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做主理人的生意

2 評論 2157 瀏覽 5 收藏 17 分鐘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主理人現象背后的商業模式、面臨的挑戰以及為何普通人也有機會成為主理人。如果你對如何利用個人影響力開展業務、設定價格以及吸引消費者感興趣,這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閱讀材料。

什么,要800多塊錢?

我一氣之下,氣了一下。上周末去朝陽大悅城,打算幾件短袖,過程中,發現一些沒見過的品牌,進去看了看。

我覺得,男士短袖、POLO衫,除在面料、款式、品牌溢價上有區別外,大差不差;原以為Lululemon、迪桑特品牌已經算中高端,沒想到,市面上涌現出主理人品牌,也不便宜。

和導購溝通過程中,發現他們打著「網紅、小眾、限量」等旗號,能賣到600-1000元左右,更稀奇的是,有些款式要搖號,高達2000元以上。

這讓開始懷疑:

主理人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意?這門生意和線上打造IP、做網紅有什么區別?價格昂貴背后定價權在哪里?誰會買單?普通人有機會嗎?你聽聽看。

01

關于主理人定義,大家聽無數遍,不過,我還要重新描述一遍,因為,怕被復雜的概念弄糊涂。

什么是主理人?

在美國,人們不會直接用“主理人”這個詞,但有幾個很相似的概念和商業模式。

主要有五個方面:影響力營銷(Influencer Marketing)、個人品牌營銷(Personal Branding)、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社交電商(Social Commerce)、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品牌(Direct-to-Consumer (D2C) Brands)。

這些概念,具體包括三個視角:

品牌方視角,找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幫忙推廣品牌或賣產品;平臺視角,指內容創作者如何利用平臺,把自己影響力轉化成賺錢的機會。

而個人視角,即如何左手鏈接平臺,右手鏈接私域用戶,將商品直接賣給他們,自己賺個差價。

所以,核心思想是利用個人的影響力,在公域平臺吸引用戶,然后,推出自己的產品、服務,完成整個以個人為中心的商業閉環。這是美國語境下的主理人。

中國,有些不一樣,不一樣在哪呢?

看看這幾個詞匯:個人IP、網紅、創作者、KOL(關鍵意見領袖)、KOC(關鍵消費者領袖)、自媒體人、微商、社交電商,還有主理人。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都跟在網上有影響力的人有關,但每個詞,都特別有意思。比如網紅,指一些平臺上比較受歡迎的人,我們會聯想到有才藝、顏值等等。

KOL更專業一點,在特別領域有影響力;自媒體是自己創作內容的人。微商在微信生態賣東西,而社交電商,則是左手鏈接平臺,右手做分銷,將商品送到被需要人的手中。

說到主理人,中國可追溯到各種亞文化圈,潮牌服飾、地下說唱和街舞等領域,是文化中慢慢形成并被廣泛接受的一個概念;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和線上發展,才慢慢與個性文化、內容創作、商業融合在一起。

馬蜂窩研究院的院長孫云雷說過一句話,我挺認同的。

主理人是一種文化(Culture)、創造(Creative)、連接(Connect)的3C形態,三個核心元素碰撞在一起,給個體經營模式重新定義了標準和邊界。

02

做主理人有兩種方式:

TOC對普通用戶

你可以賣自己設計的衣服、開個小店賣手工藝品。甚至,把自己的經驗做成在線課程,賣給需要的人,都行。

我觀察過,針對普通用戶做主理人,有三個發展層次。

第一個層次:以“店”為中心。

早年,網絡還不發達時,普通人在家門口開個小店(賣早餐、小超市)都算主理人,他們靠附近的人買東西,生意口口相傳。

后來,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平臺開始引入創作者模式,為創作者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機會,使他們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分享才華。

創作者能夠吸引觀眾,平臺則不斷獲得新的流量,這種互動使得創作者、用戶、平臺三者形成一種良性商業循環,從而構建一種可持續增長模型。

舉個例子:

