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搞懂一個系統之電商系統
本文將深入探討電商系統的架構設計、關鍵功能以及它們如何共同作用,以支持復雜的在線交易活動。通過這篇文章,讀者將獲得對電商系統運作原理及其在當今社會中重要性的全面理解。
電商系統應該是近20年最有代表性的軟件系統,基于互聯的普及使得電商系統對現如今各個領域的交易形式都產生的巨大的影響,也因為電商系統的出現讓各個領域的交易模式的創新層出不窮,也讓以“客戶為中心”這句口號最大限度的各類企業中成為現實,這篇文章我們就整體來聊聊電商系統。
01 電商系統的相關概念
從百度上我們找了下對電子商務系統的定義,如下:
電子商務系統,廣義上講是商務活動中各參與方和支持企業進行交易活動的電子技術手段的集合。狹義上講,電子商務系統則是指企業、消費者、銀行、政府等在Internet和其他網絡的基礎上,以實現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目標,滿足企業生產、銷售、服務等生產和管理的需要,支持企業的對外業務協作,從運作、管理和決策等層次全面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為企業提供具備商業智能的計算機網絡系統。
在MBA智庫中對電子商務系統的定義如下: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買賣)過程中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
電子商務系統是保證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網上交易實現的體系。
上面的定義我們知道電商系統就是讓你人們在網絡上進行交易的軟件系統,在我們對交易進行描述時一般會從人、貨、場和四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發票流)這幾個角度出發,現有比較流行的電商模式也是這幾個要素之間的不同組合而形成的。
- C2C模式,即Consumer to Consumer,是電子商務中的一種模式,主要涉及個人之間的交易活動。個人直接通過平臺銷售自己的商品或服務,另一個消費者可以在平臺購買商品或服務。典型的平臺是早期的淘寶、咸魚等。
- B2C模式,即”Business to Consumer”,直譯為”企業對消費者”,是一種電子商務模式,其中企業(Business)直接向消費者(Consumer)銷售產品或服務。這種模式是現代電子商務中最常見和直接的一種形式,它允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直接從企業購買商品或服務。典型平臺是淘寶、天貓、京東等
- B2B模式,即”Business to Business”,直譯為”企業對企業”,指的是一種商業模式,其中企業(Business)向其他企業(Business)銷售產品、服務或技術。這種模式主要針對企業間的交易,而不是面向最終消費者。典型平臺是1688、震坤行、歐冶云商、找鋼網等
- BBC模式,即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這種模式下,一個企業(B1)生產產品,然后通過另一個企業(B2)分銷給最終消費者(C)。B1通常專注于產品的制造和創新,而B2則負責銷售和市場推廣,將產品提供給C。這種模式較為傳統,常見于制造商通過分銷商或批發商銷售產品的情況。
- S2B2C模式,即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 to Consumer:這種模式中,S代表供應鏈平臺或服務提供商,它為B(企業或商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務,如物流、支付、數據等,幫助B更好地服務于C(消費者)。S2B2C模式強調的是供應鏈平臺的作用,它通過整合資源和服務,幫助B端企業提升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C端消費者的需求。S2B2C模式是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模式,特別適用于那些需要強大供應鏈支持的行業,如跨境電商、新零售等。
