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ds,這里有5條數據產品的成功經驗
在數據產品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問題。如何有效地控制業務期望、掃清模糊認知、清晰服務對象和使用場景,以及明確數據的用途,是決定一個數據產品能否真正發揮價值的關鍵因素。本文將分享一些實用的經驗,幫助大家避免常見的坑,確保數據項目的成功實施。
很多同學雄心勃勃想做個高質量的數據產品項目,可關于數據產品的詬病,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諸如:
“我們的中臺就是把數據搬來搬去”
“我們的BI就是數據自嗨,業務從來不用”
“明明上線了數據看板,可業務還是打電話要數”
作為帆軟特約專家,我經常參與BI項目的診斷與優化,特別總結出5條好用的經驗,為大家的項目開展保駕護航。
一、控制業務期望
如果業務方需求,涉及算法/統計學/運籌學方法,比如業績預測、運力調度、任務優化等問題。這一類問題往往能無上限地內卷,比如預測,業務方希望你能99%準確預測業績……聽起來容易,實施可能難如算命。
接到此類問題,應及時和業務方溝通:
- 問題的業務場景是啥
- 在此場景下,需要的精確度是啥
- 當前做法是啥,能優化的空間預計是多少
這樣適當控制期望,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二、掃清模糊認知
還有類需求,聽起來簡單,但模糊的地方非常多。比如
- 產品部門想分析用戶偏好,但“偏好”咋定義,不明確
- 用戶部門想做價值分析,但啥是“價值”,零散指標一大堆
- 渠道部門想做競爭力評估,巧了,產品也有個競爭力,口徑不一致
總之,遇到類似的“定義不明確,不一致,不統一”問題,千萬不要想著懶省事,先把數據堆上去再說。事后驗收的時候會被人質疑到懷疑人生的。在一開始,就得認真花時間討論清楚,到底是啥。
當需求清晰到:
- 有一個明確的需求部門
- 有使用該數據的業務場景
- 有清晰的指標/維度定義
- 知道業務看了該數據,能做啥動作
此時才可以安心開工。
三、清晰服務對象
服務于管理層的產品與服務一線的,設計根本思路不同。
管理層更喜歡多角度、系統看數據,因此一般會設計多關鍵指標+多維度交叉+多層級下鉆,想看啥數據都有。但一線執行人員可沒功夫廢話,數據越簡單清晰越好,給太多,反而會惹來一句:“都是數據在自嗨,我們想看的沒有!”
這兩種需求,有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項目里。比如很多公司喜歡做《銷售戰情看板》,追蹤銷售業績。如果是給到管理層的,肯定是總部→區域→城市→銷售團隊,多個層級一層層下鉆,分產品/分客戶維度的收入、毛利、定量、商品發貨等啥數據都有。
可給到一線銷售,就不能這么糾結,一線關心的是:
- 我的任務完成沒有
- 我要跟進啥客戶
- 這個客戶符合啥營銷政策
直接列一個大客戶清單,跟蹤起來方便得很。如果搭配一個“訂貨還差XX萬享第二檔優惠政策”,就更好使了。所以做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清晰:給誰用!
四、清晰使用場景
比如同樣是給管理層設計數據看板,在策劃、監控、復盤階段,功能設計也不一樣。
在策劃階段,想法經常變,因此經常需要做各種指標組合。比如,取數要“購買過A商品3次且A+B組合購買滿200元且連續3個月消費的用戶”。運營部門尤其喜歡這么干。這時候用固定的指標+維度,它就不好使!“有了數據看板,業務還是不停地要數”就是這么來的。此時,建議直接開一個寬表給運營,讓他們自己來拉數,還省心省力很多!
在監控、復盤階段,看數據的順序往往是固定的:
1、關鍵指標有沒有達標
2、關鍵指標走勢,是否向好
3、整體→部分,有沒有哪個部分有問題
4、結果→過程,有沒有哪個環節有問題
5、主指標→子指標,有沒有哪個子指標有問題
此時就不能隨意展示,而是嚴格地按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經常有人不注意這一點,在一頁上鋪陳了過多的數據圖表,導致業務吐槽:“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
五、清晰數據用途
數據有用,終極衡量標準就是:這玩意真的天天有人在看它!所以大家可以統計下:
- 如果是用Excel+郵件群發,可以設個發已讀回執,看看多少人在看
- 如果是用BI做數據看板,可以統計下,有權限的賬號登錄率/登錄頻次
- 如果是用數據中臺提供API,可以統計下每日訪問量
但凡有人用,它就是個好產品。用的人越多,用的次數越多越好!所以給自己的數據,找到一個業務高頻使用的場景,是終極目標。
如果你做的數據在每個月經營分析會出現,那使用頻率就是1月一次,使用人數就是經分會幾位大佬。如果你做的數據在銷售日例會出現,那使用的頻率就是每天一次,使用人數是全體銷售。只有深入到業務場景中,才能找到這種機會點。
有可能一點點的改變,就能帶來巨大效果,比如運營活動報表是用excel推送的,每天早上起來看,如果做個移動端BI看板,領導在手機里隨手看,那體驗爽爆了……也能方便各路卷王隨時發戰報。這樣就能把BI項目盤活。
可惜,并不是所有團隊都有這個覺悟,比如去年有很多團隊在卷AI+Chat BI,結果呢,人家業務要數還是打電話:“歪!這個數據老板要,你快點!”哈哈哈哈。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降低期望值后做什么都不會內耗了,只要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完成工作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