在國外,創作者可以在Instagram和X(前Twitter)上發布照片和視頻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而在國內,抖音、小紅書、知乎和微博也提供了類似的環境。

所以,網紅化是一種難得的生意模型,這是第二個層次。

前一段時間,董宇輝在采訪中提到,他并不喜歡“網紅”一詞,他說,“網紅”帶有一種負面含義,讓他感到不舒服,因為網紅是社會輿論、個人經歷、價值觀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不否認他的看法。

不過,我覺得,網紅本身并不是問題。網紅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引起大家的注意,吸引很多人來消費,是商業模式的一種演變。

問題在于,網紅能不能融入文化屬性,并掌握好商業分寸,為用戶持續來好處,形成一套完善的自我循環,很重要。

想想看,一開始,大家看到新鮮的東西都會想去體驗一下,這種新鮮感能持續三到六個月。但是,只因為直播間新穎或者主播長得好看,這種熱度是很難持久,畢竟,大家看多了會膩。

相反,能通過培養文化素養,傳遞某種價值觀,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那么,就能建立起一個長期的發展模式,也有利于平臺的持續發展。

第三個層次屬于自上而下,以更有影響力的人為中心開始塑造;比如歌手、演員等。

他們活躍在媒體上,在專業領域擁有成就,利用名氣來做個自由品牌,不僅增加額外收入來源,也能進一步擴大在其他行業的影響力。

那么,主理人賣產品,賣服務,誰會為高價買單呢?

根據我的觀察,肯定是粉絲群體,因為已經建立一定的信任感,購買行為更容易發生。不過,當主理人嘗試做做大公約數時,情況會發生質的變化。

這時,不僅要滿足粉絲的期望,還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以我為例:

逛一家店,我對主理人不太熟悉,在購買商品時,我會把價格、品牌與市場上的其他品牌進行比較,看看商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會從更加客觀的角度出發,主理人品牌和傳統品牌的區別就在這,前者更側重于個人魅力和影響力,后者,則更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市場表現。

處于網紅、或明星階層的主理人,打造產品品牌,常會遇到一些典型問題:

一方面,經營能力不足

他們擅長經營個人IP,知道在網絡上如何做流量,但在建立“以商品為中心”的品牌時,市場定位、溝通策略和產品營銷方面往往缺乏專業知識。

去年,見過一個三線演員,黑天鵝事件后,拍戲越來越少,自己利用手上的閑錢,做一個酵素品牌,一開始,身邊朋友支持生意,買來喝的不少,兩個月就熄火了。

找外面的各種私域操盤手、品牌操盤手也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大多數主理人依靠直覺做事,缺乏長遠經營思維,難以持續推動一個品牌的發展。

現在市場不是找個供應鏈,貼個牌子,隨便做個產品就能成功的時代,想要長期經營,挑戰蠻大。

其次,團隊支持不夠

以個人IP為中心的團隊,大多數是以內容創作為主的組織結構,即剪輯、創作和商務開發。

當需要建立一個從產品開發到市場推廣,再到售后服務的全方位支持團隊時,組織結構要重大調整,這不僅要大量資金,還挑戰原有的經營模式。

顯然,處在第二、第三層次主理人做產品,不太容易。

03

說完TOC,再來說說B2B。什么是TOB?

客戶是公司,或針對公司鏈條上的職場人。例如,小B群體,他們是一些管理者,經常要外部協作獲取一些資源,會主動與KOL或專業的人建立聯系。

根據我的經驗,做B2B主理人,有三個常見的盈利模式:

1. 社群和粉絲運營

利用短視頻、圖文發布和崗位及行業相關的內容,吸引目標人群關注,然后,通過設置一些收費門檻,比如,在知識星球這樣的平臺,收取幾百到幾千元,構建一個最小化的商業閉環。

