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用AI再畫一次餅

0 評論 959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AI)常被寄予厚望,被視為能夠徹底顛覆行業的“黑科技”。然而,現實情況真的如此嗎?本文將從醫療行業的復雜性和AI的實際應用出發,探討AI在醫療領域的真實作用與局限。我們不僅要看到AI帶來的效率提升,更要理性認識其作為輔助工具的角色,避免對AI的過度期待。

說實話,醫療行業要想靠AI來一場“革命”,未免有點過于樂觀了。你要問我,AI能不能改變醫療?那答案是肯定的,能。但是要說“重新做一遍”,那就有點畫大餅了。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醫學影像、疾病診斷、個性化治療方案,AI的身影無處不在?,F在,AI這匹“黑馬”不僅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甚至開始有了“救世主”的感覺,仿佛只要把AI扔進醫療行業,就能瞬間解決一堆問題。結果呢?從實際效果來看,AI在醫療行業的作用,頂多是給了醫生一些“超級視力”或者“計算加速”,但要說能徹底顛覆行業,那就沒那么簡單了。

說實在的我也在畫一次餅,但醫療行業不是什么都用AI“重新做一遍”為什么說醫療行業不值得AI重新做一遍?首先,醫療本質上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想象一下,你的身體是一個龐大且精密的機器,每個細胞、每個器官、每個分子都在不停地交互。如果AI能完全替代人類醫生,應該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的場景,現在這個階段共生關系都已經很難了。

但現實是,醫療系統的復雜性,不僅僅體現在疾病的種類、癥狀的表現和治療方案上,還包括了人情、倫理、法律、社會結構等諸多因素。AI再聰明,能從成千上萬的病例中提取規律,能用精準的數據預測疾病發展,但它能理解“人”這一部分嗎?

比如,面對重病患者的家屬,醫生的關懷、溝通技巧和決策的柔軟性,AI能做到嗎?醫療行業不僅是“技術活”,更是一項“人性活”。一個醫生在判斷病情時,不僅僅依賴數據,還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家庭背景等因素,這些是AI短期內無法勝任的。

那我為什么還在AI里面搞來搞去,話雖如此,但AI確實能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在提升效率和準確度上。

比如醫學影像,AI通過對大量影像數據的學習,能夠識別出細微的病變和異常,甚至能在醫生未發現之前,提前“警告”可能的疾病風險。這些能力,在提升診斷準確性和縮短診斷時間方面,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

比如,AI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極大加速了新藥的發現和優化。通過模擬化學反應和分子結構,AI可以預測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節省了大量實驗和臨床試驗的時間。不過,即使如此,AI在這些方面的作用仍然是“輔助”的,而非“主導”的。

再比如,我在做的醫療數據資源處理,將稀缺緊張的醫療資源需要調配,用AI來調度之間的服務關系。另外將繁冗的數據進行問題反饋和修正處理,這些都可以說一些輔助的工具。

要說“重新做一遍”,其實是在問:醫療行業能不能像互聯網行業那樣,被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徹底改變?答案很簡單——不行?;ヂ摼W行業不需要對抗復雜的人性和社會因素,只需要解決技術和效率問題,就能達到改變市場的目的。但醫療行業不同,它涉及的,不僅是技術,還有人與人之間最為微妙的互動、倫理和法律問題。

而且,醫療行業的監管也非常嚴格,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審批和驗證,哪怕是最先進的AI算法,想要在醫療實踐中普及,也需要經歷漫長的實驗、測試和認證過程。所以說,AI不能“重新做一遍”醫療行業,至少在短期內,它還是一個輔助工具而非主宰者。

AI的確是醫療行業的重要助手,它會幫助醫生更快、更準確地做出決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但它絕不會替代醫生,也無法完全“重做”醫療行業。

我認為AI可能會在某些特定領域帶來突破,像是精準醫療、疾病預測等,但它的作用,更多的是通過“輔助”的方式,讓醫療變得更加高效和精準。而在面對復雜的病情、情感交流和倫理判斷時,AI仍然遠遠不如人類醫生/這就像是,我們用AI來玩游戲,AI可以通過算法快速計算最優路徑,甚至幫我們打破關卡,但你問它能不能代替我們玩“情感深度互動”的角色扮演游戲?那肯定不行。

AI,但它肯定會為醫療行業帶來一場革命,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場“工具革命”。我看見的,不是AI替代醫生,而是依賴關系。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羅福如】,微信公眾號:【羅福如】,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