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經營分析賦能,但90%的人都搞錯了!

0 評論 2139 瀏覽 2 收藏 10 分鐘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經營分析已成為企業決策的重要工具。然而,許多企業在實施經營分析時仍存在誤區,未能充分發揮其賦能作用。本文通過一個具體案例,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經營分析來識別業績增長的機會,并提出了一套系統的分析方法。

“做經營分析不要光堆數據,要有洞察,要能找到業績增長機會”。這是很多公司的要求,然而卻讓同學們犯難:到底該怎么弄?怎么就從數字里看到機會呢?

今天通過一個大廠的某事業部的一個具體例子,系統講解下如果通過經營分析賦能業績增長。話不多說,直接上案例。

一、問題背景

某企業有100間門店,平均每間門店貢獻120萬年收入,全年1.2億收入?,F在想在下一年增加50%,達到1.8個億,該怎么做?

二、錯誤做法

有些同學一看題目,就說:這還不簡單。多掙1.8-1.2=0.6個億,每個店120萬,開50個新店,搞掂!

不要笑,很多同學真就是這么算的。

這里有哪些問題?

  1. 120萬是年度平均,所以新店必須在1月份開起來,否則不夠。
  2. 120萬是所有店平均,新店/老店是否一樣?得分開看
  3. 120萬是所有店平均,大店/小店是否一樣?得分開看
  4. 6000萬增長,需要多少投入,是否收支平衡?
  5. 是否一個城市扎堆太多,導致效益下降?
  6. 是否老店還有增長空間,空間有多大?
  7. 除了店,有沒有新渠道(比如線上渠道)可以考慮?

這些細節統統沒有考慮。當然會惹人笑話。

注意,這里列的7個細節,完全可以用數據量化,和具體業務操作沒有關系。我們不需要考慮到,諸如門店的門口用紅字還是藍字,線上是投廣告還是請大長腿小姐姐來開直播。

這7個細節,保障的是經營工作的方向正確與資源充足。如果能找到合適的方向,有充足的資源,再長再白的腿也能找到來開直播。

三、正確做法

這就是經營分析驅動業績增長的關鍵:

  1. 清晰業績增長方向
  2. 保障資源投入力度
  3. 剔除明顯有問題做法

有了這三點保障,就像上戰場的時候,給前線配足槍支彈藥,選好容易攻擊的陣地。這對于前線的幫助,要比坐飛機空投一個命令”你把機槍往前挪100米”要有用得多。

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問題其實有四類,需要分別解決:

1. 業務標簽問題

問題一二三是典型的業務標簽問題,即:我們是否足夠了解業務差異,不要被平均值迷惑。業務標簽,要結合具體業務場景,找對業務結果影響最大的因素,做成標簽。

比如實體店,就要考慮:新店/老店,位置,門店大小等因素,于是可以做成標簽如下。

而如果是線上投放,要考慮投放渠道、投放形式等因素,可以做成標簽如下圖。同時,線上如果有用戶轉化的過程數據,也可以納入指標體系,用來輔助判斷業務情況。

去平均化,是讓經營分析對業務有用的基礎。機會點、問題點都是從細節里來的。

2. 投入產出問題

問題四是典型的投入產出問題。投入產出分析的關鍵,是要拆分資源用途,區分:

  • 固定投入(門店、直播間、品牌廣告、員工工資等)
  • 可變投入 (促銷禮品、優惠券、積分、單筆優惠等)

固定投入更像基礎建設,很難直接衡量每一塊投入提升多少訂單。因此只能做分類管理,對每一類渠道的基建投入,控制總量。而可變投入是直接和訂單相關的,因此必須具體考核收益。如果投下去資源沒有見到額外增長,就得復盤投入價值。

這種分類,對精細化投入產出分析很有必要。一鍋燉式投入分析,是歷史上很多企業完蛋的直接原因。常常表現為燒了過多的營銷費用發補貼,結果產品核心能力沒上去(可變投入失控);或者燒了過多的錢打品牌廣告,產能過度擴張,產品競爭力不足,資金鏈斷裂(基建投入失控)。基建代表長期效益,直接拉升代表短期效益,兩者不可偏廢。

3. 邊際效益問題

問題五、六是典型的邊際效益問題。邊際效益問題在經濟學書上很好解,因為大家總是假設已經有一個曲線了??稍诂F實中,如何畫出這個曲線,才是最大的挑戰。比如城市的門店上限,不可能真把一個城市的店,開得多到相互爭搶生意倒閉關門為止。在現實中,只能做有限度的推測。

這時候,要注意尋找合適的樣本做觀察對象。比如城市門店數量問題,可以拆分城市,關注已經出現新開店邊際收益下降的城市。有可能不等到ROI變負,便可以建議業務展開控制。這種拆分是需要業務標簽做基礎的,所以要先做業務標簽,再看各類標簽下,是否出現邊際效益遞減問題。

4. 潛在方案問題

問題七是典型的潛在方案問題。

潛在方案最大難題,在于:沒數據。如果沒有測試數據的積累,是很難直接靠憑空推理,推導出正確結論的。

如果真的完全沒數據,則優先考慮:留足資源,組織測試(而不是試圖強行捏數據)。這時候可以看整體投入計劃里,還有哪些水分可以擰,抽調資源。并且測試的時間、測試期望的效果,也要提前給出。這樣可以幫業務明確目標,控制測試進度。

如果有測試數據,當然最好。

后需要做的就是:

  1. 測算測試結果的投入產出比
  2. 評估測試過程的優化空間
  3. 推算:如果擴大范圍,預計投入產出

這樣就能輸出相對完整的潛在方案評估結果。

四、方案綜合分析

有了以上分析基礎,對于業務提出的方案,就能快速分辨問題

  1. 是否錯誤估計了渠道的投入產出數據
  2. 是否沒有考慮邊際效益遞減問題
  3. 是否沒有注意不同類型渠道/商品/客戶的區別
  4. 是否沒有考慮投入產出結合,忽視投入因素
  5. 是否沒有考慮優化細節,存有大量優化空間

結合數據,能快速識別出業務方案的漏斗,提醒業務方改善。而對管理層而言,能發現問題,也是在驅動業務增長,總好過拍腦袋上線然后再著急忙慌地補漏洞。

當然,如果真的分析做得很到位,我們是可以自己提業務機會點的,提的方式,和發現問題的方法是一樣的。

  1. 我發現,有投入產出很好的門店類型
  2. 我發現,有投入效果明顯的活動
  3. 我發現,有邊際效益尚未遞減的渠道
  4. 我發現,有待優化的轉化路徑細節
  5. 我發現,有實驗成功的案例可以推廣

這些要素組合出來,就是可以提出的機會點。之后就可以和業務交流,看是否有做大的可能性,是否需要資源支持。

很多時候,經營分析人員即使不剔除全新的方案,能對機會點做好資源測算,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