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伴產品大起底!這個賽道怎么玩?

0 評論 320 瀏覽 3 收藏 19 分鐘

隨著現代社會孤獨感的加劇,AI陪伴產品應運而生,旨在通過情感交互、創意幻想、咨詢療愈等功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文章詳細分析了AI陪伴產品的不同類型、市場機遇以及面臨的挑戰,探討了這一新興賽道如何在技術與人性的交匯處尋找發展空間。

人類從未如此孤獨,也從未如此渴望陪伴。

陪伴,是情感漂流中的片刻停靠,是填滿空白的毛絨觸感,是靜默無聲的聆聽守護……在日漸疏離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尋找那份穿越屏幕、時間與孤獨的回音,期待著一種無需言說的理解。而《her》們,因此而來。

△電影《her》劇照從Replica到Talkie,從Character.ai到筑夢島,AI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碼,而是化身為你的愛人、朋友、偶像、導師……嵌入你的日常清單,參與你的人生故事,為你打開平行時空的幻想之門。這場陪伴革命,到底帶來了什么新故事?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它正在塑造的未來?

一、潮流玩法大起底陪伴不止一種形式

AI陪伴產品正在用不同的玩法重塑“陪伴”的意義。

如果從用戶需求出發,當下的AI陪伴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情感交互類,比如 Replika,它就像24小時在線的真實朋友/戀人,隨時捕捉你的情緒;創意與幻想類,例如筑夢島和星野,它們通過開放式劇情和多樣化角色,讓陪伴變成一場腦洞大開的沉浸式旅行。

△星野角色界面咨詢療愈類,比如林間聊愈室,三個動物心理療愈師,用潛意識卡牌和暖心對話幫你理清思緒;最后是功能工具類,比如 ChatGPT,它更像一位全能助手,專注于寫作、學習、創作,用高效和實用征服用戶。

不過,在實際情況中,AI陪伴產品往往是多種類型的融合體。比如最經典的Character.ai,不僅能陪你聊心事,還支持創作角色、發展劇情、甚至拉一群角色開“群聊派對”,把情感支持和創意探索結合得淋漓盡致。正是這種功能的交融,讓各類產品在具體設計上的差異化(參考AI陪伴產品的具體指標)成了競爭的關鍵。

AI陪伴產品之所以能夠吸引用戶,離不開它們在交互與體驗、情感與角色塑造以及社交與共享這三個維度上的深耕與創新。每款產品在這些維度上都有各自的強項,也展現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從交互與體驗來看,好的AI陪伴產品需要流暢、自然的互動能力,并支持多模態交互。文本與語音是大多數AI陪伴產品都會引入的互動形式,并且還有不同的玩法,比如語音電話、朋友圈交互、定制信件等。

△Character.ai語音電話

虛擬形象的打造也是AI陪伴產品的布局重點。

比如,字節的貓箱app結合網文角色和傳統文化,吸引乙女向群體;Meco以時尚為基調,強調潮流感和動漫感,適合年輕都市用戶;林間聊愈室以治愈系卡通動物形象贏得Z世代的喜愛;而Character.ai支持用戶自定義角色,從賽博朋克到哥特風的跨文化混搭應有盡有。這些多樣化的設計不僅讓用戶感受到強烈的代入感,還為AI陪伴產品拓展了更廣闊的情感表達空間。

△貓箱角色界面

在情感與角色塑造維度,Replika 無疑是“懂你”方面的佼佼者。它通過讓用戶選擇AI角色是戀人還是朋友,引導了一種“關系投射”,并進一步通過認知行為療法(CBT)設計對話內容,為用戶提供了切實的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

△Replika進入界面,需先做一個測試

是否具備長效記憶能力,也是用戶衡量AI陪伴產品的重要標準之一。以林間聊愈室為例,每次對話結束后,療愈師會生成一份療愈手記,當用戶再次打開應用時,它們會主動發來信件,展現歷史記憶。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AI的“人情味”,還讓用戶感受到一種被關注和被記住的情感滿足。

