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一個高效的運營分析體系?
在數據驅動的運營時代,構建一個高效的運營分析體系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然而,許多團隊在實際操作中常常面臨數據豐富卻無法轉化為有效分析和決策的困境。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從數據的海洋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見解,并將這些見解轉化為實際的運營策略。
有指標,無體系
有數字,無分析
有圖表,無結論?
這是做數據的同學們在實際工作中最大痛點。今天拿運營做例子,系統講解一下如何破局。運營的分支有八種,今天拿內容運營舉例。因為內容運營,是最能體現“指標一大堆,分析屁沒有”的(如下圖)。
問題出在哪里
一提到內容運營,很多同學本能想到公眾號、微博、抖音。于是數據指標是張口就來:粉絲量、新增粉絲量、常讀粉絲量、閱讀數、打開率、轉發率……越說越起勁,喉嚨里那句:“今天閱讀低了,要搞高”幾乎要破口而出。
而運營的同學只要一句話就能讓數據啞火:“你來錄一個搞高的視頻,你來寫一篇搞高的文章試試!”如果再補一刀:“這些常規數據我早知道了,有什么用!”就很有可能讓數據無所適從了。
問題出在哪里?
問題在于(劃重點):
1、指標本身只是數據度量,不說明問題
2、問題本身不帶解決方案,要設計方案
3、方案本身不能自證效果,要論據支持
4、運營要的是問題提示,方案輔助,效果驗證,不是一個或幾個孤零零的數
所以從一堆數字到有用的結論,需要分步驟工作,一步步地用數據看現狀、推導方案、檢驗效果。而不是單純指望算出一個超神奇數字通殺。
第一步:說明問題
數據本身不說明問題,數據+標準才說明問題。標準從哪里來?當然從業務目標里來,能達到目標就是做得好。
所以第一步,得先問仨問題,整明白目標是啥:
1、互聯網內容運營與傳統企業有啥區別?
2、互聯網內容運營有哪些任務?
3、當前我們企業要做的任務是?
其中,問題1、2是業務常識,需要自己做好功課。而問題3則是基于“企業現狀+領導要求”推導出的結論。簡單的話,可以用一句話概括:VS傳統企業,互聯網內容運營多了養魚的過程,因此分化出三大目標:傳播、圈粉、轉化(如下圖)。
認清了任務后可以樹立具體目標。
注意,互聯網內容運營的工作模式,決定它不會單一地追求一個目標,也不會孤零零只看一個指標。在樹目標的時候,常常是有一個閱讀整體目標,再分配到每一次內容發布身上,用一個主要目標+一個考核條件的方法提供(如下圖)。
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在實際工作中,運營總喜歡走極端,例如:
1、過分強調單個指標,喜歡扯“0元漲粉100萬”“一篇帶貨1個億”之類牛皮 。其他指標崩了也不管。
2、各種指標一鍋亂燉。他們會同時扯閱讀量、轉發數、轉化率等等,然后很投機地看本次哪個指標好就報哪個。美其名曰:雖然我沒有達成XX,但是YY指標表現很好呀。
這種偷雞摸狗的做法,是對數據化運營、科學管理、數據分析的巨大破壞。因為它搞亂了標準,混淆了是非。連“對/錯”判斷都飄忽不定,何來總結經驗,何來提升效果。所以想辦成事,就得堅決推1主+1副的評價模式。每次任務聚焦主目標是否達成。不好就是不好,認錯才能進步。
第二步:推演方案
有了第一步工作,我們能判斷運營質量了。但是只知道好/壞還不夠,并不能指導工作細節。想指導工作細節,得先了解運營到底在干啥,這就涉及工作流程梳理。很多同學覺得運營的工作很簡單,可細看之下,大有乾坤(如下圖)。?
理解工作流程,是避免“要搞高”問題的關鍵。當你發現運營搓一篇文章需要考慮如此多要素的時候,就再也不敢輕言“要搞高”了。要考慮的細節真的太多,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可另一個問題就產生了:文章寫作本身太過創意性,而且很多熱點都是當時炒作有效,過期作廢。這樣復雜的環境下,如何用數據做輔助呢?先明確一點:數據本身代表的是理性、客觀、有邏輯的思路,但內容創作很有可能就是感性、主觀、情緒化的產物。所以數據不是替代創作,而是為創作提供機會點、幫創作規避風險。
想達成這一點,就得做三件事:
1、把內容標簽化,提煉可量化的標簽
2、基于標簽,檢驗效果,積累經驗
3、基于標簽,收集外部數據,提示機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天,某個運營小編在搓文章,發現《三十而已》當時正火,想蹭個熱點,來一波傳播。數據助力的話,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做(如下圖)
這樣能極大地提升運營小編的效率。而且說實話,大部分運營小編的創作能力,并沒有強大到能夠天馬行空的地步,更多的是在照貓畫虎。
所以如果真的把內容標簽建立起來,很多小編估計直接就對著標簽做加減法了:
1、傳播類的,寫個人體驗閱讀好,故事編起來!
2、漲粉類的,派資料效果好,pdf包整起來!
3、轉化類的,引發性別沖突效果好,直男癌噴起來!
嚴格來說,我們是不推薦這么無腦照抄的,這樣貶低了運營的工作價值,還不如直接讓數據分析師來搓文章算了。但是架不住它香?。∵@時候,就得建立對運營效果的持續監控體系,在某一種套路失效的時候,及時提醒運營更換戰術(如下圖)。
第三步:驗證效果
設計完內容以后,可以觀察投放效果了。這是很多同學都會做的事,就不再贅述了。有意思的是,回顧開頭,同學們隨口而出的:粉絲量、新增粉絲量、常讀粉絲量、閱讀數、打開率、轉發率……其實都是在這一步產生的。這些都是結果類指標。只有結果類指標是無法深入分析的,就內容運營而言,我們至少還得有清晰的分類目標,與內容標簽體系,才能起到判定效果,輔助方案的目的。
有些同學會說:不用這么麻煩,我直接問業務不就好了。問,是個很好的溝通習慣,但前提是我們自己有清晰的業務常識和判斷力。不然光知道憨憨地直接問,如果運營自己很糊涂呢?如果運營很投機呢?如果運營會開頭的手段忽悠大家呢?如果運營整包甩鍋給數據:“我們沒有人工智能大數據方法”所以運營能力不行呢?自己有基礎認識,才不會被忽悠,在哪都一樣。
小結
建立內容運營分析體系過程:
1、理解工作目標、流程
2、設立結果觀察指標
3、設立評價標準
4、設立內容標簽
5、評估內容傳播/漲粉/轉化效果
6、積累問題,積累有效標簽
7、持續迭代,提升分析準確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