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界“蘿卜快跑”?作者聯合抵制下番茄小說刪除AI協議,另一“不平等”協議仍存
在數字閱讀的浪潮中,AI技術的介入引發了網文界的一場革命。近日,番茄小說因在其簽約協議中新增“AI協議”,引發網文作者的集體抵制。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AI技術在內容創作中的潛在風險,也引發了對AI與人類創作者關系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探討AI在網文創作中的應用現狀、作者的擔憂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一份份網文作者“集體斷更倡議”“聯合抵制聲明”“完結在寫書目后離開平臺”等聲明在社交平臺被瘋狂轉發,矛頭直指字節跳動旗下網文App番茄小說,起因在于番茄小說在簽約協議中新增“AI協議”,要求作者同意把作品用于AI訓練。
“豆包可以關聯作品信息,即便是在番茄小說以外平臺上架的小說,豆包都能提煉大綱,而且故事走向、人設、情感糾葛等跟我自己的作品幾乎一致”“未簽約未上架的番茄作品也被喂給豆包”……當“AI協議”浮出水面后,作者們不約而同地前往字節系大模型豆包上搜索自己的作品。甚至有作者認為豆包AI寫的大綱,與自己保存在WPS云端的未公開發表內容一模一樣,認為豆包在使用WPS云端內容訓練AI。
事件發酵幾天后,WPS和豆包相繼回應,稱傳言不實,WPS與豆包在AI層面并未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但這可能意味著另一個“更驚悚”的事實,豆包AI寫的大綱已經和作者自己寫的差不多了。
“很多小作者的網文套路化,大模型學習一遍免費閱讀平臺的資源,基本就能提煉出大綱?!币晃籄I行業人士向《IT時報》記者分析道。
“網文界的‘蘿卜快跑’!”一位網文作者感慨,當大多數作者還沉浸于AI輔助工具能幫自己緩解日更上萬字、腱鞘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美麗幻象中時,怎么也沒想到,網文作家會成為第二個網約車司機,將深深陷入被AI替代的焦慮中。
7月25日,番茄小說客服表示,要求作者同意將作品用于訓練的“AI授權協議”已刪除。但《IT時報》記者實測發現,使用平臺“AI輔助工具”創作作品版權被授予平臺且用于優化模型的“AI輔助寫作條款”依然存在。博弈還在繼續。
一、“AI作者”已出現?3個月上架200多本書
在部分作者貼出“AI協議”之前,絕大多數作者都沒注意到自己與番茄小說簽約時有這條補充協議。
協議中提到,作者要將簽約作品的全部/部分內容及相關信息(如作品名稱、簡介、大綱、章節、人物、作者個人信息、封面圖等)作為數據、語料、文本、素材等用于目前已知或未來開發的新技術研發、應用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對話、文本、圖像、視聽、語音等作品的編輯、生成、轉換、深度合成、虛擬現實技術等研發和應用。
盡管“授權AI訓練協議”在網文作者的聯合抗議下已被刪除,但事實上,作者們并未能完全逃過番茄小說的“AI版權陰影”。
在注冊番茄作家助手App時,《IT時報》記者發現,目前App已經上線了AI擴寫、AI改寫等輔助功能,但在使用AI功能輔助創作前,必須同意相關事項。
按下這個“同意”,代表著“使用本服務上傳、發布或傳輸內容或使用本服務生成輸出的內容,代表了有權且同意在全世界范圍內,永久性、 不可撤銷、免費地授予時光荏苒公司(即番茄小說母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全部產品或服務對信息內容的存儲、使用、發布、復制、修改、改編、出版、翻譯以及創作衍生作品、傳播、表演和展示等權利。同時,也授權番茄小說可以使用信息內容進行優化模型和服務,以及將上述全部/部分權利再授權給其他第三方以上述方式使用”。
“全世界范圍”“永久性”“不可撤銷”“免費”……在這些關鍵詞的設定下,使用AI輔助功能的作者,甚至只是上傳或者輸出內容,將有可能完全失去對自己作品的所有權利,而且是免費的。
