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產品命名絕非易事,好名字成就爆款傳奇(附贈:產品命名寶典)

0 評論 479 瀏覽 1 收藏 14 分鐘

“產品命名之妙,關乎成敗之道?!?在商業世界中,產品的名字猶如其隱形的名片。一個好名字能瞬間抓住用戶的心,為產品的成功奠定基礎;而一個糟糕的名字,則可能讓產品在市場中黯然失色。產品命名究竟有何奧秘?本文將深入探討,為你揭開產品命名的神秘面紗。

好名字,天然帶來好運氣。

有人說,一個好的產品名稱就像一把鑰匙,能輕松打開用戶心中的大門,當然,邁過用戶門檻只是產品商業化的第一步,但這至少體現了產品命名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鏡同學都覺得,產品命名絕非只是簡單地給產品貼上標簽,而是從業務到品牌的戰略起點。

前段時間我們立項通過了一款新產品,產品形態是小程序,內部代號“孤勇者”(從大廠來的新運營總監賜的名),這眼瞅就要正式上線,正式的命名卻讓產品經理犯了難。

起初,A同學也做了競品分析,發現競品的關鍵詞倒是很同質化,不是“xx助手”,就是“XX寶”,想起出新意又怕用戶不理解,大家絞盡腦汁,提出了各種方案,卻總是覺得差那么一丟丟火候。

當然,最終我們還是起了個都相對滿意的名字,但在這個過程中,鏡同學也重新復盤:產品命名到底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我們需要有好的命名,才更容易打動用戶呢?

根據鏡同學多年從0-1的經驗來看,好的產品命名真的就如同產品的靈魂外衣,它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激發用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就拿鏡同學的文章來說,很多我自認為不錯的內容點擊量并不高,原因很簡單,標題命名不夠有吸引力,缺少“震驚、注意看”等吸睛詞匯

我記得《如何把產品打造成有生命的品牌》一書中提到過,“產品的命名是用戶與產品建立情感連接的第一道橋梁。”

事實上,如果從微信小程序、各種應用商店去查看,咱們還是很容易共識——一個簡潔、易記、富有創意的產品名稱,天然自帶搜索流量,能夠讓用戶在眾多競品中快速識別并記住我們的產品。

好的命名有天然優勢,反之,如果產品命名不好,則會導致推廣乏力,甚至可能會錯失市場良機。

因此,鏡同學結合上周的工作經歷和過往經驗,分享一些關于“產品命名”的個人思考,也希望大家能深刻體會到產品命名的重要與不易。

1、好的命名,自帶光環效應

前兩天我在知識星球分享了騰訊的財報PDF文件。

據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賬戶數已高達13.82億,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均錄得增長。這一龐大數字不僅彰顯了微信在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覆蓋,也反映了其強大的用戶黏性。

就拿微信這個產品名稱來說:

首先,這個名字簡潔準確、直擊本質,也沒有過多的修飾,非常容易記憶,“微” 代表著微小、便捷,“信” 則傳達出信息、溝通的含義,準確地傳達了產品的核心功能。

如今,微信不僅是一個生活方式,更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時代符號。

當然,提起微信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米聊,嚴格來說,米聊才是國內首個即時通訊工具,尤其是米聊最早推出的對講機功能當時引起社會巨大反響,但米聊還是很快敗給了微信。

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早期微信算是QQ的馬甲,但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與“米聊”這個產品名稱有關——以至于很多人誤以為只有小米手機能用,天然就繞開了潛在用戶。

最終,米聊在其10周年之際,永久關停了服務。

   圖-↑  米聊終究不敵微信,永久關停了服務

再比如少楠的flomo 浮墨筆記,這是鏡同學首屏C位的APP,當然,我也一直都覺得這個產品命名非常好,很有特色、容易記憶:

首先,?浮墨?一詞象征著記錄的動態過程,強調的是記錄的即時性和流動性,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墨水一樣,能夠迅速捕捉和記錄下稍縱即逝的想法和靈感。

其次,?flomo?這個名字本身也有其獨特的含義,其中“flo”代表“flow”(流動),“mo”代表“memo”(備忘、便條),整體寓意著這款筆記工具能夠隨時隨地記錄用戶的思考和靈感。

你看,這樣的產品命名自帶用戶光環,也提高了產品逼格,相比之下,一些普通的筆記命名可能就顯得比較平淡無奇,難以在用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  來源于flomo筆記官網

