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盈利后,前置倉里“完成訂單”高于一切
在電商生鮮領域,前置倉模式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叮咚買菜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和調整后,終于在華東市場實現了盈利,這一成就不僅打破了前置倉模式不可行的論調,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分析前置倉運營效率和商業模式的契機。
扎根華東,叮咚買菜“靜悄悄”地實現了超預期盈利。
2024年第三季度,叮咚買菜實現GMV72.7億元,同比增長28.3%;營收65.4億元,同比增長27.2%。利潤層面,Non-GAAP凈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超9倍;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超62倍。
上海及江浙市場的增長,是促成叮咚買菜本季度盈利的重要原因。第三季度,叮咚買菜上海、江浙GMV分別同比增長超24.5%、40%;上海的倉均日單量近1700單,江浙的倉均日單量也超過1000單。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叮咚奧萊在上海開出第二家店,同時進入上海之外的第二座城市——無錫。
對于華東市場的發展,CEO梁昌霖表示,江浙滬地區人口眾多,居住密度大,消費力強,叮咚買菜在江浙滬區域的發展空間還很大,有信心未來在這一區域保持快速增長。
深入剖析叮咚買菜的商業模式,梁昌霖曾用“第一性原理”解釋說,生鮮行業的第一性原理在于,通過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實現端到端的效率提升,從中獲取利潤,并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從而實現規模的增長。
但無論如何,在經歷了大面積關城、總部裁員、給基層員工“卡績效”等一系列動作后,叮咚買菜終于實現了長期穩定盈利,似乎也打破了“前置倉模式不成立”的論調。
但破局之中,也存在著人間悲劇。
9月23日,在叮咚買菜一門店做倉管的阿濤(化名),被發現在其租住的房內去世。通過生前乘坐公交的記錄、工資發放時間以及阿濤手機相冊里的截圖,阿濤的家屬們得知中秋節他連續上了三個夜班。從9月1號到9月17號,阿濤只休息了一天。
9月18日,叮咚買菜該門店的店長曾給阿濤發微信,要求他再來上一天班,而阿濤的回復是:眼睛里全是血,右眼看不見。
阿濤去世近20天后,10月12日,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向媒體回應,公司已成立專項小組,與員工所屬的三方公司一起,積極推進與家屬方的溝通關懷和善后工作。
作者曾在2022年下半年深度調研過叮咚買菜的倉管職位。據作者了解,倉管在前置倉內高于打包、水產、配送等崗位,但低于店長,相當于“副店長”的職位,但又要處理前置倉內的一切雜項工作。
在作者調研的江蘇常州某叮咚買菜前置倉內,倉管一天的工作日從早上八點開始,店長一般會安排清點倉內庫存,這是當天的基礎工作;訂單多的時候,倉管要協助打包、分揀訂單,甚至還要會殺魚,至少要認全水族箱內所有魚的品種,以防撈錯。
如果騎手的電動車壞在半路,倉管還得騎上倉內的備用電動車,接上騎手的訂單,再把每一筆訂單送到用戶手中。
而“替補”上夜班,也是倉管經常遇到的事,還有倉管因為同事輪休的原因,連續上一個夜班一個白班,工作時間超過20個小時。
在這間400平米左右的前置倉內,作者只調研了約八個小時,微信步數就已經超過20000步。
在前置倉內,基層員工并不清楚叮咚買菜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太了解叮咚買菜對生鮮供應鏈的“第一性原理”;在一個高度追求極致效率的商業模式之下,基層員工就像器上的螺絲釘,只要引擎正常,就不能完全停止運轉。
2021年,作者還曾深度調研過樸樸超市,這里和其他平臺的前置倉沒有太大區別:在站點內,“完成訂單”永遠高于一切。
以下場景及調研發生于2021年2月:
“是你剛剛先推我的!”一位樸樸兼職分揀員在前置倉里工作了四個小時后,步履緩慢,精神極度敏感,他的眼神只集中在分揀掃碼機和手提筐上,一絲風吹草動,仿佛都能點燃火藥桶。
和他“互懟”的是一位打包主管,“明明是你先推我的!”這位主管雖然嗓門不高,但聲音渾厚,絲毫不讓于旁人。
如果沒有當值主管調和,這場爭吵不知會持續多久。
在樸樸前置倉內,這只是一天24小時輪軸轉工作的小插曲。當每小時近千件訂單涌入,分揀員用平均三到五分鐘完成揀貨,打包員再用一到兩分鐘打包好一單,配送員最后再送給顧客,一單最少由三人合力完成。
