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再漲價,你還騎的起嗎?

2 評論 245 瀏覽 0 收藏 10 分鐘

本文將帶您回顧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分析其漲價背后的深層原因,并探討這一變化對用戶和企業雙方的深遠影響。

時間的指針撥回2014年,蒸蒸日上的移動互聯網將共享單車這個新生事物帶到了大眾面前,ofo、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企業一時間風頭無兩,受到資本的大力追捧

當時,被炒得如火如荼的共享經濟行業對打工人異常友好,正處于跑馬圈地時期的共享單車收費大部分為0.5元/半個小時,或者0.5元/一個小時;有的企業為了搶占市場,還不定時推出各類打折優惠活動,甚至可以免費騎行

2019年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加入算是一個中轉點,這一年燒錢模式開啟,共享單車的補貼政策正式結束,開始了漲漲漲的模式

有網友算了算,從過去的1小時只需要5毛錢,到現在一個小時5、6塊錢,生生漲了10倍之多。但因為共享單車的單價比較低,漲價不容易被察覺,更具隱蔽性。

照這樣下去,打工人恐怕離“失去共享單車自由”不遠了。

01 共享單車變身“價格刺客”

2014~2024的10年,共享單車企業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市場廝殺,ofo欠債玩消失,摩拜被美團收購,一大批共享單車企業倒下,最終突出重圍的前三甲有美團、哈啰和青桔

但彈指10年間,共享單車從過去的“異常友好”,已經蛻變成了用戶口中“割韭菜圣手”以及“價格刺客”。至今依舊有不少用戶吐槽,當初繳納的99塊錢保證金到現在也沒有要回來,而共享單車的漲價更是一波又一波

目前的狀況就像是:用戶習慣已經被前期一波波前赴后繼的共享單車玩家培養了起來,現在只剩下“割韭菜”了,說難聽點,叫“豬養肥了再殺”,似乎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凡是便宜的,最后都是最貴的

最近一輪的漲價涉及共享單車企業哈啰、青桔。它們紛紛在北京、成都、武漢、廣州等全國多地漲價,收費調整標準如下:

  • 工作日:由“前15分鐘1.5元”調整為“前10分鐘1.5元”
  • 周末節假日:由“前15分鐘1.8元”調整為“前10分鐘1.8元”

經此一調整,共享單車價格上漲幅度大增:

  • 工作日:原本騎行半個小時需要2.5元,現上漲為3.5元,增幅40%;
  • 節假日:原本騎行半個小時需要2.8元,現上漲為3.8元,上漲了35%。

有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剛掃上哈啰單車,突然不想騎了,才不到兩分鐘后還回去,發現要付費1.8元?!?/p>

“很久沒騎共享單車了,今天騎了1公里竟然需要3.5元,而如果坐公交和地鐵只需要2塊錢?!?/p>

有細心的網友算了一筆賬,發現騎行一個小時需要5塊錢,部分地區甚至接近6塊錢。很多地方的油價,一升也就7塊多~8塊多,也就是說,騎一個小時的單車,就相當于要消耗掉大半升油。

02 共享單車漲價背后

對于共享單車的新一波漲價,商家也很無奈地表示:車輛制造、運營維護、折舊、城市管理費用所產生的成本遠遠大于單車的營收,原材料價格上漲、運營維護費用增加,以及購置/管理車輛的大量資金投入,都需要盡快收回成本并實現盈利

對此,不少網友存在質疑,畢竟這么龐大的用戶體量,足夠養活單車企業。但實際業績數據卻沒那么樂觀,據哈啰招股書顯示,哈啰在2018~2020年,凈虧損達50個億;而截至2023年,青桔和美團的單車業務板塊也始終處于虧損狀態

由此可見,當前商業運營模式下的共享單車的確不是一個“吃肉”的買賣

但縱觀整個共享單車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我們可預見的是,在沒有新的、強有力的玩家進入的情況下,三家互相掣肘,壟斷市場的狀況不會有太大改變

從另一個角度,用戶習慣已然養成,一時戒掉好像不大現實,所以龐大的用戶基數和既定的用戶習慣也從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共享單車價格的上漲。因此,我們預測共享單車價格的逐步上漲或將成為一種趨勢

不過,共享單車的集體漲價或許會對部分價格敏感用戶造成一定沖擊,從而減少使用或者尋求其他替代交通工具。比如有網友稱,自己是一名大學生,之前去食堂買飯習慣了騎共享單車,但價格的上漲讓他退而卻步,直接買了輛自行車

盡管從共享單車企業的角度來看,前期靠政策和價格補貼打開市場,贏得大波用戶,后期再靠提價盈利,是共享經濟行業的普遍做法,但最終消費者買不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未來共享單車如果一再漲價,幅度過大的話,一方面很可能會引起大批消費者的不滿和抵制;另一方面,鑒于市場競爭、消費者需求、其他替代品的價格及實用度等多方面考慮,其品牌忠誠度和市場占有率可能也會一再下降

03 出其不意,逆風而上的美團

與其他兩家不同的是,美團在廣州地區突然打起了“反向牌”。青桔、哈啰都將時間單價提高,唯獨美團出其不意地將:

  • 原工作日–1.5元/前15分鐘,下調為現在的1.5元/前20分鐘;
  • 原節假日–1.8元/前15分鐘,下調為現在的1.8元/前20分鐘。

據相關媒體報道稱,美團單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延長起步服務時長來降低用戶的騎行費用,從而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騎行體驗。因為有關數據顯示,用戶高頻使用單車的距離為3公里左右,20分鐘以內的騎行訂單占比近9成

對于用戶而言,這應該是漲價風潮下的一股清流,妥妥地刷了一波好感。但對于漲價的單車企業來說,恐怕是一股勁風,將用戶刮向了美團的同時,也相對削弱了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但從整體市場的未來走向來看,美團的降價策略很可能會引發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的相應應對措施,就像寶馬漲價一樣,催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進一步影響整個共享單車市場的生態格局和競爭態勢

04 寫在最后

共享單車淪為如今“價格刺客”的整個歷程發人深省,在這個商業逐利與用戶需求不斷碰撞的互聯網時代,共享單車企業面臨著生存與社會責任的艱難抉擇和嚴苛考驗

對于企業而言,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如何在價格調整與服務提升之間找到平衡,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通過創新化服務和運營的優化,贏得客戶的心,并獲得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或將是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對于消費者而言,所關注的更為直觀,更低的價格、更好的騎行體驗直接影響消費抉擇,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共享單車行業的未來走向

共享單車市場的價格波動將持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成本變化、用戶需求、政策環境、運營維護、城市管理等等,在用戶習慣已經養成的今天,共享單車的未來與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用戶的權益息息相關

我們期待,共享單車企業能回歸初心,重新成為打工人最便捷、實惠的出行選擇,為”最后一公里“注入活力與溫暖

本文由 @數字前站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年頭,什么東西都漲價,共享單車漲價,方便面漲價,就剩工資沒漲。比起騎單車,我選擇打車或走路,性價比更高。

    來自廣東 回復
  2. 共享單車從最初的“價格戰”到如今的“漲價潮”,無疑是行業洗牌的一個縮影。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