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落差,微信又一個“逆”更新。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UI設計常常被誤認為只是界面美化的一部分,而非產品體驗的關鍵要素。然而,真正的產品體驗是貫穿于界面條理、交互設計,乃至每一個細節之中的。本文將探討產品經理在UI設計上應有的認識和重視,以及如何通過提升UI設計能力來增強用戶體驗。
最近公司業務進展不達預期,按照歷史慣例,攘外必先安內,業務對外部市場的失利,最終總會歸到是產品設計的太過垃圾。
于是,全會通過決議:要把經濟建設轉移到整肅產品上來。
不過,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中,我卻意外發現了團隊的一個致命bug,即,大家對UI設計普遍存在認知偏差,更不要說基礎的知識儲備了。
比如,反映在原型設計上,大多產品同學呈現的只是業務功能的堆砌,絲毫沒有界面條理和交互設計。
別問,問就是產品經理不是畫原型的——老子是基于市場洞察,是對業務場景進行抽象的偉大設計師,畫圖算個6啊。
這到底是法律的缺失還是道德的淪喪?到底是個人偏見還是行業通?。?/p>
直到上周,我在同多個應聘者面試交流時找到了答案。
因為只要我聊到高保真設計時,毫無意外,這些高產候選人就開始抖腿,似乎高保真三個字是電源開關,個個都義憤填膺地表達了對原型設計的“不屑一顧”。
似乎但凡多思考一點頁面布局、多加一個交互設計那都是不務正業,更別提高保真了,那簡直就是對高產title的大逆不道。
不僅如此,脈脈上也是隨處可見對“高保真”的偏見,似乎產品和UI設計天然就應該隔著一道鴻溝,誰要是想填平丘壑,那就是背叛祖師爺。
高產尚且如此,何況剛入門的產品同學呢。
周末,我重新閱讀了小龍哥的經典之作——《微信背后的產品觀》(點擊原文鏈接,星球福利:免費下載),卻發現祖師爺從未說過割裂,反倒是一直在強調產品經理應該多了解UI設計啊。
我覺得所有的產品經理多多少少都應該懂一些UI,懂得越多越好。因為產品是離不開體驗的,我們不能脫離體驗去談一個產品。
而體驗是離不開 UI 的。
UI 是圍繞特性的,而不是特性圍繞 UI丨我們包括我自己都會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有時候有一個很好的 UI 點子,會為了這個點子去編一個功能出來。而在 UI 里面最重要的是條理清晰。
有時我們會誤認為 UI 就是怎么把用戶界面表現得更絢麗一些,但是所有的視覺表現都不如條理清晰重要。
以上,節選自《微信背后的產品觀》
為了說明產品經理懂一些UI設計有助于用戶體驗,小龍哥還特意舉了一個反面例子,下圖是彼時微信產品經理在設計發送圖片時的界面交互,大家可以看下,是不是用戶體驗很糟糕呢?
圖-↑ 多按鈕導致用戶混亂丨來自《微信背后的產品觀》
當然,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那這不應該就是UI設計的工作嘛,這樣說表面似乎沒錯,但你忽略了產品經理的內核:服務用戶、創造價值。
是的,創造好的用戶體驗本就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我們要對用戶體驗整體負責,這是產品應有的價值觀和格局,而我們如果能多懂一些UI設計、交互設計就更容易創造好的用戶體驗。
事實上,體驗無處不在,它藏于細節之中,同樣需要耐心和洞察,離不開跨學科的融合,把自己封閉在產品邊界之中顯然不是破局之道。
因為,極致的用戶體驗深度依賴多元化的知識體系。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這背后的思考,因為我上周在評審團隊產品設計時看到的不僅是產品經理對UI設計、交互設計的匱乏,更多的是大家對體驗設計的輕視,這與我們應有的匠人心態背道而馳。
我舉個例子。
我們一個同學在進行“社區內容”板塊的相關設計,其中在“評論”功能的設計界面上就很粗糙,表現在原型缺乏條理和層次,僅僅只是一個單行輸入框——是的,點擊“評論”按鈕,就只是一個單行輸入框。
拋開富文本、表情、收藏等產品架構不說,但只是看到“單行輸入框”這個毛坯房,我就深感體驗之路任重而道遠。
我引導著問他:你有沒有看過類似的“評論”設計?從用戶體驗角度來看,為了更好地提升用戶輸入時的體驗,咱們可以做哪些改變呢?