- 即時零售是通過線上即時下單,線下即時履約,依托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本地即時需求的零售業態。即時零售填補了線上線下融合的“真空地帶”?!氨镜鼗笔羌磿r零售的顯著特征,實現交易流程線上化,履約配送便利化,提升本地供給能力,拓展消費者需求。
02 電商系統的一般架構
上面說到交易主要由人、貨、場和四流組成,而電商系統就是這些要素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在網絡空間的映射,人主要包括:買家、賣家、配套服務提供商(物流、資金或其他服務商)、平臺建設和運營方等;貨主要指的是商品,但需要站在整個生產、供應鏈、營銷等全環節,線上、線下全渠道去進行考慮,當然既包括實物商品也包括虛擬商品(服務);場主要指的是發生交易的場所以及促成交易的相關因素,在電商系統里面包括店鋪、展示商品的相關頁面以及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
2.1 作為平臺建設和運營角度
我們站在平臺建設和運營方的角度看整個電商系統的架構,具體如下圖:
面向買家(2C、2B)的商城,主要包括客戶選品、下單、支付、簽收、售后等業務所需的功能操作
如果是平臺模式則還需要提供面向賣家的管理后臺,主要包括商家進行商品管理、庫存管理、訂單管理、財務管理等所需的功能操作,如果平臺相對成熟,且賣家有一定的研發能力,還需要提供開放平臺,讓商家能夠通過系統對接的方式直接集成其內部的管理系統,實現高效的業務運營
面向平臺運營方的后臺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對商城上的頁面裝飾、內容運營、流量分發、商家及店配管理、規則配置等業務所需的功能操作
以上如果是自營商城則會把賣家的管理后臺和平臺運營的管理后臺統一成一個管理后臺。具體架構圖如下:
在平臺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會衍生出來客戶服務平臺、廣告投放平臺、物流集成平臺、倉儲管理平臺、支付平臺等。
2.2 作為商家角度
而如果是作為商家的角度來看,如果是小微商家則基本使用平臺提供的系統功能即可開展業務,一般無需額外建設相關系統功能。
如果是中型商家,一般可能會拓展多個渠道,且內部協同處理業務場景角度,會涉及到到運營、客服、倉儲、物流、財務等相關人員和配合合作,此時企業需要考慮建設或采購電商ERP來與各個平臺渠道進行集成完成業務處理,當然也有些企業可以直接使用OMS系統進行履約管理,而對于客服、倉儲物流、財務等業務的支撐較弱。
對于大型企業或對于數字化要求較高的中型企業則可以建設完善的軟件系統,包括全渠道管理系統、WMS、CRM、ERP等相關系統,把全業務流程均管理起來,提升整體的業務效率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感知能力。當前還有一些企業本身就是研產供銷服一體化企業,則其內部系統則更為復雜
03關鍵功能設計
電商平臺的整體業務流程如下:
- 買家視角的流程:選品、加購、下單、支付、收貨、開票、售后
- 賣家視角的流程:開店、上架商品、營銷、接單、發貨、開票、結算、處理售后;如果站在賣家內部整體業務的角度來看的話,還包括品類規劃、供應商管理、采購、庫存管理、物流發貨、財務管理等相關業務
- 平臺運營方的流程:基礎維護、招商、引流、會員管理、活動運營、結算、售后管理
在這其中商品、訂單、支付這幾個模塊的設計相對關鍵,會串聯買家、賣家、平臺運營方,下面分塊進行總體介紹。
3.1 商品管理設計
商品管理是電商系統中的關鍵基礎信息,而對商品的理解不同的環節、角色甚至于不同的人都會有差異,一個手機是一件商品,一個iPhone手機也是一件商品,一個iPhone 16 pro 也是一件商品,那具體怎么樣描述商品、管理商品才是最合適的呢?這里沒有標準答案,但基于現有的主流的電商平臺來說主要還是以下結構是比較主流的:品類品種、品牌、SPU、SKU、商品屬性。
1)品類和品種:類,是指大類,大的功能、特性、利益定位,國家標準分為45個大類。各企業也可以基于自己的業務規劃進行品類的劃分。
品種是分類下的產品組合細分,品種和品類的意思基本一致,稍有差別的是品類強調大類,品種強調小類。例如日用品是品類,下面的品種可以是洗發水、沐浴液等。再例如糧食、蔬菜、瓜果是品類,單說蔬菜,也有很多品種。對于不同的業務環節對分類的要求會有差異,所以我們一般會在電商平臺設計前后臺兩套類目,前臺類目較為靈活,以滿足運營需求為主,能夠讓流量順暢的流轉到對應的商品詳情中形成轉化。
2)SPU指一個商品集合,在一個品種下面的商品的集合,一般來說一個SPU就是人們認知一種商品的基本元素的組成,例如:iPhone 16 PRO,聯想ThinkPad L13,優衣庫 圓領印花T恤。
