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效使用AI產品的小技巧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用AI來提高自己工作效率,但不同人的使用方法和效率有所不同。對AI來說,提示詞的好壞決定了產出的質量。高質量的提示詞才能產出高質量的內容。這篇文章,作者分享的方法可以學習一下。
自從AI產品問世后,給我個人的工作方式上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作為第一批嘗試接受AI產品的職場人,在日常工作中也總結了一些使用心得,今天分享給大家。
其實很多人會好奇所謂的AI產品和我們之前用的搜索引擎有什么本質差別,大多數人使用AI產品的場景可能還停留在搜索內容上。
兩者之間核心的差別其實在于AI產品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說白了就是AI產品能作為一個具有人類思維的工具去滿足你的需求。
無論是常規的搜素場景,還是說幫你寫文檔、材料,最核心的一點是我們如何讓AI真正明白我們的需求,讓其不僅僅是懂我所想,還能超出預期。
這個技巧就是【提示詞】,通俗理解也就是我們想讓AI幫我們做什么前所發出的指令。
通常我自己會常用的就是以下3套提示詞模版:
一、PATFU框架
- Problem(問題):描述問題
- Area(領域):確定問題所在的領域或需要AI扮演的角色
- Task(任務):定義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執行的具體任務
- Format(格式):詳細定義輸出的格式和限制條件
- Update(迭代):記錄提示詞的版本,并根據輸出結果對提示詞進行迭代
這個類型的框架提示詞,是我日常用的最多的,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場景,比如我需要AI幫我寫一份競品調研報告,我可以這樣寫提示詞。
我想要一份市場調研報告,用于評估我們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這份調研報告是關于出行行業領域,需要你站在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上進行書寫,
報告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1.當前出行領域的現狀,用戶行為特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識別市面上相關競品,分析他們數據以及策略
3.查找相關資料佐證以上觀點
4.基于以上分析,如果我們自己在做出行領域產品時,需要以什么作為切入點
基本上,按照上訴的提示詞輸入,AI給我的反饋基本上我都比較滿意,如果再微調幾個版本以后,基本就可以直接用了,或者可以直接參考。
二、BROKE框架
- Background(背景):描述背景
- Role(角色定義):明確受眾或者撰寫者角色
- Objectives(目標):完成什么目標或任務
- Key Results(關鍵成果):包含什么關鍵結果或者結構/格式
這套提示詞其實和第一套有部分是重疊的,主要是平常用到不同的AI產品,不同的框架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所以有時候我也會換著用。
三、COAST框架
- 上下文(Context):前后文本
- 目標(Objective):完成什么目標或任務
- 行動(Action):完成目標需要使用哪些手段
- 標準(Standards):給予標準(可以是格式,也可以是你想要的模版)
這套框架,我一般會應用在一些發散類的問題上,比如一些頭腦風暴會議,我在使用cost框架往往會給我驚喜的反饋。
以上就是我日常用的最多的三套框架,如果有的時候你想要回答更精準,你往往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設計不同的框架提示詞。
不過可以再告訴你一個好辦法,就是讓AI幫你寫提示詞,你沒聽錯,你可以把所有的活全扔給他。
最后再說說我日常最常用的幾款AI產品,KIMI、豆包、騰訊元寶、通義千問,這幾款就是我自己平常用的最多的產品,不僅僅是幫我提效,很多時候是直接改變了我的工作方式,我真的覺得大家應該多嘗試。
我知道現在還有很多人覺得AI本身并不是多么偉大的能力,人的核心能力”思考”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但接受事物的局限性并不能否認這件事物的價值。
文章最后,我用AI產品給我寫的一句話結尾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曾遭遇疑慮與抗拒,但最終,它們都成為了推動世界前進的力量。擁抱新事物,就是擁抱未來的可能性”
作者:都市擺渡人,公眾號:都市擺渡人
本文由 @都市擺渡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