他倒也很痛快:那不是我的事兒,那是UI設計的工作。
嚯,體驗成了UI設計的工作,這讓我實難茍同啊。
我們不妨先給個參考答案:
首先,C端用戶評論的觸發場景在移動APP上,其輸入文字可能多達百十字,如果只是一個單行輸入框,則在查看、修改時都很低效,體驗很差,甚至會讓用戶放棄評論,降低該功能的使用比。
事實上,隨便找一個內容產品看看,都會發現基本都考慮到了這個場景,要么輸入框是多行自適應,要么直接可以全局放大輸入,比如,豆瓣、今日頭條的評論,都是如此。
這些都是被檢驗出來的體驗設計,而遺憾的是,我們卻還不自知。
圖-↑ 今日頭條丨評論輸入時的用戶體驗
其實,在體驗設計上大家要如履薄冰,每個設計在迭代前都應該充分考慮可能對用戶體驗造成的傷害,因為,過往的體驗優勢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斷送。
還是以上述的輸入體驗為例:
微信前不久熱更新了公眾號的用戶留言功能,新的熱更新雖然變動很少,但我覺得卻讓用戶的輸入體驗極速下滑。
簡單來說,之前的留言輸入方式是多行文本,用戶可以方便查看、修改已輸入內容,而新的變成了極短的單行輸入框,你壓根看不到剛才輸入的內容,以至于有同學吐槽不想再留言。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這樣可能會更簡潔啊,引導用戶快速輸入提交,退一步講,就算如此,是不是也可以借鑒頭條、豆瓣等留言輸入交互,增加拓展顯示的功能呢?
你看,就算諸如微信如此這般的巨獸,一不小心,依然也可能會掉入用戶體驗的陷阱之中。
總之,不管是不是產品經理的需求,最終用戶體驗都會受到傷害,讓注意力本就銳減的圖文互動率變的更低,這難道不也是產品經理要為之買單的嗎?
圖-↑ 微信公眾號留言丨輸入框變小、體驗降低
聊到這里,還想再簡單討論另外一個話題:未來的產品經理會是什么樣子?
之前有人說,十年前產品經理的地板,是現在產品經理的天花板,彼時產品經理能文能武,既要懂業務,又要懂設計,還要懂UI和運營,屬于全棧。
而所謂精細化的當下,讓產品經理越發窄化,窄化本應該是垂直的深度,類似于華為的“針尖戰略”,但這忽略了一個核心的前提:產品是業務價值的載體,不是各方拼湊就能輕易實現價值融合的。
換句話說,用戶價值需要全周期重度掌舵。
所以,潮水退去,逆周期襲來,技術成熟度曲線走向拐點之際,關于產品經理的未來需求和發展趨勢,我的觀點是回歸常態,重新扛起多元化的重任。
同時,此時的多元化不僅僅只是橫向的淺嘗輒止,而是全域的深度掌控,而主線就是業務理解與用戶需求,這個樸素的起點就是規律,所謂周期不過是規律的發展必然。
當下,藍海越發稀少,紅海逐漸變為死海,未來用戶體驗大概率會是唯一的競爭高地。
展望未來,產品經理一定是全局能力的表達載體,如,既要懂2B,也要懂2C;既要懂業務,也要懂運營;既要懂需求管理,也要懂項目管理;既要懂產品,亦要懂UI設計。
所以,我總是告誡產品團隊,不要有過多的邊界意識,回歸價值創造的本質,多些開放心態、融合思維和跨學科應用,躬身入局、舍得把手弄臟,不斷修煉并提升全面的視野格局。
這可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唯一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產品大峽谷】,微信公眾號:【產品大峽谷】,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產品經理應該回歸價值創造的本質,多一些開放心態、融合思維和跨學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