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和LinkedIn如何提升新用戶留存
喜馬拉雅和LinkedIn通過精心設計的行為閉環,巧妙地將自身融入用戶的日常生活,實現了長期穩定的用戶留存。這兩個案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是提升用戶留存的高明策略。
很多人認為,提高用戶留存就是不斷推出新功能、搞活動送福利。但事實上,真正高明的留存策略,往往是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
01 喜馬拉雅音頻APP用戶習慣分析與培養
1. 確定理想習慣用戶頻次
1)長期留存用戶核心行為:聽音頻
喜馬拉雅作為一個音頻APP,首先需要確定理想的習慣用戶頻次。通過分析,他們發現長期留存用戶的最核心行為就是聽音頻。這一發現很容易理解,因為音頻是該APP的主要內容形式。
2)理想頻次:每周至少聽5次
進一步研究表明,大部分用戶的使用頻次是每周至少聽一次,但對于長期留存的用戶來說,最理想的頻次是每周聽5次,即每周至少打開這個產品五次。
這個頻次的確定為后續的用戶行為分析和產品優化提供了明確的目標。
2. 分析習慣用戶行為特征
1)習慣用戶定義:使用產品6個月仍每周聽5次
確定了理想頻次目標后,喜馬拉雅開始尋找習慣性用戶。他們將使用產品6個月仍然每周聽5次的用戶定義為習慣用戶,并對這些用戶進行行為分析。這個定義既考慮了使用時間的長度,又考慮了使用頻率,能夠較好地反映出真正形成使用習慣的用戶群體。
2)共同行為:輕音頻
分析結果顯示,習慣用戶的共同行為都是輕音頻,這與其他產品如Keep可能存在多種習慣行為(如鍛煉、社區留言)不同。這一發現表明,喜馬拉雅的用戶行為相對單一,但也更加聚焦,這為后續的產品優化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3)使用高峰時段
a.早上7-9點
b.晚上8-10點
進一步分析發現,用戶的使用時間存在兩個高峰時段:早上7點到9點和晚上8點到10點。這個時間段的分布很好地反映了用戶的日常生活規律,也為后續的內容推送和功能優化提供了重要參考。
4)兩類習慣用戶群
a.早上通勤群:聽多樣化內容
早上的習慣用戶傾向于聽多樣化的內容,包括成人英語、新聞、音樂、脫口秀、相聲和小說等。這部分用戶可能以前習慣聽廣播,現在改為使用喜馬拉雅。
他們在早上開車上班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收聽多樣化的內容,這反映出他們希望通過聽音頻來充實自己的通勤時間。
b.晚上家長群:聽兒童、親子類內容
晚上的習慣用戶內容則主要集中在兒童故事、兒童英語、親子類內容,以及少量的心理情感類內容。這部分用戶主要是家長,他們在晚上為孩子播放兒童故事、英語學習等內容。
這個發現反映出喜馬拉雅在家庭場景中的應用,也為產品在親子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通過分析和培養用戶習慣,優化和開發行為閉環,讓用戶形成使用產品的穩定習慣。
3. 設計優化行為閉環
1)建立基礎閉環:針對性推送
a.工作日早上推送新聞、英語等
b.晚上推送兒童故事
基于對兩類習慣用戶群的分析,喜馬拉雅開始著手設計和優化行為閉環,以幫助用戶形成使用習慣。最簡單的方式是通過推送形式,針對不同用戶群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對于早上通勤群,在工作日早上推送新聞、英語等內容;對于晚上家長群,每天晚上8點半左右推送兒童故事內容。
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將用戶拉回使用產品,增加用戶的使用頻次。
2)優化通勤群使用路徑
a.自動繼續播放上次未完成內容
b.置頂顯示用戶常聽內容類型
針對通勤群的使用場景,考慮到用戶可能是在開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間緊張,沒有太多時間去尋找喜歡的內容。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優化措施:
- 打開APP后自動繼續播放上次未完成的內容
- 置頂顯示用戶常聽的內容類型
這些優化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的使用便利性,減少用戶尋找內容的時間和精力。例如,一個用戶在使用Podcast軟件時,每次開車上車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尋找上次聽的內容,這種體驗會大大降低用戶使用的積極性。
而通過自動繼續播放和置頂顯示常聽內容,可以讓用戶快速進入收聽狀態,提高用戶體驗。
3)優化家長群使用路徑
a.提示收藏孩子喜歡的內容
b.按年齡段推薦內容
c.設置兒童學習計劃
對于晚上的家長群,他們的主要需求是為孩子找到適合年齡的內容。針對這一場景,可以采取以下優化措施:
- 提示父母收藏孩子喜歡聽的內容
- 按照年齡段推薦內容
- 為孩子設置學習計劃,并通過推送或郵件提醒家長繼續收聽
這些優化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內容的針對性,還可以通過學習計劃這樣的人為制造的閉環,增加用戶的使用頻率和粘性。例如,當設置了學習計劃后,系統可以定期向家長發送提醒,告知孩子接下來要學習的音頻內容,這樣可以促使家長更頻繁地使用APP,形成穩定的使用習慣。
通過這些分析和優化,喜馬拉雅成功地打造了新的行為閉環,并優化了現有的閉環,使用戶能夠結合具體場景形成使用習慣。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產品往往不只有一個行為閉環。
那些最能讓用戶「上癮」的產品,通常是在核心行為閉環的基礎上不斷疊加開發新的閉環,讓用戶的使用習慣越來越鞏固,最終使產品成為用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 LinkedIn多重行為閉環