3)SKU即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即庫存進出計量的基本單元,可以是以 件,盒,托盤 等為單位。是用來定價和管理庫存的,不同的顏色、尺碼、容量等影響銷售的屬性組合而成的最小商品單位,能夠貫穿整個銷售、供應鏈以及統計分析的唯一標識。例如:iPhone 16 PRO 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容量不同的通訊方式,這幾種屬性的組合就是具體的一個SKU,iPhone16 Pro 白色 256G 全網通。再比如:優衣庫 圓領印花T恤 有不同的顏色、尺碼,圓領印花T恤 黑色 L碼。一個SKU才是能夠準確描述一件商品的,能夠準確的表述用戶選擇的商品也是能夠指導供應鏈準確把貨物發送給客戶。
在上面這些基礎概念之下,組合商品也是很多電商平臺需要考慮的場景,組合商品這個概念可以包括兩種場景:
一是商品的搭售,只是在兩個商品之間建立關系,買A的時候會提醒客戶還可以買B,對商詳、價格、庫存等內容沒特殊要求;
二是套餐商品,需要把A和B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商品,這種場景下對整個商品體系都是有挑戰的,套餐商品在細分下去還要看套餐是有獨立的包裝在倉庫就統一進行管理,還是只是組合關系只是下單、發貨時需要按套餐要求進行處理
另外就是套餐商品的價格問題,因為是一個新商品肯定是需要進行單獨定價,但套餐商品里面的子商品本身也是有價格的也有可能去進行毛利分析的,還有就是庫存的問題套餐商品是單獨設置庫存還是根據子商品的庫存情況去進行控制也是需要關注的。
在考慮套餐商品時還需要考慮特殊場景就是AB商品是可能存在不同的套餐中,那此時我們需要在原有的SPU+SKU的體系下在增加存貨的概念,才能較好的解決這類問題。
不管商品管理中有多少個概念,我們需要能夠有一個統一且唯一的標識去貫穿整個供應鏈和營銷環節,要保障供應鏈和營銷環節能夠用統一的標識去識別商品,客戶選購的商品和我們發出的商品也要是一致的,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保障。商品管理總體來說可分為這么幾個階段“引進來、管理好、賣出去”,我們設計的系統也要能夠支撐業務完成在這幾個階段的任務。
3.2. 訂單管理設計
商城中與訂單管理相關的業務是從加入購物車環節開始,到發貨截至,當然也包括售后相關的業務流程。交易也是電商中最為核心的環節,需要把會員、商品、營銷、支付等不同的業務進行整合,讓用戶完成下單,站在一個完整的交易模型的角度來看(見上述“交易模型”)訂單中需要記錄清晰交易雙方信息、交易商品信息、物流服務信息以及資金支付信息等內容,訂單管理要能夠很好的銜接上下游。
用戶瀏覽商品后可以加入購物車,從購物車開始進入了交易流程,在購物車中我們需要考慮根據營銷相關的因素去計算價格,通過優惠和時效引導客戶盡快進行成交轉化。
功能層面還需要考慮購物車中商品的狀態,是否有庫存、是否已下架等。在從購物車進入結算環境時,我們還需要考慮某一些特殊的校驗,包括:不同店鋪不能合并下單、限購校驗、用戶資質校驗等,不同的電商平臺會稍有差異。
在有些電商平臺為了縮減交易流程或者是業務模式特性的考慮沒有提供購物車的功能,例如拼多多;也有部分電商平臺則是按店鋪+用戶的組合維度去進行購物車設計,例如美團。
訂單的設計從訂單確認頁說起,訂單確認頁是用戶對交易信息做最后確認的步驟,交易中所有的要素都需要在這個步驟中進行確認,確認完即生成交易憑證——訂單。所以在訂單確認頁中有一個非常之關鍵的業務處理邏輯,就是成交價格的計算,計算的結果決定了最終這筆交易需要支付的金額(包括各類資產的扣除)。
在計算價格時需要以商品的基礎價格為準,綜合考慮營銷活動、優惠券、會員身份、增值服務(運費、保險等)等因素,按一定的邏輯去進行計算,在這其中我們常說的分攤邏輯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進行分攤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不同的優惠、費用之間是否有計算先后順序的關系,互相之間是否有互斥的關系,是訂單中部分商品需要計算還是整單需要計算等。
而在設計訂單時從資金的角度看我們需要依次從訂單、訂單明細以及單品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如涉及到套餐商品,還需要在明細維度增加類型以進行區分),對應的字段名稱一般為合計金額、小計金額、單價,也需要區分含稅、未稅(這部分在B2B模式和內部管理時尤其重要)等不同情況。