△林間療愈室主要功能

與此同時,一些產品則將重點放在虛擬角色的深度塑造上。比如筑夢島背靠閱文集團的龐大IP生態,角色背后通常都有完整的世界觀設定。用戶不僅可以與這些虛擬角色聊天,還能為他們補充新的劇情,甚至修改他們的人生。在這里,AI不是簡單的陪聊,而是幫你完成“與夢中人同行”的幻想。

△筑夢島

為了增強互動性,Talkie和Poly.ai引入了抽卡機制。Talkie 的 AI 生成卡牌分為不同稀有度,激發用戶的收集欲;而 Poly.ai 的 Event 功能則更強調專屬性,生成虛擬角色獨特形態和背景。這些設計不僅豐富了角色形象,還深化了用戶與虛擬角色的情感聯結,同時挖掘出虛擬角色的商業潛力。

△Talkie卡牌

最后,從社交與共享維度看,一些AI陪伴產品已經具有內容社區的屬性。筑夢島通過“夢境”“小劇場”“世界觀”等功能,鼓勵用戶基于虛擬角色創作和分享內容,形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創意社區。Character.ai 的 Group 模式則為群體對話開辟了新的可能,讓多個AI與人類用戶同時參與互動,不僅增加了社交性,還為創意協作提供了新場景。

△Character.ai群聊系統

整體來看,這些AI陪伴產品通過在交互、角色和社交三個維度上的差異化設計,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體驗場景,展現了AI陪伴產品的多樣性,也讓人們對“陪伴”的未來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二、全球市場掃描AI陪伴的發展機遇

AI陪伴無疑是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增長最迅猛的賽道之一。在今年年中,Character.AI在移動端累計下載量已突破3432萬,網頁端單月訪問量高達3.1億,在相關榜單僅次于ChatGPT;Replika今年的內購收入已超過900萬美元,全球累計營收接近9000萬美元;而今年上半年,兩款國產AI陪伴產品Talkie和Poly.ai成功入圍美國AI應用市場下載榜前十,展現了國產AI的強勁勢頭……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數據,預計全球AI陪伴市場規模將以26.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市場規模達到62億美元。

為什么AI陪伴能發展如此迅速?

1、孤獨驅動:陪伴,越缺越值錢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和數字化轉型,讓孤獨和疏離感成為全球性難題。根據英國衛生基金會的研究,僅英國就有超過900萬人感到“總是或經常孤獨”,而美國的數據顯示,約30%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這樣的情緒空白需要被填補,而AI陪伴因其永遠在線、無條件傾聽和不帶偏見的互動特點,成為了理想的情感補位者。

△《her》劇照

2、文化動因:回應本土化需求

AI陪伴產品,不僅能夠填補全球性孤獨的空白,也回應了每個社會獨特的情感訴求與社會挑戰。

在歐美社會,個體化程度較高,AI陪伴產品往往被設計為情感支持和問題解決的工具,滿足孤獨人群和心理健康的實際需求。例如,Replika 專注于心理療愈和情緒管理,利用認知行為療法(CBT)和情感計算技術幫助用戶梳理情緒、應對焦慮。Manifest AI主打“游戲化療愈”的概念,通過簡單愉快的健康互動,幫助用戶進行情緒管理和心理健康改善。

△Manifest AI

而在亞洲社會,如中國和日本,AI陪伴更多地與文化敘事和幻想投射相結合,呈現出強烈的情感代入感。例如,筑夢島、星野、貓箱都不約而同地以國風、網文角色為核心,將陪伴升級為一種沉浸式的創作體驗。這種設計不僅滿足了中國用戶對浪漫敘事的偏好,還巧妙回應了快節奏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疏離感。同樣,在日本,Gatebox 通過二次元形象和虛擬伴侶設定,為單身用戶提供了一種情感寄托,這既是對日本社會中孤獨文化的反映,也展現了其獨特的文化幻想。

