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三國殺”:瑞幸擴品、肯悅提速、星巴克焦慮,誰是最終贏家?

0 評論 152 瀏覽 0 收藏 21 分鐘

如果說星巴克“教會”消費者喝咖啡,那現在的消費者又告訴品牌,開咖啡店不能只賣咖啡。

咖啡江湖從不缺變化。

近日,瑞幸再次向咖啡行業丟了兩顆“炸彈”,先是邀請劉亦菲“坐陣”,推出新品“輕輕茉莉·輕乳茶”,徹底打破咖啡之于奶茶的品類邊界,又聯名國產首個3A大作《黑神話:悟空》推出“騰云美式”及周邊。得益于游戲產品的話題熱度,3D限定海報迅速售罄,全套周邊甚至“炒”到80元一份。

瑞幸對于潮流趨勢與情感營銷的“拿捏”,映射出咖啡消費日益“情緒化”的事實。咖啡品牌不再只是賣產品,而是“賣情緒”。

肯悅咖啡同樣捷報頻傳,據百勝中國2024Q2財報,其上半年銷量與銷售額破十億元。幾乎同時,五臺山店作為第300家門店開業,肯悅咖啡年度擴張目標提前收官。

于是,肯悅咖啡趁勢追擊,計劃在年底增開至500-600家門店,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與前兩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穩坐“咖啡一哥”的星巴克卻在這段時間經歷了業績滑坡、股票大跌、CEO被解雇的風波。

咖啡品牌喜憂參半的背后,是行業洗牌激烈態勢的注腳。一方是持續創新,以多樣化營銷搶占市場的國產品牌;一方是為應對激烈競爭,尋求轉型與突破的外資品牌;同時,還有在副業探索上展現出強勁勢頭的跨界玩家,虎視眈眈。

據「零售商業財經」觀察,咖啡競爭已經邁入“下半場”,新風向、新格局、新機遇之下,誰能持續戳中消費者“爽點”,誰就能在諸多不確定中抓住確定感。

01 2.0時代到來

從發展階段來看,咖啡行業已經從1.0階段邁入2.0階段。

咖啡1.0時代,最明顯的特征是將海外市場消費習慣,原封不動地“復制”到國內市場?;跉W美喝咖啡配點心的習慣,星巴克入華后通過推出“咖啡與烘焙”的組合套餐,逐漸培養了國內的咖啡消費文化。

產品品類的擴容亦能帶動銷售額,Seesaw創始人吳曉梅曾透露,星巴克食品(國內星巴克銷售的食品99%為烘焙品及其衍生餐食)和周邊的銷售能占到總收入的20%。

Tims天好中國則以“咖啡+暖食”定位,通過貝果、三明治等烘焙食品,覆蓋了早午餐多個時段,突出咖啡作為“餐桌伴侶”的概念。

基于外資品牌被驗證過的產品矩陣,國內咖啡品牌等后起之秀也開始模仿學習并有所突破,如Manner主打“咖啡+面包”瞄準白領早餐場景,M Stand推出的“油條+咖啡”組合。隨后,又衍生出“早C晚A”理念,即白天咖啡提神,晚上喝酒放松。

通過這套打法,品牌們通過擴充產品矩陣的方式,為顧客提供了喝咖啡的場景,也為自身創造了新的業績增長點,潛移默化地完成了咖啡日常飲用的用戶教育。

但在1.0時代,無論搭配何種產品,本質都是圍繞喝咖啡的“空間與時間”做延伸。

直到瑞幸“生椰拿鐵”的橫空出世,讓更多咖啡品牌意識到了產品創新的力量,以及咖啡市場所呼喚的品類變革。此后,瑞幸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整,以迎合年輕群體偏好。

2023年營收創下249億元的歷史新高,全年凈新增8,034家門店。

“攪局者”出現后,行業隨之進入咖啡2.0時代,走向全方位的“咖啡+”。

一是“咖啡+飲品”

萬物皆可咖啡化時代下,除了傳統的奶咖、茶咖、酒咖,氣泡果咖飲也成為了“新寵”。Manner推出北冰洋桔子美式,將北冰洋汽水與現萃咖啡結合;幸運咖則在7月推出了一系列的氣泡果咖飲品,在原有果咖產品基礎上加入氣泡水元素。

