束后,我自己團隊很難運維,沒有人專門去研究和正常數據開發不太相關的語言,真去研究了那他們就搞成技術人員了,那還怎么搞數據分析。

后來再接觸到帆軟的BI,我一看他們還專門還搞了一個report,那個界面看得我很頭疼,雖然excel我玩的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看到那樣的一個我稱之為excel的衍生工具,我還是有點頭疼,這個工具聽說是面向IT的,那我覺得直接用EXCEL就好了,很多工作在數據庫里處理好,好像更方便。

再后來又看到各種國內開源的BI工具,又是令人非常崩潰的工具,我不是搞開發的,開發能力僅僅是我做數據分析的一個工具或者一個過程而已,開源工具的開發語言也很不友好,然后到了圖表界面更令人無語,整個過程下來離數據分析幾乎不著邊,簡單的統計加工吧,我覺得這樣形容更為貼切。

其實總體感受國內的BI 都在圍繞報表在轉,他們說的最多的肯定是中國式報表,什么是中國式報表呢?

大家企業都有財務部吧,財務部是集中企業內部報表最多的地方,也是企業內數據最權威的部門,很多大型國企、央企的IT部門都是掛在財務部的,所以一定情況下財務部是凌駕于技術部門之上的,所以企業的分析基本就圍著財務在轉。

但是這里就有個問題,財務部為什么都是做報表呢?首先財務部的數據確實多,他們有法定報表要做,還有管理報表要做,每年可能還要開各種經營大會,那么就有經營分析報表,這些內容都是在財務部根深蒂固的內容,他們并不懂得什么是財務分析,什么是業財分析,他們看二維表看多了,看習慣了,他們不太容易接受圖表。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各BI 廠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在迎合客戶,但是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他們的產品經理也不懂數據分析。

很多產品經理聚焦的是產品功能,并不具備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的思維,或者說國內的BI是在國外的產品上進行迭代出來的,所以國內的各BI廠商的產品都極其相似,一方面是土壤,一方面是能力。Tableau 產品經理我覺得是很優秀的,就是它作為一款敏捷分析的工具已經具備了一定靈活的功能。

我們說數據分析,大家就想到BI工具,這個思維認知是不對的,BI 工具只是實現數據分析的一種手段,何況國內的產品干的就是以報表為目標,所以稱之為報表工具會更合適些,數據分析我定義為一項職場人士的一種技能。

企業內有人力數據、財務數據、銷售數據、市場數據等等需要分析,所以數據分析不是固定的一個套路,它需要具備非凡的柔性也就是靈活性,所以這就要求分析工具就要有很大的靈活性,所以EXCEL用的好的人其實更喜歡EXCEL,數據庫用的好的人更喜歡用數據庫,因為他們非常非常之靈活,所以一定程度上Tableau 是靈活的,但是國內的BI 產品是缺乏靈活性的。

在數據價值挖掘這件事上,靈活性就決定了分析的深度和廣度 ,所以工具不夠靈活就直接造就了數據分析剛開始就遇天花板,所以我一直在說BI 和數據分析不能劃等號,當前市場的很多人對這事的認知已經走入了一個很大的誤區。

如果BI等于數據分析,那么整個國內的企業基本就走到了數據分析的盡頭,因為分析工具決定了生死,這么下去數據分析師都可以下崗了,因為都交給了BI 工具。

當然數據分析師現在也是一大市場誤區,他們把他們的職業干成了取數人,干成了表哥、表妹、表姐,這個很多人都沒意識到,所以企業數據應用能力很弱,因為把數據價值挖掘這么重要的事綁定了一個或者幾個崗位上,這些人從來都是技術思維,而數據應用的天花板從來不是技術,而是應用。

現在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我們會發現這些廠商又在效率上做文章,他們宣導的基本是數據查詢效率如何加快,如何提升,IT人員解放了,業務人員自己上手了,但是這樣的境況其實也是很有風險的,將所有的責任和風險全部轉嫁給了業務,業務人員都還沒搞明白什么是大模型,就又多了很多活出來,他們真的還能把精力專注放到做業務中嗎?

所以產品的結果來源于人的設計,產品的運行規則是人設定的,這些做產品、做技術的人一直專注在產品的各種精進,但是卻沒人真正了解數據賦能的邏輯,好比國內這么多大廠小廠都在卷大模型技術,但是應用在哪里,應用場景成熟了嗎,好多產品往往并不成熟就直接推向市場,推向甲方,但是經不起專業人士的推敲,因為他們內測的時候是測功能,測試的人也不懂數據應用。

如果BI產品直接定位為效率提升工具也沒問題,但是這么多廠商宣講的都是數據分析,數據賦能,然后再看實施項目的人都是搞開發的,他們不具備主動解決方案的能力,所以BI項目不是做死了也是做得半死。

我已經看到好多企業這塊做得非?;靵y,因為這塊都不清楚,其它內容一同混亂,企業數據就是一鍋粥,他們縷也縷不清,想也想不明白,這和他們開始想要上BI 項目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但是很少人能講的清楚問題在哪,因為這是一個體系的問題,不是隨便做數據的人都能講得明白的,因為數據應用這個鏈路上有很多環節工作,大家多翻翻我的文章就知道了。

說句實話,甲方企業這些產品的彎彎繞繞看不明白,現在還有各種中臺、指標、運營等各式各樣的產品來打市場,如果我是甲方企業老板,我就干一件事,把數據運營這個邏輯和規則給研究透,因為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最具商業化價值的一件事。

作者:風姑娘的數字視角,公眾號:風姑娘的數字視角

本文由 @風姑娘的數字視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