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賣員的視角打開王興全員信

1 評論 822 瀏覽 0 收藏 8 分鐘

隨著外賣行業的迅猛發展,外賣員這一職業選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王興的全員信和美團的財報數據看起來很美好,但從外賣員個體的角度,感受又會不一樣。

今天看到兩則關于美團的新聞:

一個是美團CEO王興最近發表內部全員信,他提到,去年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約745萬,獲得報酬超過800億元。

一個是上海3年掙到102萬的”卷王”外賣員被曝取餐時發生車禍。這與前幾天另一則新聞屬于同類:一家六口人曾經有五口在北京送外賣,在父親發生車禍后,全家返回老家。昔日的明星外賣員,現在已經換了敘事。

外賣還是一份好工作嗎?

這兩年關于”大廠的終點是外賣和滴滴”的調侃很流行,離開大廠兩年的我,也跟北京這邊的外賣員聊過,努力工作的話,他們的月收入大多在6000-8000元之間。

“現在過萬很難了”,我還記得說這句話的是個小伙子,當時我倆在同一個電梯里,他請我幫忙按電梯,好讓他在6樓快速送完外賣,不用重新等電梯,就繼續去送樓上的。閑聊間他提到,最近外賣員多,他們平均每單的價格又下降了,”好多老人都走了”。

官方統計數據里的外賣員收入是多少呢?

綜合王興全員信與美團2023年財報披露的幾組數據:745萬騎手、超800億元報酬、配送單量219億單,不難算出:美團騎手平均年收入1萬出頭,年人均配送2939單。

再往前看幾年財報以及公開數據,計算出來的組合是這樣的:

2021年,騎手成本682億元,騎手人數527萬,配送單數144億單,人均年收入約1.29萬元,人均年配送2732單。

2022年,騎手成本802億元,騎手人數624萬人,配送筆數177億單,人均年收入1.28萬元,人均年配送2836單。

有時候,看宏觀數據,我們很容易帶入上帝視角,仿佛自己是行業的主宰者,可以居高審視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比如,以上這些數據可以推斷出諸多結論:美團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配送單數逐年上漲。

但如果我們打開外賣員視角,這些數據傳遞出來的信號就不同了:

1、”外賣員多了”——2023年騎手人數增加了121萬人,較2022年增幅達到19.3%。從外賣員的視角來看,路上奔跑的同事又多了,搶單的壓力又增加了。

2、”訂單也多了”——人均年配送訂單增加了近200單,每天還是挺忙的。

3、”收入沒有增加,甚至是少了”——從數據來看,人數增加了19%,騎手成本要到900億元以上,才能保持人均年收入的穩定。所以,目前來看,外賣員的感覺大概率是活多了,錢沒多。

于是,像我在電梯里遇到那位外賣小哥說的,一些以前賺過高工資的外賣員,無法忍受落差,選擇離開了。

“兩多一少”,大概就是外賣這份工作在當下的真實寫照。

但有”雞肋”之嫌的外賣工作依然是很多人的謀生之道。跟我聊天的小哥剛來北京幾個月,沒有學歷,沒有關系,外賣這份工作,至少可以讓他先在北京活下來。

只是,這份工作的天花板變低了。當收益與風險失衡,質疑也會隨之而來。

以前人們會討論、甚至羨慕那些卷王騎手,上海那位3年掙102萬的騎手,多次拿下平臺眾包騎手的”單王”,曾經也被媒體多次報道。但現在,人們更加唏噓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前些日子那位猝死的55歲外賣員,據說也是一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的卷王。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觀點:無論外賣小哥和司機們怎么努力,他們每個小時的收入都無限接近于30元。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看,這很正常。

因為外賣員的收入在公司的報表中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騎手成本。雖說是多勞多得,但總歸是被一個大公式設計好的,這個大公式首先要保證的是公司利益。曾經作為平臺運營負責人的我,深諳這套邏輯。

但公式中的每一個數字落到個體身上都是有重量的。

中秋假期,我喊了一輛貨拉拉搬運沙發,30多公里的路程,師傅協助搬運,總價140元左右。我跟司機師傅聊了一路,他是河北邯鄲人,原來是一名建筑行業的鋼筋工,一天有三四百的收入。但在前年,他失業了,于是花3萬元買了一臺面包車開始跑貨拉拉。

“現在收入非常不穩定,有時候能拉個幾百塊,有時候沒貨,干耗著。”但他也在某種程度上被困住了。根據他的了解,他那輛只開了1年多的破面包車,現在轉手的話,只能賣到1萬出頭。因為貨拉拉現在不好干,賣車的人也多了。

中秋假期,他沒有回家探望老人、孩子,”回家還得花錢,留在這多少能掙點兒。”

我問他,你想干鋼筋工,還是做平臺的司機?

他沒有絲毫猶豫地說,”當然是做鋼筋工,包吃住,也不用操心。”他滿臉懷念。但顯然,那是一份更難得到的工作。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山農下山】,微信公眾號:【山農下山】,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平臺對普通人的壓榨已經到極限。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