當然,類似好的產品命名還有很多,都是歷經從產品出發、經品牌升級再到占有用戶心智的路徑,比如“iPhone”、“可口可樂”、“支付寶”、“抖音”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好的產品命名是商業化落地的有效牽引力。

2、方法論:產品命名的自我修養

關于產品的命名,看過不少碎片化的建議,而體驗教父qualtrics有一本電子手冊《Product Naming eBook》,該書從用戶體驗視角出發,對產品命名給出了較為系統的建議。

鏡同學看后,覺得還是挺有啟發和參考的。

總的來說,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①制作潛在的產品命名

第一步,先要設計產品命名,咱們可以給到多個產品命名。

當然,這個環節的重點是要知道產品命名的基本規范,比如,不應該過于復雜,要容易記憶;要有知名度、吸引力;要有相關性和創新力;還應該容易發音;還應該容易理解;當然,也可以考慮要有國際影響力;

圖-↑  來源qustrics《Product Naming eBook》

②對研究結果進行受訪者測試

其次,要基于行業實踐和標準對擬定的多個產品命名進行受訪者測試,讓受訪者對擬定的產品命名進行排名,并進行研究,當然,對受訪者的研究設計要依據分析矩陣。

書中給到的建議是分別從“吸引力”、“可信度”、“相關性”、“創造力”進行研究對比,進而通過得分進行排名,篩選出最終的命名。

③確定最佳候選名稱

最后,根據測試收集到的用戶研究信息進行分析,當然,也可以從整體結果和單個維度做排名分析,從而確定最佳的候選名稱。

圖-↑  來源qustrics

3、產品命名常見的誤區

上周,我們團隊在產品命名時其實普遍缺乏方法論,導致我們也走了不少誤區和彎路,當然,復盤這些坑對咱產品經理或許也有啟發。

第一常見的誤區——缺乏用戶視角,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定義。

就像我早些年參與過的一個定制化教育項目,團隊都是技術出身,我們當時開發了一個智能教學的小助手工具,我們當時給這個產品命名為 “JX001”,圖標也是教學的英文字母。

我們當時覺得,JX 是項目的內部代碼縮寫,也是教學的首字母,001 代表第一代產品,簡單又直接。

可事實上呢,客戶看到這個名字根本不知道這是個啥東西,完全沒有任何聯想,更別提吸引他們去了解產品功能了。

好在只是一個定制化的項目,影響也還有限。

我記得《客戶成功的力量》一書中提到過:產品是要面向客戶的,任何脫離客戶認知的產品命名都注定是失敗的。

第二個常見誤區——命名過于復雜。

我記得國外某論壇分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有個軟件產品,它的產品功能還不錯,但是名字超級長,一長串字母,用戶看一眼就頭疼,更別說記住了。

其實,我剛參加工作時對第一個SaaS系統的命名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我當時給到的名字長達20個字,公司簡稱幾個字,再加上最后的智能監管系統這就十多個字。

唉,我們自己不會起名字,最后用戶給我們起了個,很簡潔:XX監管系統。(XX是我們公司名稱)

你看,咱們要明白在產品命名上,簡潔才是王道,這就像品牌標識一樣,要讓用戶一眼就能抓住重點。

第三個常見的誤區——命名用英文,不容易理解。

嚴格來說,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命名誤區,只是個人體驗供大家批判。

我的手機上還有一個APP,叫做 “Cubox”,也是我平時使用很高頻的應用之一。

從其官網介紹來看,Cubox 是一站式信息收集和管理服務,是你的個人閱讀、學習和研究好幫手,確實,我實際用下來體驗不錯,很實用,我在知識星球也推薦過這個軟件。

但是,咱說實話,鏡同學起初剛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完全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是啥意思,后來才知道是“Cube 和 Box 的組合”,意思是“收藏盒”。(說實話,我還是記不?。?/p>

圖-↑  來源Cubox官網,軟件不錯,但命名不好記憶

你看,這導致在推廣的時候,用戶理解成本很高,辨識度太低自然流量就會少,一定會有不少潛在用戶因為這個名字而放棄進一步了解。

總之,咱產品經理在命名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避開這些誤區,多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讓產品的名字成為產品推廣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說了這么多,其實你可能會發現很多誤區都是缺乏用戶視思維所致,就像《體驗設計》一書中寫過,“好的設計是以人為本”,產品命名同樣如此。

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書中有寫道,“名稱有什么關系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放在急速迭代的產品世界來看,商業的轉化、品牌的影響,都離不開“好名字”的用心雕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產品大峽谷】,微信公眾號:【產品大峽谷】,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