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講解B端產品工作的價值量化和實際應用
如何在匯報中既展示成果,又避免陷入細節的泥潭?本文將分享一套實用的匯報策略,幫助你清晰、高效地展現自己的工作價值,讓你的匯報既有深度又充滿說服力。
一、引言
又到了年中匯報的時候,最近在跟一個后臺產品聊天的時候,他很郁悶,總覺得上半年做了很多項目和需求,但是在寫匯報的時候平平無奇,寫結果吧總感覺沒多少值得匯報的價值,寫過程吧又有點太啰嗦,所以想問問我是怎么處理和匯報的。
我想了想我以前面對匯報前那抓耳撓腮的樣子,一下子就釋然了,記得之前好像也是比較困惑這點的,后來摸索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從表象到深層遞進講解,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不至于沒有頭緒。
二、B端中后臺產品經理工作的特點和挑戰
要肯定的是,在B端中后臺產品的工作中,確實有著很多挑戰,需求多變、技術復雜、跨部門協作等等,而且在需求上線后很少有后續帶來的數據反饋,總感覺工作難以量化,也使得產品經理的工作價值難以被準確衡量。
甚至可以說B端和C端完全是兩套指標體系,想找參照都很難。
C端產品的指標一般就是增長、活躍度啊比較簡潔。但B端產品就復雜了,需要從時間、人力、效率、創新、利益等等多個維度來考慮,究其原因呢,
第一個就是高層關注的重點不一樣。
C端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 ,所以更關注用戶體驗、銷量、轉化率等指標。
而B端產品是面向企業客戶或者內部系統 ,更多關注能不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個就是評估的難度不一般。
C端產品的價值比較直觀,看銷量數據就知道效果怎么樣,績效很容易看到。但B端產品牽扯的因素比較多,需求也比較復雜,產品經理得有很強的數據分析和邏輯推導能力。
要評估它的價值就相對困難一些,他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優化了企業內部的流程和操作,這種作用就不太好直接量化了。
所以作為B端某個平臺的產品經理,也很難從業務數據上將閱讀理解變成計算題,這就導致產品經理常常沒有功勞只有苦勞,不出錯是應該的出了錯是要被懲罰的。
綜上,為了讓自己的工作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從更細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工作和成績。
三、適合B端產品經理的績效指標和評估方法
現在公司人事架構變動最常見的一個詞語叫做“降本增效”(俗稱裁員),很多產品對于自己的價值只說到這一步就停下了,但具體降了什么“本”,增了什么“效”卻很少人去深入思考。
所以我的常規做法是可以從“成本”和“效益”(沒錯,不是效率,是效益)2個維度著手,通過金字塔結構往下拆解:
比如常見的成本有
- 運營成本 :通過優化產品的設計,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和流程,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比如定向人群分析系統減少了信息流投放的成本。
- 人力成本 :通過自動化、智能化和工作流程優化,減少人工的接入,從而降低人力成本。比如,預警系統取代人工頻繁查詢線上數據和通知,可以釋放原來的運營人員去進行業務數據的追蹤和優化。
- 時間成本 :減少完成某些任務所需的時間,間接降低時間成本。比如加入新流程后,平均訂單處理時間由5分鐘縮短至2分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被忽視的成本:
- 錯誤成本 :通過改進產品設計減少錯誤操作,降低因為錯誤操作導致的成本增加或者效益受損。
- 技術成本 :規劃前瞻性的產品方案,避免過度投資或技術落后,降低維護和擴充的成本。
- 學習成本 :簡化界面和操作流程,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方便快速上手,這其實在入離職交接上能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常見的效益有
- 工作效率 :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能夠更快響應企業和客戶需求,這種一般是需要系統有明顯的新功能和重構變化才可以看出的。
- 滿意度 :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滿意度,在B端C化的當下,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的用戶,都想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
- 決策效益 :通過搭建的數據分析模塊,幫助企業做出更精準的市場和運營決策,這部分是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需要及時跟進評估。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隱形的效益:
