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策略人必備的系統思維,到底是什么?
在商業策略的世界里,高階策略人猶如領航者,他們的決策精準而高效。而系統思維則是他們手中的秘密武器。究竟什么是系統思維?它又如何賦予策略人超凡的決策能力?本文將深入剖析,為你揭開高階策略人系統思維的神秘面紗。
因為系統思考,所以接近本質。當我們說系統思維的時候,其實想要的是問題的最優解。
系統思維是更快找到核心,更快找到切入點,也是更快拉起框架的思維方式。高階的策略人,他們的“憑直覺”決策,總能快狠準,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策略人強調系統思維,是因為需要給方向。
策略就是找方向,做的就是分析環境、考慮要素、提供方向、銜接執行,這些都需要系統思維來運作。
系統思維在復雜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極強的邏輯力,是一語中的,是有條有理,是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動。
我們將系統思維主要拆解成七大思維:全局思維、終局思維、反二元化思維、反簡單歸因思維、動態思維、象限思維、謙遜思維。
一、全局思維
全局觀就是大局觀,全局是相對局部而言,關注整體效益而非陷入單點的成敗得失。全局思維需要關注部分,但更要心懷整體,畢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策略人的全局思維,是要超越細節和局部,是讓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提升整體效益。我們講全案,就是要有全局觀,要做到協調與平衡,然后形成合力。整體優先,均衡要素,考慮長期影響,而非短期效應。
品牌的全局思維,既要重視價值也要關注成本,用戶價值和企業價值要兼顧,用戶成本和企業成本要衡量。既要關注短期,也要考慮長期,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才能活得好。
過于極端的偏科,只會把路走得越來越窄。美妝賽道重營銷,但絕不能輕產品,不然永遠陷入到高價獲新客的惡性循環中。重銷量,但不能輕定位,不然會陷入到低價的靈魂印記中無法自拔。
病態的以價換量不可取,看似局部獲勝實則整體潰敗。
二、終局思維
我們公司立項有經典的靈魂三問:做這件最終能拿到什么結果?這個結果真正有意義嗎?成功的概率如何?
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資源有限,以終為始就是節省成本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好的目標,是成功的一半。不盲目行動,就相當于為成功再添了一塊墊腳石。
我們在立項時也測試了一些項目,在環境變化和執行過程中發現和最終目標相差甚遠,于是果斷放棄,轉而將資源聚焦到更有意義的項目。不用糾結,想得差不多就干,發現意義不大就果斷放棄。
終局思維決定開局戰略,開局戰略影響最終戰局。長期主義首先是避免短視行為。
三、反二元化思維
很多人習慣性將事情“非黑即白”化,用好與壞、成與敗、對與錯、強與弱等來進行強行對立。用非此即彼、歇斯底里的極端方式來論證自己的合理性,從而忽視了事情的復雜性、聯系性和多樣性。
二元化思維是一種將事物簡單地劃分為兩個對立面的思維方式,通常忽視了事物的復雜性和中間狀態。這是一種偷懶思維和情緒化思維,前者是因為可以不用思考妄下結論,后者是帶入情緒先入為主刻板印象。
策略人要克服二元化思維,一是要自省,自己是不是絕對化了。二是要追問,自己是不是為了說服而說服。三是要開放,保持寬容心態和秉持多元化思維。四是要有同理心,能真正意義上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共情他人。
切勿過度簡化,陷入僵化思維。不要帶著偏見思考,可以有情緒,但不要情緒化。
四、反簡單歸因思維
一件事做成,因素有很多,有的解決了主要矛盾,而有的解決的卻是次要矛盾。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所處位置決定了說話的方式和內容。
所以出現了很多“歸因大師”,把利于自身利益的原因不斷放大,以此證明自己的合理性和優越性。這種現象非常能理解,但心里要門兒清。
簡單歸因思維是將結果歸于單一或更明顯的原因的思維方式,從而忽略了其他因素,這是一種一葉障目盲人摸象的行為。
比如2024年9月新勢力能源車是理想、問界和零跑,有人就將這三個品牌的勝利簡單歸結于是增程的勝利,其實零跑銷量占比最大的是純電。
有汽車博主為了吸引眼球,就把小定(意向金,金額很少、可退、可退的周期還很長)當成銷量寫成標題黨。畢竟小定到大定,到最終訂車都是一個漏斗邏輯。
