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道、術、器(下)

0 評論 936 瀏覽 30 收藏 18 分鐘

在本系列上篇《產品經理的道、術、器(上)》中詳細介紹了產品經理的由來與代表人物、優秀產品經理的畫像、產品之道(包含三個部分:精神內核、底層邏輯、關聯思考)。本篇為系列的下篇,將詳細介紹產品之術和產品之器,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和思考。

一、產品之術

跟介紹“產品之道”一樣,在詳細介紹“術”的內容前,我們先來界定一下“術”是什么,以及與“道”之間又有什么關聯關系?

老規矩,咱們還是用“類比”手法來“說人話”。

相信金庸大師營造的武俠世界是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經典超級大IP。我們上篇提到的“產品之道”就是干產品工作的底層邏輯,屬于最深層次的心智與認知模型層面。那么延用武俠世界中的設定,這個“產品之道”就是“內功心法”,比如張無忌的“內功心法”是以“至純至陽之力”著稱的“九陽神功”,而周芷若的“內功心法”則是以“至陰至柔”為奧義所在的“九陰真經”,這便是不同的“內功心法”鑄就了不同的“底層基礎”。

但是,比武這件事,不單單是比的誰內功深厚,而是要通過招式來實現“外化”,所謂“過招”。“武功招式”又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產品之術”?!爱a品之術”的具體內容主要指的是干產品工作的方法論和策略,而這均非一日之功,你的方法論不是單純停留在直面上的知識,而是你邊學習邊實踐,在實戰項目中逐步積累經驗、思考復盤搭建起來的知識體系和實用指南。

同樣的,在面對一些場景或難題是,有若干種可選策略,而你大概率決策選中的會是你運用最純熟或縝密分析之后成功概率最大(投產比最高)的。還是拿倚天屠龍記這對BE了的CP舉例,張無忌的“武功招式”是什么?武當長拳、武當劍法、圣火令武功等。周芷若的“武功招式”則是峨眉劍法和最為出名的“九陰白骨爪”。

由此可見,光有“內功心法”不行,還是得配合“武功招式”才能發揮出威力來。同理,再好的“產品之道”也需要給力的“產品之術”才能真正驅動產品和業務,從而取得成果。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筆者的私藏版“產品之術”,內容框架如下。

1. 不重復造輪子

首先要分享給大家的方法論,或者說是認知,就是:不重復造輪子。

我們都知道,創新固然是科技業安身立命之本,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決定了創造力更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產出價值高低的重要參考依據。

但是,這并不代表,事必創新。換句話說,就是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從0到1來創新,很多事已經有足夠豐富、成熟、可用的輪子了,大可不必再從頭造一遍,也很難造出什么有價值的新意來,我們需要秉持快速復用,驗證可用的理念,把精力放在更重要、更有價值產出杠桿的地方去。

而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產品差異化。當一類產品已經是紅海,同質化泛濫的時候,差異化永遠是殺出一條血路的唯一可能性所在。下面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同一個“輪子”,不同的決策。

現在需要做這樣一個決策:做不做數據埋點?

在場景A里,是指在“家用智能投影儀”上做數據埋點。

在場景B里,是在企業內部管理系統上做數據埋點。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場景A的數據埋點是必須要做的,優先級應該為P0;而場景B的數據埋點是次要需求,優先級為P1或P2。同樣是“數據埋點”方案這個輪子,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在場景A中,通過“數據埋點”可以采集到用戶行為數據,對此進行分析可以得到高價值結論用于指導市場和廣告策略、產品優化方向、內容運營等關鍵性的業務方向。因此,這里的“數據埋點”不僅是高優先需求,還會做深做精,輸出符合業界標準的采集規范、敏捷變更流程和完善的埋點管理平臺等一系列圍繞“數據埋點管理和應用”展開的工具和辦法。