- 業務擴展性:設計的系統能夠支持業務快速擴展,適應市場變化,足夠標準化和靈活。這點一般比較考驗個人能力和行業經驗,而且需要自己去總結,高層一般是看不到的。
- 風險控制:通過系統化管理和監控,降低業務風險,保障業務運營的穩定性。這點是比較重要的,常規的就是通過風險預警和調整,做到閉環。記得我剛入職某司的時候,發現他們系統的用戶信息都沒加密脫敏,就這么光明正大的用接口傳輸和明文導出,第一時間進行整改。一個多月后,內網就被黑客攻擊了。
- 創新能力 :這個在我看來,其實這個對于一些需要融資或者上市公司,用于炒概念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系統能夠利用上最新的技術和熱點,實現企業能力和形象上的提升。至今還記得以前通宵寫的項目方案被評估300w的成就感。
當然,最好的衡量指標還是列出的那幾個“常見指標”,一個是他們與業務直接相關,更貼近資本的喜好;第二個是指標的定義更清楚,任何崗位都能夠聽懂,數據采集和分析也比較容易。
四、量化B端產品工作帶來的價值
那么回過頭來潑盆冷水,衡量工作的價值并不是說要我們去死命的鉆牛角尖,說做了這個一定帶來多大多大的效益,說的太過就是吹牛了,更多的其實是為了自己在企業內部有更好的發展和機會。
往小了說,能幫你做出更好的產品決策。
因為有了清晰的數據指標作為依據,你就能更準確地評估產品當前的表現找出問題。這樣一來,未來你的產品優化方案也會更有針對性,更容易奏效。
其實也能幫助你跟其他部門的協作。比如,當你能給生產、運營、財務展現工作價值時,他們就更容易理解你的想法,如果你們的績效指標差不多,甚至還會主動配合你的工作,這絕對可以大大提升跨部門協作的效率。
往大了說,這對你的晉升發展很有幫助。
不管是在現在的公司,還是換個新的公司,能夠展現數據分析和價值量化的能力,都能讓你擁有更多發展機會。畢竟 ,這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本事。
所以當你在會議上拿出數據,而不是憑空說你拖了多少地洗了多少件衣服,別人就更容易相信你說的話。你就不再是個光說不練的空談家,而是個實實在在能拿出成果的人。這樣一來你在團隊里的地位和話語權自然就提高了,可以讓你在團隊里更有權威。
Ps. 其實開發們也都在絞盡腦汁想他們工作的價值,你能寫出來給他們參考,他們絕對愛死你,未來合作也會更加愉快。
掌握量化B端產品價值的本事,我們才能真正讓產品價值變得可見。
不僅更好地推動產品完善,也能為自己在團隊中贏得更多話語權,甚至升職跳槽加薪。
五、B端產品經理績效考核和價值衡量的實際案例
說了很多理論上的內容,那么在實際項目中要怎么衡量自己的產出和價值的呢?由于目前還是在職狀態,所以部分工作我只能脫敏后講述,大家看懂方法就行。
張三在一家自研電商公司,主要負責運營后臺。主要面向企業內部各部門成員,幫助他們提升日常的管理效率和協同效率。
在之前的版本中,同事反饋平臺使用起來還是比較復雜繁瑣。張三作為產品經理 ,提出要通過優化產品功能和流程 ,來幫助同事簡化辦公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張三著手優化了日常辦公的核心流程。比如原來員工需要登錄系統、查找相關資料、手動填寫表單,現在通過信息自動識別和一鍵操作,將整個流程壓縮到3分鐘內完成。
同時,張三還利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 ,實現了一些固定模式的工作自動完成 ,如收入成本計算、報表生成等 ,取代了人工操作。
除了優化線上流程,張三還關注了線下執行環節的效率提升。比如在倉儲場景中 ,引入RFID技術代替條碼掃描 ,大幅縮短了商品登記的時間。在配送環節 ,使用智能路徑規劃 ,減少了配送員尋找路徑的時間損耗。
通過這些優化措施 ,張三最終幫助客戶在日常辦公中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以某中型普通企業為例 ,原本一名員工每天處理相關工作需要2小時 ,現在只需要45分鐘 ,平均每人每天節省1小時15分鐘。按照該企業50名員工計算 ,每天共節省62.5個工時。
除了時間成本 ,張三的產品優化方案也幫助企業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人力成本降低。原本需要2名員工執行的某些工作 ,現在只需要1名員工加上系統功能就可以完成 ,相當于節省了1名員工的工資成本。
除此之外,產品優化后還提升了整體的業務執行效率。比如原本每天能完成100個訂單 ,現在通過路徑優化、信息自動化等手段 ,每天能完成150個訂單 ,效率提升了50%。
在質量方面,產品功能的規范化也帶來了一定的提升。比如商品分類的準確率由原來的85%提升到了95%。
總的來說 ,張三作為B端產品經理 ,通過對產品功能和流程的持續優化 ,為企業創造了以下價值:
- 每名員工每天節省1小時15分鐘的時間成本。
- 部分工作崗位實現1名員工替代2名的人力成本節約。
- 業務執行效率提升50%。
- 商品分類準確率和客戶需求滿足率均提升5個百分點。
六、結語
工作久了就能夠感受到,B端產品經理在設計出能真正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創新產品的同時,建立完整的價值量化體系,用具體數據來證明產品效果,這對于提升自身在團隊中的話語權是非常關鍵的。
本文由 @產品破壁人老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