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遇到的那些坑
本文深入探討了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提供了應對策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并克服這些挑戰。通過實際案例和建議,本文旨在為產品經理提供一盞明燈,指引他們穿越職業發展中的荊棘之路。
產品經理工作,是一個持續打怪升級的工作。從規劃、選擇路線,到啟程闖關,一路披荊斬棘,極容易被攔了路、迷了眼,一程又一程,不知前路,難返歸途。
今天我們就來盤盤這一路上的那些坑。
首先在產品規劃階段,與老板之間的“不明確”。
這個“不明確”,一方面指我們與老板之間的觀念差異。
不同的人由于教育及社會閱歷等形成的觀念及認知存在差異,以及不同崗位的價值導向差異,導致看待事物的視出發點、角度和目的不同,從而產生觀念上的差異。
這種情況下一般有三種選擇:
- 做個“乖員工”,領導說什么就是什么;
- 收集論據與領導溝通,通過專業知識說服對方;
- 收集論據與領導溝通,被更專業的知識說服,亦或被迫接受。
當然,不同策略適用于不同的領導,不一而定。不同性格和處事方式的領導溝通的方式也不一樣。
如果對方善于傾聽意見和建議,那嘗試與對方溝通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在堅持自己觀點的情況下能夠讓領導看到我們有自己的思考,而不僅僅是個執行命令的“工具人”。
如果對方喜歡一言堂,難以聽取不一樣的聲音(這種領導真的很常見),為了避免產生沖突,直接接受也未嘗不可。只是,有的人會為了堅持自我而嘗試博弈,這就另當別論了。
與老板之間的“不明確”,另一方面在于有時候老板們的想法過于“高屋建瓴”,難以揣度其戰略意圖,更不知如何落地。
大部分情況下,領導們會指出一些方向或戰略,這些方向或戰略往往是概括的、模糊的,細究之下會存在諸多可能性。
如果根據接收到的有限的信息直接開展工作,要么陷入無方向的怪圈,要么走錯方向,需要不斷嘗試-反饋-嘗試-反饋,最后可能摸索成功,但效率極低。
這種情況下,不要怯于與領導溝通。要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獲取更多信息,結合對方的話語、態度、表情、語氣等各方面獲取和匯總更詳細的戰略意圖。并通過將問題或解決方案復述的形式進一步明確相關信息。
其次,在收集需求過程中,我們可能面臨與業務或需求方的“脫線”。
我們理解的需求是否是客戶表達的需求?客戶表達的需求是否是其真實需求等等。
產品經理在需求收集分析過程中,切忌“我認為、我覺得、我以為”,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場景出發、從業務流程出發。
這部分我在前幾篇《產品經理如何做好需求分析》及《產品需求的三重境界:超越看山是山》中都有提到,感興趣的可以往前翻一翻,這里不做贅述。
產品需求完成之后,部分情況下,需要與設計師溝通UI設計,特別是C端產品,對于視覺和交互體驗有較高要求,需要設計師介入進行優化設計。這時,產品經理與設計師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爭議”。
設計師會通過獲取的項目信息及既往經驗來進行UI設計,而信息背景的差異可能導致解決方案的不同。因此,在提交設計需求之前,產品經理需要盡可能清晰且完整地闡述項目背景及業務流程與場景,告知用戶的使用習慣。
從這一環節開始,產品經理就是用戶的代言人。
產品經理最大的溝通困難之一,可能就在于與開發人員之間的溝通了。
從本質上說,知識結構的差異導致了認知層面的“不理解”。
因此,產品經理需要用更加“通用”的語言來描述需求,比如:講故事,什么人,在什么時間,通過什么方式,做什么事情,等等。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所謂的“業務流程”,但是大家從小都聽故事,場景性的描述往往更便于人理解。
溝通是雙向的。需求表達后,開發人員會給予一定反饋,聽不懂,怎么辦?
一方面,產品經理需要了解一定的基礎技術知識,能夠與開發對話;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觸達問題本質,即“打破砂鍋問到底”,不要怕開發不耐煩,不耐煩總比理解不一致功能重做的要好。
產品經理的工作貫穿項目全流程,各個環節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扇〉膽B度是,不要害怕問題,通用的問題公式是:定位問題-尋找根本原因-分析問題解決方案。
看起來很簡單,但我們在實際工作工程中,往往陷于找責任人,推諉責任,或浮于問題表面,忽略本質。就好比,牙疼的原因是蛀牙已經觸動到牙神經,但醫生卻只是開了一點止疼藥,治標不治本。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直面它,徹底解決它。
本文由 @簡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