完成這一單,樸樸給出的最快時間,是28分鐘。
一間1000-1500平米的樸樸前置倉,能覆蓋周邊3-5公里的小區、商圈。這背后,至少需要超過40名店員,揀貨、打包、配送、補貨……如齒輪般飛速運轉24小時所實現的。
在樸樸前置倉內,“完成訂單”高于一切。
樸樸超市,這家起于福州的前置倉公司,在當地扎根近五年,以“每單配送用時28分鐘”的速度打出標桿,但要支撐這一配送速度,大規模的人力儲備幾乎是必然。
因此,每一間樸樸前置倉都急需用人,例如福州鼓樓區的一間前置倉外,幾乎每一輛配送電瓶車的儲物箱后,都附帶著招聘彩頁。
樸樸的前置倉,就是應聘者“最好”的面試地點。鼓樓區這家前置倉里,一間不足十平米、堆滿辦公用品和一臺監視機服務器的店長辦公室里,正在展開一輪輪面試。
“工作內容很基礎”,這是店長經常會說的。
每當訂單到來,分揀員的掃碼機就會顯示商品信息,他們對照信息,穿梭在貨架間揀貨,完成后再將商品遞給打包員。打包員再確認商品數量、種類是否準確,然后掃描商品小票上的二維碼,打包裝貨。
在狹小逼仄的前置倉里,每當訂單“襲來”,貨筐堆滿打包區,打包員只剩兩米見方的落腳點,無論基層員工還是主管,近40名店員像精密儀器上的齒輪一樣,迅速分揀、打包,完成商品配送前的最后工作。
甚至,“大數據”還在監督著他們。
“打包超時1單、待揀貨9單、30分鐘送達率79%……”打包員頭頂上方的電視屏上,跳動的數字記錄著店員的工作進度。
整塊屏幕的最左側,還顯示著“本小時揀貨排行”的數據,迅速將手中訂單清零的揀貨員會排名靠前,而剩余3-4單沒有揀貨的員工,排名就會處在末尾,并用紅色標識出來,提醒員工“加快進度”。
這塊30寸的屏幕,仿佛將樸樸店員”困在系統“里。
打包員的工作雖然基礎,但也有技巧。比如,打包員將貨品裝袋必須打兩次“活結”,如果是海鮮(生鮮)和沐浴露(日化)一起包裝,必須要用食品袋將二者“隔離”開,另外大米和桶裝水也要單獨包裝,以免壓碎其它商品……
近千平米的樸樸前置倉內,也有上千種sku。
小到果蔬生鮮、避孕套,大到電磁爐、飛天茅臺……在樸樸發家的福州市場,其商品品類、分揀打包效率、配送時間都高度流程化。但對員工而言,他們工作時就像螺絲釘一樣。
高速遠轉,一刻不能停歇。
在打包員眼中,他們看到的不是sku豐富,而是不斷積壓、需要打包的訂單。在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5點,都是打包工作量激增的時刻。
“我還見過有人買80包餅干、70包榨菜的”,一位員工回憶起打包工作中遇到的“大訂單”,而今天,他還打包了一單足足7桶1.5L的桶裝水、一單兩箱16瓶裝的銀鷺花生牛奶。
單量如潮水般涌入、高度重復的打包工作、每小時18元的時薪……對很多店員而言,連軸轉地工作6個小時,只有上廁所和喝水時間可以休息,就已是體力極限。
不止于此,當值主管和客服都扮演著“監督員”的角色。
“這一單還有兩分鐘超時,快打包”,客服來到打包區“發號施令”。
配送員會和打包員、分揀員調侃起來:“你的速度就是我的快樂”。
“你那筆訂單退單,不要揀了、不要揀了”,當值主管拿著麥克風下指令,聲音從大喇叭傳出,穿透了整個前置倉。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天臨近下午六點,中午班次的員工打卡下班回家,但晚班員工才換上工服準備上班。雖然樸樸的運營時間是每天早6點到晚11點,但員工的工作時間卻是24小時。
“我們早上五點就有員工來上班,因為有提前預約的訂單需要打包;凌晨1點到6點還有夜班,晚間會有貨車來送貨,所以需要店員來揀貨和補貨?!?/p>
全天24小時,這是前置倉店員的工作時間。
全職店員的晉升梯度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資深,初級和中級之間的考核時間是三個月,之后兩次升職的考核時間均是半年。
這意味著,新員工要在一間前置倉內,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并用超過一年的時間,奔波勞作,才有機會升至管理層。
在鼓樓區這間前置倉內,赫然可見“敢打必勝、唯我37”的紅色橫幅,而37就是這間樸樸前置倉的代號。
但匆匆而過的員工,幾乎沒有人抬頭看這條橫幅,他們眼睛里盯著的,是掃碼機上的商品消息、是打包時的活結、是今天干滿了多少工時。
對他們而言,這只是在樸樸前置倉稀松平常的一天。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IT老友記】,微信公眾號:【IT老友記】,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評論:叮咚買菜盈利了!前置倉效率提升,訂單完成度成關鍵,真是效率致勝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