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談一談:商品與消費者匹配

0 評論 615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本文深入探討了人貨匹配的藝術與科學,從直接推銷到間接“枕邊風”,再到互聯網搜索和機器學習推薦,全面剖析了現代商業中商品如何精準觸達潛在消費者的過程。文章不僅提供了實用的策略和見解,還強調了用戶體驗的重要性,并勸導讀者關注數據隱私與道德規范,為商家和產品經理指明了優化人貨匹配的方向。

之前的文章,已經實現將商品擺上貨架,已經指出了用戶分析的方向和改進的策略,我們假設該過程已經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商品擺上貨架后,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匹配到對應的用戶呢?

01 人貨匹配

商品和消費者的匹配,要么是商戶將商品主動匹配給合適的消費者,要么是消費者主動尋找合適的商品。

1.1 商戶主動推銷給消費者

商戶如何推銷給消費者哪?這里實際是信息擴散的拓撲路徑問題:

1)銷售直接聯系客戶

直接聯系客戶包括電話、陌拜等各種形式。該方式特點是直接,缺點是電話或陌拜因對客戶的信息了解較少,對客戶的需求洞察不夠透徹,效率較低。且過于突然的拜訪,會太冒昧。

2)商戶通過其他平臺間接觸達客戶

通過其他平臺間接觸達客戶的好處是,根據用戶的習慣不同,用戶對某些平臺會更親切,有心理預期,且在其他平臺推廣商品消息,無需投入過多人力即可覆蓋較大的客戶群,客戶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3)商戶通過客戶朋友圈間接觸達客戶

通過客戶朋友圈觸達與通過其他平臺觸達本質一樣。

客戶觸達最好的方式就是間接的“枕邊風”模式,不要過度推銷激起客戶的防備心,最好讓客戶潛移默化的接受。如果商品夠好,客戶沒理由不接受,如果有,那可能是沒有給客戶講清楚商品的價值,或者某些原因激起了客戶的逆反心理。

1.2 消費者主動找商戶

商戶直接或間接的向客戶推銷時,客戶可能未立即產生購買行為,后續產生需求時,商戶要盡可能讓客戶快速的找到商戶或商品。

消費者找商戶會怎么辦呢?

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案當然是問,問誰?問身邊人、問商店的人、問App平臺。

1)問人

問人是最直接的,問家人、問身邊的朋友同事,但是身邊人知道的信息不一定足夠,肯定要繼續擴大問的范圍。

2)問商店

問商店,這里的問當然是廣義的問,包括主動去實體店搜索、主動詢問工作人員,隨著范圍的擴大,會提高找到合適商品的概率。

3)問App

問App,指的就是搜索互聯網,包括各種電商平臺、搜索引擎等。這里是最大的信息庫,這里的信息最豐富。

互聯網的重要優勢就是可以提供巨大數量的商品信息供用戶選擇,這當然是優點。但是,用戶在互聯網上淘寶,如同在大海里撈針,如果不能提供合適的手段,雖然商品在那里,但是用戶可能就是找不到。

02 被動搜索方案

問互聯網,指的就是在互聯網上搜索。

互聯網上信息豐富,在互聯網上搜索到想要的信息也需要豐富的搜索手段。

2.1 信息搜索方式

如果信息是文本信息,會使用文本框接受文本信息,如各種搜索引擎,就是使用關鍵字搜索。

如果信息量巨大,無論輸入幾個關鍵詞,結果還是會一大堆輸出,有幾百幾千頁不止。

如果想要提高精準度,就會搜索特征的維度。比如對于賣房子的可能會堆戶型、省市區、商圈、價格、上架時間…等等各種各樣的字段,最終的結果就是搜索頁面及其復雜,對用戶而言極大提高了操作的復雜度。

產品經理們為了降低客戶的抱怨,往往會優先考慮堆積查詢條件,而忽略了用戶體驗。即使發現問題,準備優化時,也往往沒有決策的依據,最終只能在交互上做小的優化。這當然是一種現實,是互聯網上信息無限豐富必然帶來的結果。

2.2 文本信息搜索

搜索引擎可以賣詞條收取廣告費,只要有流量進來,觸達點擊就能盈利。至于用戶有沒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對搜索引擎公司影響并不那么直接。

用戶一個詞條搜不到,會多次嘗試,最終可能會搜索,也可能放棄,但只要下次遇到問題還來這個平臺就沒影響。并且不會因為這次沒搜到就放棄這個渠道。畢竟搜索引擎的信息上架是自動完成的,信息的廣度是足夠的。用戶找不到想要的信息,可能會找線下的渠道,或者學習更多搜索的技巧。

2.3 商品信息搜索

對于商品平臺,平臺要靠成交盈利,如果無法將商品送到客戶面前,無法成交,平臺就無法盈利。所以,商品平臺對商品篩選的痛點更痛。

搜索平臺的信息是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維護的,商品平臺需要提供客服、支付、物流等一系列后續服務,如果客戶找不到想要的商品,帶不來成交,最后的結果就是商家退出、客戶流失,就不會有流量,這個線上市場就無法盈利。

03 主動推薦方案

哪些搜索字段是符合用戶需要的呢?應該怎么調研?

3.1 客戶調研

如果是調研大的流程,直接選擇種子客戶做調研并沒有問題,但是到具體的優化時,特別是B端客戶調研很多時候靠不住。

比如你問:會用A字段搜索嗎?不要問,問就是需要。因為用戶如果說不會,下次遇到的怎么辦?現在答應你又沒有什么成本,誰會拒絕多多的搜索字段呢?

并且用戶調研也只能在特殊的階段調研核心的客戶,首先覆蓋的樣本就不夠豐富,并且用戶給出的答案,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準確。

要了解用戶,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3.2 專人服務

最好的觀其行,就是安排專人服務。當然不可能給所有的客戶都安排專人服務。在高價值的行業確實在使用該方案,比如月嫂、幼師、紅娘、專職客服,他們不僅本身就是服務的直接提供者還是觀察者,他們比產品經理更了解客戶。

在特定的行業,該方式比客戶調研,覆蓋到的樣本要大的多,采集的信息可信度也高很多。但是同樣存在問題,服務專員的知識在他自己的腦子里,非常依賴具體人的業務能力,他們能判斷出用戶的偏好,卻不一定能描述出來,也就很難編寫到程序中。

3.3 數據埋點

數據埋點是“用戶行為”很便捷的工具,只要用戶在平臺內,理論上每個動作產生的行為都可以監控,都可以分析。難點是:

  1. 雖然現在普遍支持面相切面埋點,無需潛入業務代碼邏輯,但是埋點過多,版本升級后,埋點很容易失效。
  2. 埋點獲取的用戶數據,如果要和業務流程關聯,需要技術操作,如果沒有事先埋好點,分析數據時,發現數據缺失,意味著該分析維度無法進行。
  3. 數據埋點只能觀察到頁面上已有信息的反饋,無法挖掘頁面上未顯式的信息。
  4. 數據埋點分析在某些場景下,分析思路太個性化,不利于統一管理,很依賴產品經理的數據分析能力。

3.4 機器學習

此處僅羅列一個:使用決策樹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實現根據用戶最終的行為,推斷用戶搜索的關注字段,并能預測用戶的行為偏好,不僅可以優化搜索字段,也可以用于支撐用戶推薦邏輯。

以上四種方式,并不需要相互替代,而應該相互補充,機器學習并不是萬能的,但是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要上機器學習功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文由 @我是產品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