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都沒隱私了

1 評論 948 瀏覽 0 收藏 4 分鐘

在這個數字化飛速發展的時代,隱私保護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文章從商家對用戶數據的渴望出發,揭示了在AI技術的幫助下,個人信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以及這種趨勢對個人隱私權的潛在威脅。

時代在發展,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用戶數據了。商家特別喜歡知道每個到訪客戶的點滴信息,比如上次買了什么,最近家里發生了什么事,小孩子奶粉是不是快沒了,因為這樣銷售員就可以精準推薦商品了,越是精準,轉化效果就會更好。

記得有一些公司盯住了這個主意,研發了可以采集人臉的技術,每一個經過攝像頭的人臉都會被補抓,并且智能打標,例如高價值用戶、低價值用戶、某某偏好用戶,等等。

可是,這是以犧牲用戶隱私為代價的,用戶的所有數據赤裸裸公布在大家的面前,換做誰都不好受。

記得后面這個做攝像頭的公司被判刑了。

任何技術的發展,一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一、微信是正面典型例子

大家都知道頭條的厲害,越用越懂你,你喜歡什么就拼命給你推薦什么。而人天性就是貪嗔癡,所以給你推薦的都是大長腿的美女、如何快速致富、好玩搞笑的視頻。

微信在這方面很克制,看看視頻號,你的每次點贊用戶都看得到,人天性有在別人表現好的一面,每一次點贊,用戶都看得到,所以我們更傾向于給有正能量的事情點贊。你想想看,是不是在視頻號能夠看到不少助人為樂的視頻,但是在頭條抖音很少。

另外,視頻號主要不是靠機器推薦,而是靠用戶的推薦,用戶好才是真的好。

把主動權交給了用戶,不做過多的干涉。

二、最小化的數據使用原則

有人說,微信現在也有機器推薦呀,但它是在用戶推薦的基礎上,作為補充,而且微信不會解析用戶的聊天數據,也不會做大數據分析。

按照張小龍的原話,這樣讓張小龍損失了不少廣告收入,但這就是商業和用戶隱私的權衡。

每一次調用用戶數據,都會有明確的用戶彈窗確認,確保得到用戶的認可,把主動權交給用戶。

在內部系統上,為了防止數據外泄,對于一些生理信息,比如手機號、郵箱、地址等,最好需要加密處理。甚至多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也不能直接明文傳輸,需要用類似哈希算法進行加密后,再由對方系統進行解密。

發展需要靠技術進步,有時候制約發展的也可能是技術,因為技術可以做好事,一樣可以做壞事。所以,還需要一只隱型的手,那就是政策法律法規,引導技術往好的方向發展。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蔡錦?!?,微信公眾號:【錦海說】,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句話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擔憂。隨著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大量的個人數據被收集和分析,用于改善服務、優化產品和預測用戶行為。這確實帶來了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但同時也引發了隱私泄露的風險。在享受AI帶來的科技成果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和保護個人隱私,確保技術的發展不會以犧牲隱私為代價。這需要政策制定者、技術開發者和用戶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法規,采用先進的隱私保護技術,并提高公眾的隱私保護意識。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