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成本創業這件事

0 評論 1126 瀏覽 4 收藏 10 分鐘

通過深入分析個人的能力、資源以及時間管理,采用SMART原則制定具體、可度量、可達成、相關性強、時間限定的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項目管理理論來優化創業策略,為期望進入創業領域的人群提供實用指南。

近些年,因為疫情、技術革新、35歲等原因失業率上升,包括一些明星、寶媽轉身投入保險行業,甚至大家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開網店,大家都加入了低成本創業之路,不需要投入什么資金,期望獲取一些經濟回報。創業真的可以這么低成本嗎?

我從事產品經理工作10多年,還在企業運營方面不斷進修,看到和經歷了大大小小幾十個項目,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都說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職業,在我看來,創業是一個很考核人自律能力的事情,您可以有人脈資源、貨品資源、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很多,創業算是商業的初期形態,并不是簡單的投入、產出,多維的評估是創業的前提,我想用最基本的項目管理理論來分析一下創業這件事。

我認為創業最重要兩個前提是商業頭腦和運營能力,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和貨品、以及自己的投入產生持續的收益才是商業。即使您是一位寶媽、大廠的P9的離職員工,或者身價上億的經營者或創始人,沒有商業頭腦,公司交給項目管理人員、職業經理人也更為穩妥。

天馬行空的愿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執行才能有成效。所以,創業之初就要對自己做一個深入的剖析,從個人性格、過往經歷、可用資源、可投入的時間等,用最簡單的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來判定一下是否可行,這里的門道很多,也有很多成功人事、經濟學家都在講創業,創業之初一定要多研究一下再開始,創業很普遍,入場需謹慎。

下面我就從兩個基本前提來分析一下創業這件事:

第一,什么是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簡單講是知道怎么掙錢/變現,用兵法方式劃分為戰略和戰術。戰略思維來考慮自己的核心資源、實施路徑、競爭策略、風險等,那戰術是什么?

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核心資源的把控力,最核心的點是對自己的了解,客觀的評價自己是否具備商業、競爭、產品設計和經營能力,是否可以承擔管理職責,用人、溝通和領導風格又是怎樣的?

即便是一個普通打工者都可以很商業的思維來工作,“創業者思維”這個詞真的值得職場打工人們換個角度來認識一下。打工者通過售賣自己的能力(“寫好簡歷”)找到好工作,用能力獲取收益這就是基本商業邏輯,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業,只是很多人沒能意識到,工作本身是為自己獲取報酬,不是為老板,不是為公司。

打工人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是用體力換取收益還是用能力獲取收益嗎?工作是否帶給自己的收益除了money之外是否還有提升,如果沒有那遲早會被機器人、AI智能替代。個人能力的提升,會讓自己在工作變動之間變成不可或缺,獨一無二,即便面臨裁員和失業也能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原來打工者不只是一個高級動物,更是獨立的勞動力產品,期望打工人們永遠不失業。

再比如,近些年很多人投身保險、信托行業創業這事,看到這個輕創業的機會,想利用自己人脈資源套現,前提是你對自己的人脈資源的數量、穩定性有了解,對于自己消耗現有人脈資源、持續獲取人脈資源的能力是否有過深入思考?真心認可這種通過產品推介給別人帶來安全保障的方式,掙得中介費。是的,保險是在掙中介費,和其他商品的買賣沒有區別,理解賣的產品和服務,掙取的是什么錢,就是商業思維。

商業從外部看,是解決人、貨、場三方面上下游關系,簡單說把什么產品賣給誰?靠什么掙得利潤。解決供需關系是所有商業的基本邏輯,產品和服務已然存在的,不是你還有別人也在做,所以創業的根本問題是個人能力

所以回到了分析個人能力,個人適不適合創業,如何創業,就是要分析自己是否具備商業思維,在這個超級個體的時代,靠自己的體力換取報酬,或者靠自己管理能力讓別人幫你掙錢?還是是個人的溝通能力能賣出產品和價值?再或者有一些資金,可以解決某一個小地域、大行業供需關系,不論是小門店、還是大品牌都是商業思維。

資金只是商業助力,并不是創業的決定因素。大學生創業比比皆是,人人都可以做微商,對自己商業能力的分析是創業關鍵,不要陷入到資金和投入中哦。

第二,商業是要產生利潤的

雖然很多企業家看中社會價值,創業者一定要看清商業的本質是收益,運營能力就是利潤持續的關鍵。

不論您是否讀過MBA、是財會專業畢業,大家都知道利潤的基本公式利潤=收入-成本,運營方法利潤多少是商業持續的基本前提,如何持續產生利潤靠的是運營能力。近些年進入微商行業、做斜杠青年的人彼彼皆是,大家看到了兼職的好處,卻很容易忽略自己可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萬事不只開頭難。

當第一職業已經把自己的時間占用的很飽和,開啟第二職業是在自掘墳墓。時間投入是創業必不可少的問題,用有限的時間創造一定的效益,這是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時間成本是創業者最貴的成本。最近聽到一個詞“時間的疊加”,我認為這是給創業者很好的建議。

話說樊登剛開始做讀書會,只是講書,在聽書用戶講書市場不斷擴大的時候,他把選書的過程變成了線上直播賣書,每一個生活環節都產生了商業價值,現如今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商業運營原來如此簡單。

還有很多微創業的例子,比如寶媽經驗分享,變身大V,實現帶貨的商業邏輯,照顧孩子的經驗和可持續分享,讓生活和商業合二為一,細數這個圈子真是成就了不少人。如此看來商業并不難,比如做飯好吃媽媽、奶奶,提供家常便飯外賣服務就是很好的微創業方法。

對于眾多意欲投身微店的創業者,真的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懂電商?每天照顧生意的時間有多久?是否能持續提供客戶服務?

創業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很多人只是用這個詞在搪塞自己。35歲職場危機頻發,有一些大齡失業者,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以為創業就能為自己獲取一絲生機,當足夠了解自己是否具備商業思維和持續的運營能力之后,你還會輕易選擇創業嗎?給職場失意者的勸誡,不要讓創業成為你逃避自己能力問題的避風港。

創業真的要認清自己,看透商業,先有商業思維再創業,成功的機率才會成倍增長。

本文由 @十字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