面對作者們對“隱蔽條款”的質疑,之前番茄小說回應稱,對于已簽署補充協議或簽約條款中包含AI輔助寫作條款的作者,已上線解除相關條款的功能入口,用戶可通過番茄作家助手App、番茄小說網作者工作臺發起解除相關條款。
近日,已有作者曬出與番茄小說成功解除“AI授權協議”的截圖,然而,一位番茄小說網文作者告訴《IT時報》記者,不少同行都在吐槽,雖然和番茄小說解除了AI協議,但作品卻“疑似”被限流了。對此,番茄小說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表示,作者在平臺發布作品的權益與是否簽訂AI輔助寫作條款無關,也不會影響該作品的正常推薦。
7月25日,盡管“AI授權協議”已被刪除,但《IT時報》記者實測發現,“AI輔助寫作條款”依然存在,作者們仍有可能因為使用AI而陷入與平臺的“不平等”關系中。
此外,作者們還觀察到,在番茄小說上,有多個賬號一日更新數本。有作者貼出截圖顯示,一個名為“江沅說書”的賬號在過去大半年內上架了3本書,近3個月內卻上架了200多本書,疑似“AI作者”。不過當7月24日《IT時報》記者在番茄小說里找到這個賬號時發現,其作品已被清空。
“疑似AI作者”并不只有一個,比如lingyungzs這個賬號更新了216本書,每本書的字數從幾萬字到200多萬字不等,更新頻率非常人所能及。
番茄小說作者人氣榜單顯示,大神們都只有個位數的作品,位于榜首的三九音域有3個作品,排名第二的殺蟲隊隊員有2個作品,排名第三的弈青峰也只有3個作品。
“AI寫作的趨勢是無法阻止且向好的,AI可以輔助作者修改錯別字、美化文筆、調整結構等。但前提是平臺應該將AI小說和人工寫作分開,聲明是由AI生成的,交給讀者去選擇,而不是用AI作者冒充真人作者,從而代替真人作者?!弊骷依璐笮〗阏J為,如同現在消費品通過工業流水線降低了成本,可以讓消費者用更低廉的價格買到,但純手工制作的衣服和包包也仍有存在的價值,而且價值更高。
二、這個行業沒了?多平臺上線AI寫作助手
自從ChatGPT刮起大模型“龍卷風”,和文本關聯緊密的網文應用率先破局。
去年7月,閱文集團上線了行業首個大模型“閱文妙筆”以及基于這一大模型的應用——作家助手妙筆版;同月,七貓與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合作推出“AI助理”等輔助寫作功能;去年10月,中文在線發布中文逍遙大模型,可以提供故事構思、情節安排、內容撰寫、人物對白、插畫制作等功能輔助;今年5月,番茄小說推出AI工具箱,包括AI擴寫、AI改寫、AI續寫、AI起名、AI助手、自定義描寫、卡文錦囊等七大功能。
閱文妙筆大模型(左)與通用大模型(右)回答演示
背靠字節跳動和抖音,番茄小說迅速成為網文圈的頭部玩家。據QuestMobile數據,2019年12月,掌閱、華為閱讀的數據還遠超新興的番茄小說、七貓小說等平臺;2020年12月,番茄小說就以6162萬的MAU登頂國內數字閱讀行業,只是與第二、三、四名的七貓小說(5434萬)、華為閱讀(5360萬)、掌閱(5294萬)差距不大;2022年6月,國內數字閱讀MAU排行前10位的App中有4個以免費模式為主,排行第一的番茄小說MAU已達1.09億,逐漸與七貓小說(7070萬)、掌閱(6531萬)、華為閱讀(4891萬)等拉開差距;到2023年12月,番茄小說更是以1.92億MAU一騎絕塵,行業形成一超多強格局。
從一系列數據可以看出,位于頭部的番茄、七貓、閱文集團均已布局AI,而番茄小說已成為“一超多強”里的“一超”。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作者和行業人士都認為,其它平臺正在跟進AI寫作或已布局AI寫作,“很多平臺的AI協議還沒被關注到,但不代表其它平臺沒這么做?!币晃粯I內人士表示。
“體面的說法是退休,換個說法是這個行業快沒了?!币晃辉浀木W文平臺高管離開了行業,在他看來,其它平臺大概率都會跟進AI寫作,AI對真人作者的替代不可避免,就像音頻大廠都在做的AI聽書,幾十秒復刻聲音,差不多已經把200元/小時的播客打沒了。
“番茄小說從生產、分發到變現都顛覆了行業,字節系將用戶和廣告變現做成了閉環,是非功過,過五六年再來評判吧?!边@位前網文平臺高管表示。
三、誰將先被AI取代?頭部和底層都遭遇流量收入雙降
