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資深設計師:我是如何用方法論"上岸"的?

1 評論 782 瀏覽 0 收藏 13 分鐘

在設計領域,方法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設計師進階提升的關鍵,更是項目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這些方法論涵蓋了從全局思維到競品分析,再到復雜問題分解等多個方面,旨在幫助設計師在面對新領域和復雜項目時,能夠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提升設計思考和策略推導能力。

以前剛去到騰訊的時候,我經常在想一個問題,大家能進到一線設計團隊,設計執行能力應該都不差,那還有那么多更高級別的設計師都是強在哪些地方?到后面才慢慢知道,大家拼的更多的是設計思考,推導設計策略,這些很考驗一個設計師的全局思維,這些能力能讓設計師在晉升更高級別時發揮出更大價值。

我們也經常在招聘要求里看到的要有體系化設計思維,說的就是遇到一個新的項目難題,能有一套方法論幫助團隊快速切入,保證設計質量穩定性,拒絕單靠“靈光一閃”的設計方法。尤其是當你在項目中開始牽頭主導時,方法論的指引太重要了,有帶過團隊的朋友應該都會懂。

在一個項目中,缺資源缺人都不是最怕的,最怕的是沒有系統性的方法作為指導,這樣就算堆再多的執行也會像一群渙散的軍隊一樣,可能連最簡單的任務分配都很難搞清楚。可以說,想要進階提升,具備對項目的統籌規劃能力,能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論至關重要。

通過在大廠多年項目實踐,我漸漸總結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思考方法,這些方法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都是多年踩坑下來的實戰經驗。

一、盡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以終為始的思考方法

從方案的終局出發,想清楚邏輯后,再逐步去落地設計方案,就能做到心中有數,自然給各方的風險感是最低的。

這個方法能讓我在工作的時候,時刻保持思路清晰,細分下來大概有幾步:

1)先理清楚大的產出框架,也就是最終要做到什么目標,產出什么成果,這個從一開始就需要明確。有了目標,就要以終為始來定計劃,分幾個階段來做,也就是在戰略規劃里做到定路標,有了路標才能在每一個思考節點產出對應的結果,做事才不會跑偏。

2)有了框架和目標,接下來就要看有哪些事是可以提前準備的,哪些是可以在過程中逐步產出的,這樣就能得到一個優先級排序。

3)逐步優化方案的細節,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完善補充。

4)最后對結果進行驗收,判斷是否符合最初設定的目標和框架。

方法看起來挺簡單,實踐中我這么用呢?

拿最近我在學習的ComfyUI來說,一開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樣,對其中的各種復雜連線感到一頭霧水。但我堅持打卡學習了半個月后,有一天我聽到一句話:“大模型checkpoint可以想象成是一個大腦,把它見過的,訓練過圖都能通過文本或圖片之類的描述從大腦中拿出來,中間加入類似controlNet,不斷進行過濾迭代,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圖片?!彪m然這句話看起來感覺也沒什么特別的,但當時對我來說就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

當我理解整個生圖渲染的中間過程,有了對事情全貌的了解后,再做里面具體的操作就會清晰很多,就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

又比如當我聽到“controlNet有很多云里霧里的節點,但總歸就在做一個事,對圖像進行前期處理?!边@句話就對我同樣啟發很大,那之后在用的時候,一旦想到需要對圖像進行前期的預處理,比如變成線條,提取法線,找結構姿勢之類的就會用到這個功能節點。

了解全貌后就能解決一個關鍵問題:讓連線有了思路,明白每個屬性連到哪的邏輯問題,以后遇到一個新的節點,大概猜也能猜到是怎么連了,這就是了解底層邏輯后讓人頓悟的一句話。

二、從競品中找演進規律

競品分析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思考方式,當遇到一個全新領域的問題時,不知道如何下手,那就先從競品分析開始。先模仿再創造,不論是學習還是做業務都是一樣的。先找到產品的核心競品,并對它們進行分析。

以視覺為例,分析的要點在于:設計的共同點,差異性,視覺的設計邏輯(設計原則),視覺的表現形式(形色字質構動),在不同終端的演進方式,哪些做了改變,哪些保持了延續等等。

目的是嘗試找出設計規律,類似于數學公式一樣,具體的設計表現我們不能抄,但可以把規律套用到自己的方案中。這種套用不是簡單的抄,而是基于對于行業的了解,以更高的維度得出自己產品的視覺設計策略。