不少咖啡品牌的菜單上,“非咖啡飲品”的占比在逐漸升高,例如星巴克的星冰樂系列,庫迪的果茶、冰乳茶、奶昔系列,以及瑞幸近期上新的輕輕茉莉。

圖:星巴克(左),庫迪(中),瑞幸(右)

實際上,咖啡與奶茶的“戰場”早已深度融合。在奶咖、茶咖時期,兩者的消費群體就有所重疊,奶茶店的產品矩陣中也有咖啡的身影。但如今,咖啡品牌相繼推出奶茶、果茶飲品,寄希望于拓寬產品版圖的方式,轉化更多奶茶用戶。同時,新品類的出現還能激發嘗鮮熱潮,持續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二是“咖啡+場景”

以“第三空間”著稱的星巴克,再次發揮場景競爭力,開設非遺概念店,探索咖啡空間與文化遺產的結合;蒂芙尼、無印良品、迪卡儂等非餐飲品牌也推出了咖啡店,通過咖啡店傳遞品牌文化,提升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

憑借精美的店面設計,咖啡店作為品牌獨特調性的外在表達,不僅能吸引游人駐足,成為網紅打卡點,匯聚流量,增加品牌曝光;還能化作追求品牌格調顧客的日常生活空間,加深品牌與顧客之間的情感紐帶,進一步挖掘忠誠顧客的價值。

三是“咖啡+營銷”

如果說場景是賦予咖啡長期價值、奠定品牌認同的“基石”,那么營銷就是提升短期價值、增強品牌曝光的“利器”。

咖啡營銷發展至今,聯名、代言等策略已成常態,常規營銷策略已不足以吸引用戶注意,要么像Manner般深耕品質,攜手LV、赫蓮娜等國際大牌,彰顯品牌實力與調性;要么像瑞幸一樣拼速度,迅速捕捉熱點,截至8月27日,據不完全統計瑞幸2024年已聯名19次,平均每兩周就能推出新聯名。

聯名雖能短期拉升銷售額,但風險也大。比如庫迪與甄嬛傳聯名的“翻車”,由于未能精準把握國民IP的精髓,周邊匱乏且飲品口味不佳,令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頻頻吐槽。

三種“咖啡+”各具千秋,但核心都在于精準捕捉年輕人“心頭好”,迎合需求,驅動情緒化消費。因此,在2.0時代,消費者情緒捕捉力是比拼的核心要素。

02 “三國殺”混戰加劇

2.0時代下,行業競爭加劇演變出另一條主線:價格戰成為主流,連鎖品牌以價換量,導致行業馬太效應凸顯,開店與閉店齊飛。

這一背景下,外資連鎖品牌、跨界玩家、國內連鎖品牌正上演“三國殺”混戰局面,激烈爭奪市場主導權。

目前來看,外資品牌略顯被動,跨界玩家規模雖小但勢頭猛烈,國內品牌占據主動但也面臨挑戰?!叭龂鴼ⅰ本置嫔形从瓉碜罱K贏家。

首先,是在混戰中失了先機的老牌外資企業——星巴克。

星巴克失利的核心在于價格,而這曾是將其捧上“神壇”的重要因素。

自納思瀚2023年3月上任后,星巴克發展狀況越發堪憂,股價從2023年5月的115美元下跌至2024年8月初的74美元。最新財報顯示,2024財年第三財季,中國市場同店銷售下滑14%,歸母凈利潤縮減7.6%。

為扭轉頹勢,星巴克采取了一系列變相降價策略,包括發放優惠券及參與美團、抖音團購等。促銷過后,部分飲品價格下調至20元以下。盡管如此,高管層面仍想保持高調,并不承認星巴克加入了“價格戰”,“我們不是在進行折扣戰或價格戰。我們的業務是基于社區,用高質量的咖啡創造人文聯結,并創造一種體驗?!眲撌既耸鏍柎恼f道。