又比如大家說的智駕第一梯隊是華為和小鵬,然后問界銷量很猛,就簡單認為是智駕成為頭部決策要素,而忽略掉華為在國人心中的品牌力。有些人認為產品賣得不好簡單歸結于營銷做得不好,沒有投放預算。
簡單歸因或者說片面歸因,就是找單點和找傾向。單點可能是認知所制,傾向則更多的是位置所限。我們無法相信我們看不到的事實,我們也叫不醒裝睡的人。
“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不少人的第一桶金,其實背后的原因錯綜復雜。很多人把賺不到錢簡單歸結于環境不好,當然這個有很大影響,但環境好的時候,這些人也沒賺到錢。有人歸結于背景不好資源不強,但同樣的基礎的情況下,也可能千差萬別。
就像一個人吃了7個包子飽了,就歸結于是因為第7個包子,早知道不吃前面那6個了。
有人相信事在人為,逆流而上,有人抱怨周遭環境,自怨自艾。
五、動態思維
以前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成了生活本身,商業環境同樣如此。
策略人要把握兩條線,一是本質線,二是動態線。本質線是規律是基本不變的,動態線是環境是時刻更新的。動態線是完善本質線,那些固步自封的人是找不到本質的。
我身邊出現兩種現象,一是10年工作經驗,是2年工作經驗,然后重復用了8年。最終很難走出自己的瓶頸,因為過往在舒適圈久了。這種思維方式強調持續學習、快速反應和創新,而不是固守僵化的觀念或方法。
有些人有點本事,但是不多,有些人后勁很大,長江后浪推前浪。
六、象限思維
有些人總能“化繁為簡,高效決策”,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象限思維。
象限思維是定義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問題是什么,分析的維度是什么,在象限的哪個部分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象限思維的核心就是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以圖形直觀化。
首先是定義問題,對問題進行追問,哪些是表面問題,哪些才是本質問題。
然后是分析問題,策略就是做選擇,分析問題需要找到選擇的邏輯,確定定性要素。
最后是解決問題,找到衡量要素之后,接下來需要落地衡量標準,相當于定量的部分。
我們下決策時,一般先會先找到衡量要素,也就是定性邏輯。然后找到這個要素的數據指標,相當于定量維度。最后,將二者各就各位,在象限圖里確定適當位置,從而快速找到問題的出口。
因此,從策略分析實操的維度,象限思維可定義為:在遇到某個問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衡量要素(一般為兩個),然后將要素進行量化,放在象限圖里,直觀表達選擇的方向。
象限思維是一種立體思維,既要橫向比較,也要縱向比較,而非單純的
線性思維。
七、謙遜思維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渺小的時候,就開始變得偉大了。
我發現身邊拿到結果的朋友,無一都是謙遜無比禮貌十足。真誠才是必殺技,跟他們交流真的沒那么累,也是自己覺得最放松的時候。
大家有事說事,因為任何耍小聰明的行為,都很容易被看出,你也很難討到什么好處。
從創富效率來說,謙遜和真誠就是兩個極大的杠桿。有人表面謙遜,有人底層就是謙遜的,這個要看清楚,有的人真就是嘴上說說而已。
這些人的邏輯就是,我說的不一定對,但肯定不會錯。他們向專家請教時,還會班門弄斧,先賣弄一翻。
總結
查理·芒格說了一句更精準的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
事在,人為。建立自己的系統思維,大膽地懷疑自己,堅定地肯定自己。用自己的超級確定性,來對沖外界的不確定。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長征,每一個策略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大山。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藏鋒】,微信公眾號:【策略人藏鋒】,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全局思維:關注整體效益而非陷入單點的成敗得失,超越細節和局部,讓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提升整體效益
。
終局思維:決定開局戰略,影響最終戰局,長期主義避免短視行為
。
意識是先看大概,再看細節,然后再與時俱進,隨時作出更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