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的薄切商業

0 評論 550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小紅書引領“薄切商業”新風尚!本文深入剖析小紅書獨特的商業哲學,挑戰傳統“厚切”模式,以用戶理解與社區精神為核心,打造與眾不同的商業生態。通過案例分享與理論探討,揭示小紅書如何為商家注入新商業靈魂,實現品牌與用戶的深度共鳴。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小紅書的“薄切商業”或許能為品牌提供一條新的增長路徑。

01.

哪家大廠都有自己的「黑話」,小紅書內部也有很多「紅話」,比如人感、人本營銷、有靈魂,以及那句我特別喜歡的「15°仰角」。

就是這種對用戶理解、對社區理解的極端,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小紅書。

02.

從用戶視角,大多數人都覺得小紅書挺好的,內容克制積極向上。

但當這個風格蔓延到商業化時,無論內部外部,好像突然都有一些不適應,甚至激烈反對的聲音。

事實上,B端的慣性比C端大得多,因為關系到生存技能的匹配,以及實打實的利益。

03.

我們太習慣平臺的「厚切」商業模式了。

數億用戶的流量入口,精確到每一個PV/VV的算法控制,將理論中的「海盜分金」徹底實現了,只要有兩個商家愿意賺最后一個銅板,那么這套厚切玩法就可以繼續下去。

從商業效能上來說,確實是贏麻了。

有多厚呢?DAT三家的營收總和達到了近3w億,占整個GDP大盤的2.3%,而分蛋糕的員工不足總人口的萬分之5。

這樣表達確實有失公允,畢竟是合法體系下的先進競爭力。

04.

但實打實的是,數以萬級的產業鏈、數以百萬級的公司、數以億級的人口,在圍繞N個平臺獲客生存。

我們屢聽不鮮的是,各級商家都覺得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生意不好做,不能苛責大平臺,但整條產業鏈上的人,習慣了厚切,也是不爭的事實。

05.

我說這些,不是要表達小紅書最終一定會「薄切」,而是它在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徑。

  • 誰定義商業化一定要數學導向了?
  • 誰定義商業化不能多些文科浪漫?
  • 誰定義商業化就得賺得盆滿缽滿?
  • 誰定義20%的品類就不如80%有價值?
  • 誰定義短期KPI就一定是好的?

小紅書有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背后其實是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帶有一點點的反常識、反暴利、反算法。

折射到具象的執行,就是不完全以數據為導向,老板不認舊的商業路徑,匯報過程出現了不同的風格。

過去幾年,很多大廠人才流向了小紅書,也在「古典大廠化」和「小紅書化」之間產生碰撞,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風格偏向的矛盾。

06.

并不是管理層一定是對的,但那句話挺有意思的。

“柯南就是say no的邏輯?!币晃浑娚虡I務前中層管理說,“她不會給出具體的方向,但她內心會有一個標準——什么是她不想要的?!?/p>

老板不是通才,也未必懂得縝密的商業化邏輯,但直覺太重要了,有靈魂太重要了。

07.

小紅書破萬卷,這句話本身就是有靈魂的解法。

其它廠,厚切的邏輯是什么?是讓投放最多的人,獲得總量的增長,它本質是一種零和博弈,誰愿意付出更多成本,就扶持誰賺最后一個銅板。

但小紅書,給出了一條相對薄切的方案,那就是為懂小紅書平臺、懂小紅書用戶的商家,注入一種新商業的靈魂。

它本質不是量變,而是質變,讓競爭在另外一個維度發生,比如思念湯圓的「柿柿如意」單品,一款爆品拉動整個品牌的勢能,新故事、新品牌力、新親近方式。

以小紅書方式的增長,哪怕數量很小,但這是小紅書平臺、小紅書用戶都需要的;不以小紅書方式的增長,說不定效果更好(參考我寫《小紅書營銷的7個反常識》),但這不是可持續的。

小紅書希望構建一個共生博弈的場。

08.

說個偏宏觀的視角。

有人選擇了貼近現實的方式,比如迎合低價潮、平替潮,犧牲供給側迎合消費側,這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問題在于等到周期逆轉,很難用新的方式爬坡上來。

有人選擇在周期之間架橋,是一道虛線,有點懸空感,但那是一種直線方式,沒有改變發力方向,等到一個Timing,有機會引領向上的勢能。

小紅書在以一種「商業向上」的方式「商業向善」。

09.

我心中,小紅書不是完美的,但是時代需要的,尤其是下一個時代需要的。

希望那天,小紅書還能秉持「薄切」商業的初心。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甲方財經】,微信公眾號:【甲方財經】,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