三、分解復雜問題

我心中一直認定一個理念,那就是所有的復雜問題都是由N多個簡單問題組合起來的。經過我這么多年項目經驗的積累,解決過的各種疑難雜癥來看,這個理念已經被充分驗證了。

舉一個我曾經碰到過的難題,我在騰訊剛開始做3D項目時,我完全不懂引擎技術,甚至連什么是引擎都完全沒概念,對于3D也是完全沒有碰過,甚至都不知道貼圖和法線是什么。那我要怎么做這個項目?一開始我的想法是和領導反饋說:“我完全不會這個,要不換人吧,別耽誤項目進度”。領導跟我說:“這個類型的項目他也是第一次做,但總不能和他的上級反饋說,我不會吧?”

沒辦法,我硬著頭皮就接了下來,幾個月時間就跟著技術一起做完了3D游戲項目,最后還因此晉升了。那面對這種全新的項目,如何開始?我就是用的分解復雜問題的辦法來做的。

1)拆關鍵詞。我把項目中所有需要用到的技能,憑自己當時和技術溝通下來記錄的,拆解為很多技術關鍵詞,比如引擎工作流程,設計用到的模塊,如光照、配置、打包、貼圖、模型格式、shader、法線、模型布線優化等等,先不管懂不懂,先拆關鍵詞。

2)拆整體流程。找一個入門的教程看,不看細節,先把全局的流程從頭到尾了解一遍,這樣對整個項目有一個全局觀,知道每一步大概要做什么,雖然還是不懂具體的技術,但此時至少知道每一步自己該做什么了。

3)拆執行問題。直接上手做,從第一步開始就和開發對接,會發現每一步都會有新的問題,然后根據這些一個個的小問題逐個查教程,因為做了第一步的拆關鍵詞,至少知道該查什么。

4)拆制作規范。上一步的做法可能很多是第一次做,不規范,東拼西湊。沒關系,到這一步開始規范化,因為踩過坑了,大概就能積累一些經驗,知道哪一步不該做什么,就能避免下一步踩坑。慢慢地在這里把規范標準寫成了文檔。

5)拆優化細節。整個項目做完,及時回顧,把所有可以優化的地方再次做一遍,把細節一點點的完善。

我大概經過以上幾個步驟,就能把一個完全新的項目啃下來,這樣的經驗沉淀對我的幫助非常大,進一步提升了我面對新領域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找到關鍵路徑

在做項目的時候,一定要先找到關鍵路徑,只要能識別出關鍵步驟,方向找對了,最后只要堆資源就能一定能解決問題。

如何找到關鍵路徑?

先窮舉所有可能會影響項目目標的因素,再從這些因素中找出衡量影響目標的權重,對其進行排序,這里面有很多客觀可量化的維度可以幫助正確排序。結合實際的做事思路,結合用戶需求,你要做好方案會遇到哪些決策點,依據這些因素找關鍵路徑。把關鍵路徑想清楚了,心里就有底了。

當有了主軸之后,剩下的就是開枝散葉,補充細節。這其實有點像雙鉆模型的應用,先發散,再收斂。

五、類比法,變未知為已知

這個方法也是我常用的,面對未知的問題,找到近似的已知解法,然后把未知轉化為已知,這個方法論很有用。其實我們平時很多工作都在用這個方法。

比如我們平時經常做的情緒版,其實也是一種類比,通過找很多已知的圖形,圖片,從中找到亮點和共性,然后抽離出這種規律,結合我們自己要做的產品,形成我們的方案創意。

類比法本質上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有了好的借鑒,看懂它,理解它,才有可能原創它。

最后,我想說方法論不能脫離實踐,做產品設計不是搞學術,所以更多的是要在自己的項目中去運用這些方法,很多經驗是在實操中發現和積累的,就像很多時候單純看教程會覺得特別簡單,但只有真的做的時候才會暴露出各種細節問題。

只有在做的過程中,才會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不做就會覺得方法論特別虛無,很難轉變為自己的能力。我就是在邊做邊積累總結的過程中完成了“上岸”,理解了底層做事的邏輯,以不變應萬變。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彩云sky】,微信公眾號:【彩云譯設計】,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通過體系化的設計思維和實戰經驗的積累,設計師可以更好地應對復雜問題,提升項目的整體質量。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