這不僅可以直接帶來收入,還能成為業務的流量入口。

2. 課程開發和銷售

定期收集社群成員的需求,可以發現并抓住合作機會,接下來,開發和銷售相關課程,利用小報童、小鵝通、得到、三節課等平臺進行線上銷售。

3. 提供培訓加外腦咨詢

有些公司為了增加內部團隊的技能,會邀請具有豐富知識體系的專家進行階段性的培訓。

除了常規做法,我還見過很多不透明的操作,比如,有的主理人或專家會掛職,給別的公司當獨立董事。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上面提到每一項都不簡單。

拿社群運營來說,一開始,你只有自己的一身經驗,要靠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吸引更多人關注;持續吸引人,輸出高質量應用型知識本身是件很難的事,更不用說讓別人付費了。

在付費之前,很多主理人連最基本的輸出動作(比如寫作、拍視頻)都堅持不下來,所以最后能成功的,都是既有體力,又有腦力的人。

不過,當下時代,也給主理人提供不少便利性。

你知道嗎?

現在主理人銷售方式有很大的變化。以前,在網上慢慢積累粉絲,有一定數量才開始推廣產品或服務,現在,哪怕沒有粉絲,也可以先做產品。

拿B2B來說,先思考個人產品如何設計,然后,找一個專門的平臺,輸出相關領域知識,并通過付費來篩選目標群體。

至于直接對消費者,我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看到一些賬號,他們一上來就開始直播,內容直接圍繞著產品進行。

這是主理人電商模式的一大改變;所以,如果一個人會說話、會寫字,有特長,能把特長封裝成產品,完全可以成為一個主理人。

04

我認為:普通人成為主理人,是新時代職業的轉機。

1. 你有能力開發產品

所謂產品,是一個技能,一個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是任何能為別人帶來價值的東西,比如咨詢服務,關鍵要滿足別人的需要,給人家帶來好處。

以前,做產品、提供服務,得依賴公司給你場地和工具,現在,互聯網讓一切變得簡單,你擁有的知識和技能本身就是工具,你可以自學新技術,了解市場需要什么,在家里就能開發產品,并且完全擁有知識產權。

還能直接把產品或服務賣給需要的人,自己賺錢,這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新商業機會和自由。

廣義上來說,這意味著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不依賴公司,直接服務于用戶,通過滿足用戶的需求來賺取收入,并保持產品的持續迭代,最終形成了一套獨立運行的賺錢系統。

2. 開發產品的成本很低

以前我常把人分為“會自學的人”和“不會自學的人”。但AI出現后,我覺得人分為“會用杠桿的人”和“不會用杠桿的人”。

有時候,重復工作很煩,比如寫劇本、錄視頻,雖然費時,但邏輯大同小異。

現在,AI能解決各種生產力問題,它是杠桿;就像有一群專業、聰明又不用付錢的助手,精通所有領域,只要能清楚地告訴它你需要什么,它就能幫你完成任務。

我們不必親自鉆研每個領域,遇到不懂的問題,購買別人的服務也是一種杠桿,可以讓自己專注于擅長的業務。

比如我,你以為寫作,是坐在電腦前才寫出來的嗎?

其實不是。

我每天有很多想法,會用手機錄音功錄下來,然后,把語音給AI,它幫我轉成文字。在我和別人溝通時,對方說得好,我也會錄下來。

回到工作室,我把內容交給AI處理,我的工作是在了解事實基礎上,從零開始把事情完整地表達出來。看,AI是不是幫我填補了很多生產力的缺口?

所以,重復造輪子的工作完全給AI,我們要將能力封裝成產品,直接推向市場,利用優勢來吸引更多潛在的用戶,完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就像開包子鋪一樣,有好吃的包子,不管在哪里,都能開店,關鍵是得先有包子。

總結

把自己,當產品。

想一想,你的能力怎么變成一個產品?把它變成產品后,設定一個付費方式,用戶覺得滿意,會付錢給你,這樣一來,稅后收入,就會找上門,對了,千萬別貪“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王智遠】,微信公眾號:【王智遠】,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干貨很少,機器水出來的一篇

    來自北京 回復
  2. 說得很有道理,其實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等等都是一種產品,都是可以為自己帶來收益的。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