以上是訂單管理模塊提供的計價服務在訂單確認頁的實現,而在訂單確認頁中用戶提交訂單后則是真正生產訂單,而在生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許多的檢驗、業務邏輯處理,整個訂單提交過程涉及的邏輯大體如下圖所示
在生成訂單時我們需要能夠全面的考慮訂單所需要記錄的信息,這其中我們還是需要以上述交易模型為基礎去進行考慮,訂單中需要準確記錄買賣雙方的信息(如果涉及到第三方也需要記錄)、標的物信息也就是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基本信息、價格、優化信息等)、交付信息(收貨信息、自提信息等)、資金信息以及其它輔助完成交易的信息
當然訂單作為電商系統中最重要的實體,訂單的狀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能夠準確的表達訂單的什么周期,一般在設計狀態時既要兼顧用戶使用能夠易于理解,也要考慮邏輯的完善性不能出現狀態表達不了的情況出現
在設計狀態時我們要遵循操作(可以是人工出發,也可以是自動觸發)驅動狀態流轉的邏輯,操作和狀態應該是有嚴格的對應關系,在設計時我們可以使用“狀態機+狀態操作對應表”方法去進行梳理,如下實例:
訂單生成時還有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邏輯,就是拆單邏輯,由于訂單本身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同的企業對拆單的邏輯也有不同,像淘寶、天貓更多的是以店鋪或者是商品屬性進行拆單,而像京東則是除店鋪拆單會把履約環節的拆單也整合到下單的邏輯中進行拆分,訂單為什么需要拆單,主要就是為了讓后續環節履約和結算能夠更加清晰、便捷,跨店下單時我們需要記錄清楚每個店結算多少金額,不同屬性的商品由于發貨地不一樣或者是物流履約的方式存在差異所以需要拆單進行處理。
拆單是為了讓管理方面更加便捷,但是如果不進行特殊處理用戶側的體驗則會大大降低,用戶下單可能不會立即支付,在我們進行拆單處理后用戶將會在列表中看到多個訂單,那會對用戶支付造成困惑,同時由于一些優惠活動存在門檻,如果不能整單一起支付也會存在優惠異常的情況發生。
為了避免上面的情況出現,有些同學會選擇在支付后再進行拆單,這是否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呢?
我想并不是,我們在用戶的角度看確實應該如此,在支付后進行拆單,但是如果我們站在賣家的角度看這種方案就非常不可行,整單中的商品可能是屬于不同的賣家的,不進行拆單的話那么我們在支付前這一段時間則無法給賣家提供訂單信息,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訂單拆單中所需要注意的點,具體怎么設計功能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3.3 支付管理設計
對訂單進行了整體的介紹后,我們再聊聊支付相關的內容。在大多數的電商系統中支付管理其實并不復雜,只需要市場上常見的幾種支付(微信、支付寶)即可,而且也是直接使用支付平臺的能力調起接口完成支付并在訂單和支付流水中能夠準確記錄相關信息。
但對于平臺型電商系統、大型的自營電商系統給你以及SaaS類電商系統來說則不一樣,雖然不需要一個完整的支付系統,但是這些類型的電商系統關于支付管理至少也要涉及如下的模塊:收銀臺、支付渠道管理、支付路由管理、商戶管理(平臺型和SaaS類)、清賬以及對賬管理。
在設計收銀臺時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類支付方式:優惠券(有些不認為是支付方式)、積分、禮品卡、信用、現金(微信、支付寶、網銀或其它)。
對于優惠券、積分和禮品卡,大多數的電商系統都會在進收銀臺之前處理掉,但需要注意的是進收銀臺之前處理這些資產的話,需要考慮訂單未支付取消時要進行返還,并需要對這部分的資產要進行凍結處理,以防被重復使用。
對于信用支付部分相對來說比較特殊,需要有一個賬期費用需要展示,對于用第三方的信用支付我們只需要通過接口進行集成即可,但如果是在B2B電商平臺中有可能是電商平臺把原本在線下的賬期模式沿用到線上(關于B2B電商平臺支付相關的內容給可見這篇文章《B2B電商平臺支付及金融模塊設計》),那對大部分的平臺來說是需要把這部分的利息直接算如商品價格,這種處理也許從業務邏輯上看并不十分合理,但從業務實操層面來看確實最能被買賣雙方接受的,此時我們可能也需要在進收銀臺之前去進行信用支付的處理。
