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其實難在這三點:從技術到認知,再到變革

0 評論 954 瀏覽 0 收藏 8 分鐘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業如何有效進行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數字化轉型的三個難點:深刻認知企業與行業、洞察第三方數字化系統背后的管理理念、以及將數字化能力轉化為企業競爭力的最佳實踐。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來臨,各種觀點百花齊放,企業也越來越重視數字化,這些對在企業里長期處于弱勢的IT部門來說確實非常鼓舞人心。

一、 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對企業、行業和經濟的深刻認知

數字化轉型既涉及到專業技術的實現,更多的是企業戰略方向的確定、企業文化的升級、業務流程的梳理和改造、企業數字化組織架構的建設、“業務+數字化”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同時還需要根據政府政策、市場、企業、部門的各種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并且在合適的機會出現的時候,全力以赴把積累的數字化能力變現,對業務產生價值。因此,數字化轉型,與其說是一個理論指導實踐的方法論,還不如說是一門指揮藝術,但各企業數字化轉型背后的思路可能是相似的。

問題在于,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對企業的認知、對行業的認知、對經濟的認知,而這些往往被專注技術的數字化人忽視,導致數字化轉型中很多企業付出了高昂的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

中國擁有最具活力的經濟體,最具創造力和競爭意識的企業和企業家,最重視教育的文化,最龐大的工程師人群,這些必然會導致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不同于西方,不同于各大咨詢公司戀戀不忘的數字化轉型理論和經驗。

企業需要了解自身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競爭格局、市場需求,以及自身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數字化轉型策略。例如一家傳統制造企業需要了解數字化轉型如何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并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選擇合適的數字化技術和工具。

企業還需要了解宏觀經濟環境,例如政府政策、市場競爭環境、產業發展趨勢等,才能更好地規劃數字化轉型路徑。例如有些制造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沒有充分了解自身業務需求和市場環境,盲目地引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但最終卻無法有效地整合,導致項目失敗。

二、 采用第三方數字化系統時:洞察其背后的管理理念

企業在選擇數字化系統時,往往會參考行業內一些成熟的解決方案,例如 SAP ERP 系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系統背后的管理理念和邏輯可能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

SAP 是數字化頭部解決方案公司,以最基礎的編程語言,最傳統的數據庫方式,構造出一個試圖涵蓋各類(工業)企業的管理行為的 ERP 產品。

西方企業發展路徑與中國企業有所不同,西方企業更加強調標準化和流程化,而中國企業則更加靈活,更注重人治。因此,企業在選擇數字化系統時,需要考慮其是否符合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文化。

數字化系統不僅僅是技術工具,更需要與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流程相融合,才能發揮其價值。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系統調整和優化,才能實現高效的數字化轉型。

有些企業在引入 SAP ERP 系統后,發現系統與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不匹配,導致系統使用率低下,無法發揮其價值。最終,企業不得不放棄使用 SAP 系統,并開發了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數字化系統。

三、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找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最佳實踐

數字化轉型需要落地,需要將數字化能力轉化為可衡量的價值,提升企業競爭力。

追求降本增效是數字化的最大誤區。降本增效是投資數字化的收益,但不應該是目的。

企業需要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例如:提升產品質量,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優化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創新商業模式,開拓新的市場領域。

企業需要建立數據驅動的決策機制,利用數據分析結果進行科學決策,提高決策效率。

數字化轉型需要將技術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價值。

四、數字化轉型:人、流程、文化的變革

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關乎人、流程和文化的深刻變革。

  • 人: 企業需要培養“業務+數字化”的復合型人才,具備數據分析能力、數字化思維和技術應用能力。
  • 流程: 需要優化業務流程,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和協同運作。
  • 文化: 需要建立數據驅動的決策文化,鼓勵員工積極擁抱數字化,并不斷學習和創新。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深刻的變革,需要企業從意識、技術、組織和文化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思考和規劃。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意義,制定合理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并選擇合適的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同時,企業需要注重人才培養、加強溝通協作、獲得領導層支持,才能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劉志遠】,微信公眾號:【遠哥聊產品】,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