而在場景B中,做“數據埋點”同樣是為了采集用戶行為數據,來分析用戶體驗優劣,用以指導用戶體驗優化。但埋點采集并非優化意見的唯一來源,也可來源于用戶自訴,且用戶規模并不大,完全可以通過做定期的用戶訪談和抽樣調查來獲得信息。這樣一來,做數據埋點的投產比便并不高了,因此優先級給到P1或P2更為合理。

產品工作應該如何做好差異化這件事,怎樣訓練和應用差異化思維,這個展開來講內容可以很豐富,在本文中不展開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我既往的一篇文章《差異化思維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

除此之外,不重復造輪子還有另一層含義,構建并逐步豐富自己的“常用輪子庫”。比如,畫原型是我們產品工作中繞不開的“工序”,那么根據自己的產品崗位特性積攢一些常用的原型控件(組件),甚至自己搭一些典型通用功能頁面或模塊的母版,來實現高復用,為工作提效。

還有一項常見的“高頻詞”任務——競品分析。其實這本質上也是一種積累“輪子”的行為,只是容易讓人沉浸于這項工作本身,而忽略做這項工作的本質和要達到的目標?!安恢貜驮燧喿印边@個理念在“競品分析”工作中的應用要點在于:要知道,做競品分析是帶著問題去做,而不是像語文書上某些課文所要求的“全文背誦”似的,忽視詳略地無差別、全覆蓋式分析。在能解決自己的業務場景問題的功能上多做分析和對比,在搞清楚“是什么”之后,再深入思考一下“為什么”,而別的無關緊要,或者“大家都這么做”的功能,就“略知一二”即可。

下面這張圖,是對本小節內容的總結。

2. 搭建并迭代知識體系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迭代思維”是需要刻進DNA里的職業素養,同樣也適用于自我知識體系的持續迭代。

每一類產品經理都應該有一套通用的知識體系,但這并不表示你不需要根據自身的項目經歷、經驗和職業目標來調整和定制化適用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就像是軍隊作戰時的“兵器庫”,攻城略地的時候,能拿出“云梯”還是“破城錘”,就看你的“兵器庫”里有什么貨了。并且,威力如何全賴平時的打磨和精進。

筆者作為產品經理,深耕的方向為數據方向,分享的是數據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

上圖提到一個老生常談的點——產品經理要懂點技術。但是,懂到什么程度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吧。

首先,肯定不必“躬親”到自己上手去敲代碼,這點職責邊界感還是要有的。其實要想把握好這個度,也很容易,去和自己的研發搭檔們交流一下,問問他們喜歡和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愉快交流就可以了。我的經驗是:

1.懂點軟件設計架構。你如果上一個需求讓研發用架構A來實現了,下一個需求馬上推翻架構A,要讓研發重構成架構B來實現并把之前的需求再重寫一遍,那我只能說,小心被研發追著打。

2.懂點常用技術語言。比如API、服務化、容器化部署、代碼分支、單點登錄、同步/異步、離線/實時等,一旦解鎖了這些常用語言,就可以在跟研發溝通時,自動調頻,愉快溝通,高效達成共識了。

此外,再分享一個持續迭代知識體系,保持高水平產品覺察敏感度的小技巧。

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填字游戲。

填字游戲最大的好處在于,將記憶力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同時增強大腦對于事物聯想聯動的能力,這些都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靈感源泉。不要小看跨界事物聯想驅動創造的能力,直升機的旋翼設計是基于竹蜻蜓,熱成像技術的發明受啟發于蛇的熱感應坑,大象鼻子的靈活性啟發了機械臂的設計,案例不一而足。

3. 時間管理藝術

產品工作有個特點:雜事特別多。甚至經常被取笑為“打雜的”。通俗來說,一個項目,可能除了“編寫代碼-自測-測試提bug”之外,其他的事都歸產品經理管。確實很雜,而且有時候是多項目并行,每個項目所處的階段還不一樣,那就更是隨時處于多線程多任務并行的狀態了。

