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設計中的思維干預

Ray
2 評論 446 瀏覽 1 收藏 7 分鐘

在用戶體驗設計領域,思維干預是一種重要的設計策略,它通過不同的框架和方法來引導用戶的行為和認知過程。本文將詳細介紹四種主要的思維干預類型:指導、解釋、探索和創造,以及它們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案例和效果。

思維干預是一個結構化的框架,指導用戶體驗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確定用戶可能需要的思維干預的類型和范圍。

這個結構涵蓋了四個主要類別:指導、解釋、探索和創造,每一類都為用戶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支持和交互方式。

一、指導

基于指導的干預措施旨在幫助用戶以最小的努力瀏覽數字產品或服務。這類干預措施通常適用于那些對產品不太熟悉的初學者、臨時用戶或領域專家。

它們可以通過清晰的視覺提示、簡潔的標簽以及上下文相關的信息來引導用戶,確保他們能輕松完成任務。

1. 視覺提示

使用直觀的圖標或顏色(如紅色代表錯誤,綠色代表成功)來引導用戶操作。

案例:在電商網站中,購物車圖標通常會隨著用戶添加商品而改變顏色或顯示數量,提示用戶購物車的狀態。

2. 路標

通過面包屑導航讓用戶了解當前在網站或應用中的位置。

案例:博客網站的面包屑導航欄顯示用戶正在閱讀的文章所屬的類別,幫助用戶理解內容層級。

3. 上下文信息

提供工具提示或簡短的解釋,幫助用戶理解特定功能。

案例:在設計軟件中,懸停在圖標上會顯示工具提示,簡要說明該工具的功能,幫助用戶快速了解如何使用。

二、解釋

基于解釋的干預措施通過提供詳細的敘述、概述或背景信息,幫助用戶理解復雜概念并做出明智的決策。這種干預措施適用于需要更多信息支持的場景,尤其是在用戶面臨復雜決策或需要深入了解某個主題時。

1. 多媒體教程

通過視頻或交互式教程,逐步指導用戶完成復雜操作。

案例:理財應用可能提供視頻教程,教用戶如何使用不同的投資工具,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2. 文章或博客

通過詳細的文字說明為用戶提供所需的背景知識。

案例:健康類APP中的文章可能解釋如何利用應用中的各項功能來制定個人健康計劃,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應用。

3. 信息圖或圖表

用直觀的圖形展示數據或復雜的概念,使用戶更容易理解。

案例:環保組織的網站上可能使用信息圖來說明氣候變化的影響,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這一全球問題。

三、探索

基于探索的干預措施旨在鼓勵用戶通過調查、提出問題或自行尋找解決方案來理解產品并與之交互。這種方法適用于用戶愿意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發現新功能或理解復雜系統的場景。

1. 交互式模擬或模型

允許用戶在安全的環境中嘗試不同的操作,理解其結果。

案例:金融規劃工具可能提供交互式模擬,用戶可以調整變量如收入、支出等,來預測未來的財務狀況。

2. 高級搜索功能

通過多種過濾和排序選項,讓用戶找到最相關的內容或產品。

案例:電商平臺上的高級搜索功能允許用戶根據價格、品牌、評分等多個維度進行篩選,找到最符合需求的商品。

3. 多樣化的UI路徑

為完成同一任務提供多種操作方式,適應不同用戶的習慣。

案例:設計軟件中,用戶可以選擇通過菜單欄、快捷鍵或右鍵菜單來執行同一操作,提供靈活的使用體驗。

四、創造

基于創造的干預措施通過為用戶提供工具和資源來共同創造或定制他們的體驗。當用戶成為設計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時,這種類型的干預通常需要更廣泛的輸入和參與。

1. 可定制的用戶界面

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偏好調整界面布局或功能。

案例:新聞閱讀應用允許用戶自定義首頁的布局,選擇展示的新聞類別和順序,以滿足個人閱讀習慣。

2. 用戶生成內容

讓用戶可以創建和分享自己的內容,豐富平臺的多樣性。

案例:社交媒體平臺鼓勵用戶上傳自己的照片、視頻和文字內容,成為平臺內容的一部分,并與他人互動。

3. 個性化設置管理

允許用戶管理他們的首選項、設置和配置,以創造更個性化的體驗。

案例:音樂流媒體服務允許用戶創建個性化的播放列表,并根據他們的聽歌習慣推薦新的歌曲。

五、總結

作為用戶體驗設計師,我們需要分析哪些類型的思維干預與目標用戶最相關,并設計出最容易訪問和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始終考慮這些干預措施將如何影響用戶的決策過程以及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總體滿意度。

通過精心設計和應用這些思維干預措施,讓產品可以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本文由 @Ra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看下來這么多點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懂用戶,明白用戶的核心需求是最重要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是這樣的,用戶需求是根本

      來自亞太地區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