△Gatebox

3、技術加持:AI越來越“懂”你

AI陪伴產品能迅速火爆,技術進步是背后的加速器。隨著大語言模型和情感計算技術的進化,AI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逐漸成為有溫度、有情緒的伙伴。例如,ChatGPT DAN通過強大的記憶管理、邏輯能力和高級語音,能夠讓用戶感受到《her》一般的愉悅感。而新興的AI陪伴產品,通過語音、文本和視覺多模態交互,打造出更自然、更沉浸的陪伴體驗。技術的優化讓AI不僅能“聽懂”話,還能感知你的情緒變化,理解你的底層需求,真正地“懂你”。

△Meco

無論是緩解孤獨,還是滿足幻想,AI陪伴產品都在用技術的觸角深入人類情感深處。這既是一場情感革命,也是一種全新的陪伴模式。

三、AI陪伴產品的挑戰商業難題與倫理風波

AI陪伴產品的確讓情感經濟站上新起點,但商業化和倫理問題卻始終橫在行業面前。用戶被它吸引,卻很難為之買單;技術看似親近,卻可能深藏隱憂。

1、商業難題:有情緒價值,卻沒有商業價值?

AI陪伴產品雖然吸引了大批用戶,但要讓用戶心甘情愿掏錢卻并不容易。以 Character.AI 為例,這款主打高度自由角色互動的產品,總用戶量已經超過千萬,但付費訂閱用戶卻不到10萬,占比還不到千分之一。雖然公司推出了會員服務(每個月9.9美元,不限制聊天次數,擁有更快的反饋速度),但效果并不理想。

國內的AI陪伴產品也同樣在摸索變現之路。比如筑夢島和星野,依靠國風敘事和網文IP吸引了一大批粉絲,但用戶更傾向于它們作為“免費的腦洞游樂園”,對增值服務興趣寥寥。盡管這些產品通過小劇場、記憶簿等創新玩法豐富體驗,但訂閱收入遠不足以支撐長遠發展。商業化路徑走不通,產品就很難真正跑起來。

2、倫理風波:陪伴是救贖還是毀滅?

最近,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起悲劇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AI陪伴產品的潛在問題。14歲的少年蘇威爾·塞澤因長期使用 Character.AI,與AI角色建立了深度情感連接,最終卻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母親將Character.AI告上法庭,指控公司利用親密對話引誘用戶,卻沒有設置足夠的保護措施,導致未成年人暴露在情緒風險之中。

這起事件不僅揭示了AI陪伴可能帶來的情感依賴問題,也讓行業開始思考:當AI深入人類情感時,誰來為用戶的心理安全負責?AI陪伴產品賦予用戶對虛擬角色巨大的創造自由,但同時也讓虛擬伴侶與性別、權力等敏感議題交織。部分用戶可能利用AI角色建立不健康的情感關系,無意中強化社會偏見,引發更深層次的倫理問題。

3、隱私保護:你的秘密真能守住嗎?

隱私問題則是AI陪伴繞不開的另一個難題。AI需要大量用戶數據來提供個性化服務,但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往往存在模糊地帶。以 Replika 為例,它曾被用戶質疑利用對話數據進行模型訓練,而未明確告知。國內的AI陪伴產品也面臨類似問題,許多用戶擔心自己的對話內容被記錄、分析,甚至用于商業用途。

AI陪伴產品無疑是技術與情感碰撞出的新物種,但從Character.AI的商業化困局到佛羅里達州的悲劇,每一個事件都在提醒行業:技術越深入,責任越深重。這樣的困局并非無解,但卻需要行業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在技術浪潮中抓住蝶變的機遇。

結語

AI陪伴產品用代碼和算法,嘗試觸碰人類的孤獨與渴望。每一款產品都在試圖回答同一個問題:什么才是“懂你”的陪伴?

而答案或許并不在技術本身,而在于它如何與人性更深地連接。AI可以不完美,但只要它正在完善,就可能成為我們生活中值得信賴的一部分。當技術不斷進步、文化不斷交融,AI陪伴的未來,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廣闊。

作者?|?見鳴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文化產業評論】,微信公眾號:【三川匯文化科技】,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