要想在如此繁雜且時間碎片化的“環境參數”中,將項目穩定推進,提高產出,就需要很強的時間管理能力。在這個層面上,時間管理確實是一門藝術。

下面這三個方法在過往的項目經歷中,都被仿佛證明過其有效性:

1)任務優先級分類

各種任務紛至沓來,產品經理如果不想被淹沒其中,就必須學會對任務進行“優先級分類”,優先處理緊急重要的任務,保障主線的穩定運行和產出節奏。

2)任務同類項分塊

項目并行、雜事多、時間碎片化,為什么會帶來工作效率的降低?因為需要頻繁“切換腦子”來適應處理不同的任務。那么,降低“切換頻率”是有助于對抗這種工作效率的降低的。這個奧秘便在于“任務同類項分塊”。

大家在中學期間學習數學時,一定學過“合并同類項”這種方法吧,應用到這里,原理是一樣的。把類似的任務(即使他們可能來自于不同的項目)盡可能排在一起,使用同一塊時間處理,可以縮短總的處理耗時。在這種前提下,不同類型任務的時間塊都相對較大,在時間線上的穿插反而能降低工作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自己的工作SOP

如今互聯網發展到下半場,關于產品工作有標準的SOP,像這里所列出的就是字節的SOP。我建議,產品經理都應該在通用基礎之上建立專屬于自己的工作SOP,包括每一個節點關鍵產出的準入準出標準、常見問題清單、風險管理要點等內容。

4. 常用的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這種方法論,在咨詢行業和投行的行業研究中比較常見。當然也可以復用到產品工作中。在平時多積累一些思維模型,不僅僅是模型理論本身,還包括你使用過它來處理的真實項目情況等,都可以成為你自身積累的一部分,總會在合適的時候派上用場。常見的思維模型如:

  • AARRR(海盜模型):從獲客到推薦的全流程漏斗分析,用于評估產品的獲客能力、渠道、用戶粘性、流量變現等能力和表現。
  • PEST:評估宏觀環境中影響組織或項目的因素。
  • SWOT:四象限分析法,市場和競品分析中常用。
  • PDCA:也成為戴明環,常用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管理及業務流程的改進,核心強調了迭代的思想。

5. 溝通協調

上篇文章中提到過,無論是何種細分的產品經理,溝通協調能力都是通用的、有較高要求的一種能力,可以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如何才算是在“溝通協調”方面做得好呢?

從兩個方向來說,對內和對外。

對內要做到:坦誠和清晰。別看就簡簡單單四個字,真正做到其實不容易。坦誠代表了一種真誠溝通、奔著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態度;清晰代表了一種能力,把事情簡單明了地說清楚,讓對方理解并執行到位的能力,在實際寫作場景中常常發生不同頻、有歧義等情況都在阻礙著達成“清晰”這個目標。

對外要做到:換位思考、場外信息和切中要害。其實,具備較強的“換位思考”能力是能夠“切中要害”的必要條件。而懂得如何獲取、識別和轉譯“場外信息”是一種有加成的助力。

二、產品之器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產品經理的“生產工具”也決定了“生產力”。筆者在此為大家推薦一些常用好用的工具和有助于構建認知、啟迪思考的書籍。

1. 工具篇

1)需求梳理

  • 本地常用:XMind
  • 線上常用:幕布

2)流程圖繪制

  • 本地常用:Visio
  • 線上常用:Processon

3)原型設計

  • 本地常用:Axure、墨刀
  • 線上常用:即時設計

4)數據分析

  • 本地常用:Excel
  • 線上常用:PowerBI等商用化BI產品(個人版一般免費)

2. 書籍篇

  • 底層邏輯(思維方式):《金字塔原理》
  • 產品認知方法論:《俞軍產品方法論》、《產品邏輯之美》
  • 實用產品工具書:《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
  • 數字化轉型/數據知識體系:《華為數據之道》
  • 案例啟迪思考:《騰訊傳》(吳曉波著)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迪。

本文由 @maggie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