“AI最先替代的可能是底層小作家,不是今年,但不會遠了?!憋L十少(化名)道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不論頭部還是底層作家,都有不同程度的AI焦慮,但眼前最大的焦慮是流量和收入的雙降。
“收入每月遞減3%?!睆臉I十多年,已經成為某網文平臺Top20作家的風十少向《IT時報》坦言,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受到收入和流量雙降,這背后或許是受AI的影響,也可能是網文網站的自然衰敗,比起冗長的文字,幾十秒的視頻更容易讓用戶快速獲得情緒價值,從而上癮。
最近,往常閉門碼字的風十少難得地參加了一次老作者線下聚會,整場聚會繞不開的話題便是短視頻對網文流量的削弱。
當《IT時報》記者回訪兩年前采訪過的多位網文作者時,發現只有一位仍在更新,其他作者都已離開網文行業,或退休,或待業,或轉型寫短劇,離開的理由都是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有聲書、漫畫等網文IP改編收入越來越少,連爆款IP的有聲書都很難賣掉。
仍在寫作的作者們,無一不關注AI,他們或在寫文時用AI打輔助,或被AI打擊得寫不下去。
“AI還沒辦法完全代替真人作者,混個全勤,替代新人作者已經是當前極限了?!痹谠囉眠^市面上的AI大模型寫作后,寫了六年的網文作者“小草睡不著”發現,AI沒有人類生活社會經驗,尤其不擅長感情線,“在AI的三觀里,世界上所有母親都是慈母,所有父親都是仁父,所有設定好的男女主就應該在一起,沒有拉扯也沒有情感火花碰撞?!?/p>
“AI已經寫得和真人作者差不多了,特別是在一些場景描寫上,情緒、烘托跟我本人寫得不相上下?!绷硪晃还叛晕淖髡邉t認為,AI的寫作能力,讓他失去了寫下去的動力。
顯而易見的是,不能持續產出差異化內容的底層作者,將逐漸退出網文界,背后原因除了“網文界蘿卜快跑”的出現,還摻雜著流量的自然流失,最終反饋到收入上。
四、記者觀察:AI版權之戰即將打響
AI的進化是必然的,且是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但經過了算力風暴之后,版權之戰將會成為AI大模型的下一個主要戰場。
“優質數據才是大模型的核心競爭力,而中文教科書只有英文的十分之一。”達觀數據CEO陳運文曾向《IT時報》記者坦言,曾經想與圖書館、出版社等機構合作獲取優質數據,但是難以界定版權成為一大難題,到底版權屬于作者、出版社還是其他機構,其中的梳理工作量巨大。
早在去年3月,《IT時報》記者就曾質疑,百度百家號AI自動生成視頻的素材來源不明,而這些AI視頻潛藏的版權風險將轉嫁給作者。
同理,如果番茄小說作者A使用平臺AI輔助功能進行續寫、擴寫、改寫、自定義描述等,而該AI學習的素材正是來源于平臺上B作者的作品,一旦A作者用AI寫成的小說,類似B作者的風格,從而被B作者起訴侵權,AI該承擔什么責任?AI提供者又該承擔什么責任?
在AI的參與下,版權問題越發復雜。今年2月,廣州互聯網法院生效了一起生成式AI服務侵犯他人著作權判決,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首例生成式AI服務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生效判決。該案認為,被告在提供生成式AI服務過程中侵犯了原告對案涉“奧特曼”作品所享有的復制權和改編權,并應承擔相關民事責任。其法律依據是2023年8月中國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生成式AI的監管方案。
在美國、日本,AI仿聲引發的版權爭論正愈演愈烈,在可見的未來,AI版權之戰即將打響,不只是中國,全世界都在磋商的路上。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IT時報】,微信公眾號:【IT時報】,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哎不只是網文,AIGC的版權問題必將成為一個復雜且難以回避的議題。
自媒體垃圾內容已經夠多了?,F在又要禍禍網文界了嗎。AI會創作內容,但不會鑒定內容質量的優劣。希望這部分人力的工作不要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