在星巴克搖擺不定時,另一外資品牌Tims天好咖啡已經做出“妥協”,努力適應國內消費習慣,布局快取店模式,開放加盟,推出優惠活動,力求融入本土市場。

「零售商業財經」認為,對于外資品牌而言,當前正處于適應外部劇變的轉型陣痛期,若能靈活應變,掌握變革主動權,憑借其門店規模與品牌底蘊,不難在2.0時代玩出更多新花樣,重新收獲一批忠粉。

其次,不同于外資品牌的困頓,跨界玩家發展迅猛,逐漸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勁勢力。

其中,肯悅咖啡,依托主品牌肯德基的資源,通過“肩并肩”的經營策略,與肯德基共用廚房、共享客流。憑借肯德基的供應鏈優勢,肯悅咖啡產品線豐富多樣,不僅涵蓋多種咖啡,還推出了超大型蛋撻等烘焙輕食與咖啡搭配。有了供應鏈基礎實力的支撐,肯悅咖啡在價格戰中自然擁有更高的利潤空間,“以9.9元的價格賣咖啡,仍然擁有健康的利潤率?!卑賱僦袊鳦EO屈翠容直言。

圖:肯悅咖啡

而麥當勞旗下的McCafé也采取了相似的發展邏輯,以“店中店”的形式運營,最大程度地利用主品牌積累的資源。

整體上看,跨界進軍咖啡行業的品牌數量正穩步攀升,除了肯德基、麥當勞、茶顏悅色等餐飲品牌,甚至迪卡儂、無印良品、郵政這類非餐飲品牌均有所涉足。

跨界玩家自帶其他行業的基因,還有主品牌影響力和資源的優勢,小規模的起步基本沒有壓力。而跨界做咖啡短期內所帶來的話題熱度,也再次驗證了2.0時代下,比的就是誰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若跨界品牌想深耕咖啡領域,其主品牌身份既是流量源泉,也可能成為難以擺脫的心智標簽,限制其創新與擴張的步伐。因此,對于跨界者來說,如何從一名“跨界嘗試者”蛻變為受到消費者認可的“實力玩家”,是其發展道路上亟待破解的難題。

最后,就是2.0時代,坐守主戰場的核心玩家,以瑞幸、庫迪為代表的國內連鎖品牌。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4年1-4月,大多數品牌均放緩開店速度的情況下,瑞幸卻逆勢開出了3143家門店,同比增長近70%,并在7月份突破兩萬大關,穩坐“咖啡規模一哥”的位置,而第二名的星巴克中國僅有7306家門店(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

庫迪咖啡已遍布全球28個國家,躍升為中國第三大咖啡連鎖品牌,但有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至今年6月間,庫迪門店始終在6500至6600家的區間內徘徊,似乎陷入了增長瓶頸。

庫迪擴張受阻,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價格戰的波及。不少庫迪加盟商反映,無止境的低價、縮水的利潤、變長的回本周期,讓他們感到十分迷茫。

瑞幸亦未能幸免,其業績表現受到了價格戰的明顯拖累。2024年Q2營收增速創歷史新低,僅35.5%;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近半,至7.88億元,承壓顯著。

其他被卷入價格戰的國產品牌更是損失慘重,自2023年末,Seesaw咖啡在四個月時間關閉了近40家門店。昔日在中國咖啡市場占據次席的太平洋咖啡,三年內關閉了超200家門店,如今陷入“賣身”疑云。幸運咖、挪瓦咖啡都有不同數量的閉店。

由此可見,國產連鎖咖啡品牌雖然具有“主場優勢”,熟悉本土消費習慣,但低價策略脫離了供應鏈實力與品牌規模的支撐,反成負擔,挑戰重重。

我們認為,行業洗牌時期,外資連鎖、本土品牌、跨界玩家三足鼎立,各自攜優勢與挑戰前行,市場角逐愈發激烈。

盡管如此,正如瑞幸CEO郭謹一所言“目前,中國咖啡市場已進入高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壓力之下孕育著轉機,誰能穿越當前周期,便能率先搶占未來的制高點。同時,隨著連鎖巨頭占據市場主流,行業生態將展現長尾效應,小眾化與個性化的咖啡消費需求顯現,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

03 敢問路在何方?