1. 持續開發疊加新閉環
1)「誰看了你的履歷」閉環
LinkedIn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過不斷開發和疊加新的行為閉環來增強用戶粘性。LinkedIn在創立之初就非常注重打造用戶行為閉環,其中一個核心閉環就是「誰看了你的履歷」。
這個閉環的運作方式如下:當用戶A查看用戶B的簡歷時,用戶B會收到一封LinkedIn的郵件,告知「有人查看了你的履歷,想知道是誰嗎?」這種設計利用了用戶的好奇心理,促使用戶B點擊郵件,訪問LinkedIn網站或APP。
在查看誰看了自己的履歷后,用戶B可能會進一步查看用戶A的履歷,甚至查看其他用戶的履歷。
這個閉環成功地推動了用戶之間的互動,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和職業發展需求,促使用戶持續不斷地訪問LinkedIn,查看他人的履歷。這種基于好奇心和社交需求的設計,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對平臺的使用頻率。
2)技能背書閉環
2012年,LinkedIn推出了技能背書閉環。用戶可以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的某項技能提供背書。例如,如果一個用戶聲稱自己擅長數據分析,LinkedIn或該用戶的同事可能會發送一封郵件,邀請其他人來證明這一技能。
當收到這樣的郵件時,如果認為確實如此,就可以為該技能提供背書。背書后,這項技能會顯示在該用戶的履歷中,并附上提供背書者的頭像。
這個過程不僅涉及邀請背書的人,還包括提供背書的人,兩方面的行為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持續的循環。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用戶之間的互動,還提高了用戶信息的可信度,同時也讓用戶更頻繁地訪問平臺,查看自己獲得的背書和為他人提供背書。
3)個人博客閉環
2013年,LinkedIn推出了個人博客功能。這個功能允許用戶在平臺上寫博客。當用戶發布博客后,他們的關注者會收到站內消息。這些關注者可能會閱讀文章,并給予點贊、評論或轉發。這種互動會給作者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激勵他們繼續創作和發布內容。
這個閉環有效地促進了用戶持續使用LinkedIn并創作內容。它不僅增加了平臺的內容豐富度,還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用戶在獲得他人的認可和互動后,會更有動力繼續使用平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4)Kudos點贊閉環
2018年,LinkedIn推出了Kudos點贊功能。這個功能將線下的工作場景中的行為搬到了LinkedIn平臺上。例如,當你與同事合作一段時間后,如果這個同事在某個項目中表現出色,你可能會給予口頭表揚。LinkedIn觀察到這種行為,并將其引入平臺。
系統會邀請用戶為共事較長時間的同事(如在同一公司工作一年以上)點贊或「加油」。LinkedIn甚至提供了預先寫好的模板,使這個行為變得簡單易行。
當用戶點贊后,系統會生成一段話,如「某某某,我很高興能和你一起工作,你真的是一個明星員工,表現非常棒」。這段話會發布在點贊者的名字下面,被點贊的同事會收到通知。這不僅讓被點贊的人感到高興,還可能促使他們回來給予回贊或評論,同時也讓點贊者自己感覺良好。
這個功能巧妙地將工作中的正面反饋搬到了線上,不僅增強了同事之間的聯系,還提高了用戶對平臺的使用頻率。它創造了一個正面反饋的循環,讓用戶更愿意在平臺上互動和分享。
2.新閉環開發思路
1)將線下行為搬到平臺上
LinkedIn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將線下行為搬到平臺上的策略。例如,「誰看了你的履歷」功能模擬了線下求職過程中的互動,技能背書功能則模擬了同事間的相互認可,Kudos點贊功能更是直接將工作中的表揚行為搬到了線上。
這種策略使得平臺的使用更加自然,用戶能夠輕松地將LinkedIn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2)強化平臺上已有的自然行為
除了將線下行為搬到平臺上,LinkedIn還注重強化平臺上已有的自然行為。例如,用戶在平臺上查看他人簡歷是一種自然行為,LinkedIn通過「誰看了你的履歷」功能強化了這種行為,增加了用戶的好奇心和使用頻率。
同樣,用戶在平臺上分享職業經驗也是一種自然行為,LinkedIn通過個人博客功能強化了這種行為,鼓勵用戶創作和分享更多內容。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LinkedIn在核心行為閉環的基礎上不斷疊加開發新的閉環的策略。他們的一個重要思路是將線下的行為或平臺上已經自然發生的行為進行強化,讓這些行為更容易進行,動力更足,從而幫助用戶形成使用產品的習慣,并不斷鞏固這種習慣。
通過喜馬拉雅和LinkedIn的案例,我們看到了如何通過分析用戶習慣、設計行為閉環、持續優化體驗來提升用戶留存。
這兩個看似不同的產品,卻都成功地將自己融入了用戶的日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讓用戶欲罷不能的產品,實現長期穩定的用戶留存。
本文由 @小黑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就是在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的同時,也可以給可能的目標用戶創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