最后就是對于你現金類的支付來說可以統一在收銀臺中進行處理,用戶可以選擇平臺提供的不同的支付渠道進行支付,再由平臺去調起三方支付平臺的頁面完成支付。當然現在很多平臺中也逐漸打破了訂單確認頁和收銀臺頁面的界限,把兩個頁面進行融合。
收銀臺是支付管理直接呈現給用戶的功能,在這之前平臺運營方和賣家還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包括接入不同的支付渠道,現如今很多三方支付公司都提供了聚合支付的能力,銀行和大的首單機構也直接提供支付能力,許多平臺都是回去對接多個支付渠道,這里沒有業務層面的考慮也有系統穩定方面的考慮。
對于不同的支付渠道我們需要能夠在平臺上進行管理,并能夠對各個渠道的支付方式、費用、支付并發數等基礎參數進行管理,方便在支付路由中進行使用,以選擇最優的支付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
商戶管理主要是給系統上賣家直接申請開通商戶號的,像支付寶、微信等都是能夠提供平臺級的支付能力的,電商平臺的運營方在支付平臺中開通平臺商戶號,并進行相關功能的對接后平臺中的商家可以直接在商家管理系統中直接申請支付商戶號,支付平臺審批通過后就可以創電商平臺商戶號下的子商戶號,當然如果支付平臺不提供直接通過系統給你對接的方式申請子商戶號,也是可以手工進行維護的。
為什么需要這種主子結構的賬戶體系呢?主要是從平臺運營方和賣家收款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的。
電商平臺需要能夠對其上的賣家有一定的約束力,那自然是需要能夠對交易的資金進行一定的管理,但國家法律法規又不允許電商平臺運營方形成資金池,所以需要借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而賣家有需要能夠把錢直接收到自己賬戶,不希望自己的資金完全的交由電商平臺進行管理。商戶的管理也是電商平臺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基礎性的管理。
最后我們在說說清帳和對賬,首先對于清帳主要處理的交易過程中涉及的資金和費用的計算和劃分,那些是平臺承擔的,那些是商家承擔的。
一般來說平臺都會按商家成交的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交易費用,另外對于支付渠道收取的費用可能包含在交易費用中也可能單獨簽訂協議進行約定。
其次平臺經常也會組織大型的促銷活動,通過優惠的方式吸引顧客,而這個優惠的費用則也是需要在促銷活動開始之前平臺與商家進行協商確定的,這些費用最終也是需要在清賬時計算出來。另外像積分屬于平臺為提高用戶忠誠而統一去進行管理、運營的,在交易過程中用戶如果使用,則一般是由平臺進行支付結算給商家的。
還有就是像禮品卡這一類的預付卡,如果是能夠用于第三方店鋪的則也是需要進行平臺和商家之間的結算。當然在清賬環節可能還有更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我們在這個環節需要能夠對一個周期內發生的所有的交易計算清楚各方能夠獲得的收入和承擔的費用。
根據清賬計算的結果,我們周期性的行程對賬單由雙方進行確認,這里面包括了平臺和支付平臺之間的對賬,也包括了平臺和商家之間的對賬,對賬還需要區分匯總級對賬和明細級對賬,完成對賬后即可進行開票、付款等相關操作。
04 總結
以上就是電商系統相關的內容,當然對于一個完整的電商系統給你不單單只有前面提到的商品管理、訂單管理、支付管理,還有更多其它的配套相關的管理模塊,而其中對于營銷管理也是電商平臺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塊,但營銷玩法花樣繁多、創新層出不窮,網上關于各種營銷玩法也有不少的介紹,也就不單獨列出來進行描述。
電商系統是我們普通用戶接觸的最多的系統之一,不管其模式如何變化,其核心還是對交易過程的管理,像疫情這幾年不斷興起的社會化分銷、社區團購、直播電商、即使零售等,雖然概念層出不窮,但若是回歸交易的本質還是有“人貨場+四流”的組合變化而已。
專欄作家
不可分類者,微信公眾號:數字化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電商中臺的產品設計,擅長產品規劃及需求分析;熱衷于研究中臺、SaaS等領域的最新產品形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