行業洗牌過后,優勝劣汰,留下的無非兩類玩家。

其一為全能型玩家,集價格優勢、產品品質、品牌影響力、供應鏈實力于一身,包括瑞幸等頭部品牌,以及幸運咖、肯悅咖啡等背靠“大樹”的佼佼者。

形成規模效應后,成本降低使得企業獲得了更靈活的定價空間,就能在“內卷”中先下一城。更重要的是,隨著門店規模的擴大,品牌得以匯聚海量的消費者數據,為精準打造“咖啡+”生態、驅動產品研發、營銷策略及門店布局等方面提供強大支撐。

以瑞幸為例,數據已經貫通其供應鏈全鏈條,后端依托江蘇、福建的自加工烘焙供應網絡與數字化流程部門,前端則融合數據與私域運營,提高用戶消費頻次與復購率。

圖: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

考慮到“規?!蹦軒淼姆N種優勢,為了在“洗牌”中留下來,連鎖品牌加快開店速度。

然而,擴張不能盲目追求門店數量,過高的門店密度會導致單店銷售額下降,從而影響整體營收。一個理性的擴張策略應當聚焦于真正的“增量”。

因此,鑒于一二線城市門店趨于飽和的現狀,不少品牌將目光投向了潛力巨大的下沉市場,以期在那里發掘新的增長點。

《2024縣城咖啡新業態報告》(美團發布)指出,近三年,全國縣城咖啡商戶數量持續攀升,截至2024年1月,縣城咖啡商戶數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113.36%。GeoQ Data品牌數據顯示,縣域內的連鎖咖啡門店數量已達5454家(截至2024年1月),約占全國連鎖咖啡總門店的17%。

圖源:唯一的城、美團

下沉市場的“玩法”與一二線城市有著顯著差異。

縣域咖啡的主要消費群體不再是白領階層,而轉向了當地居民與學生群體,消費動機、消費場所、消費習慣等都會隨之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線市場中,奶茶目前的市場接受度和市占率均明顯高于咖啡。為了應對奶茶的競爭,咖啡品牌需要根據縣域地區的口味偏好做出調整,甚至進行本土化的創新嘗試,例如寧夏的沙棘拿鐵與枸杞咖啡、內蒙古的奶皮子咖啡、廣東的咖啡配腸粉,以吸引當地消費者。

新玩法也意味著新機遇,誰能在下沉市場獲得一席之地,或許就能逆襲成為下一個“全能選手”。

而另一類能夠留下的玩家,與遍地開花的連鎖品牌截然相反,它們是堅守一隅的小資咖啡館。

這些咖啡館不追逐大眾市場的廣泛喜好,而是鎖定小眾咖啡愛好者的獨特品味,提供五六十甚至上千的高品質咖啡,靠產品和情緒價值奪得一籌。

連鎖品牌擴張之際,為迎合多數人的口味,往往犧牲了咖啡的“純粹”精髓。

咖啡豆的精挑細選、烘焙技巧及細致制作過程被忽視,個性化十足的拉花藝術也被高效流水線生產所取代,咖啡的獨特魅力逐漸淡化。

但對于精品咖啡的需求依舊存在,基于此,小資咖啡館同樣能擁有相對寬廣的生存空間。社交平臺上,不乏有相關推薦與分享。

圖源:小紅書

如果說星巴克“教會”消費者喝咖啡,那現在的消費者又告訴品牌,開咖啡店不能只賣咖啡。

未來,咖啡將與多元化體驗相融合,譬如,“咖啡+沖浪”、“咖啡+戶外”等創意組合正不斷拓展著“咖啡+”的邊界。

跨界勢力的涌入與下沉市場的崛起,為咖啡業競爭格局注入無限變數。有哪些品牌能沖出包圍圈,堅持到最后;又有哪些品牌會在激烈交鋒中漸失光芒?一切靜待市場揭曉最終答案。

作者:麥芷晴 編輯:呂鑫燚

出品:零售商業財經 ID:Retail-Finance,新零售的思想者,新商業的參與者,新財經的見證者,中國零售大商業領域影響力媒體。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零售商業財經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阿里巴巴官網截圖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海報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