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老狗也要學新把戲:新體驗價值七種武器1——新設計的“微笑”!

0 評論 348 瀏覽 2 收藏 27 分鐘

在體驗經濟的時代,設計不僅僅是外觀的美化,它是一種深刻的思維方式,能夠重塑用戶的心智和需求,創造出超越期待的感受。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新設計的‘微笑’”,作為新體驗價值的第一種武器,它如何通過新美學、細節、場景和文化四個維度,定義了體驗的新標準。

前文《創造體驗價值(上):喬布斯和舒爾茨都強調的用戶體驗是什么?》中定義了「用戶體驗」:觸點與超越期感受,并介紹了「用戶體驗」的8個新觀點和宜家、星巴克、亞朵3個體驗案例。

然而,正如文末所說,我們正邁入一個全新世界:

  • 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的「產品這樣有形的“物”正轉化為無形的“動詞”」。
  • 7-11創始人鈴木敏文的「人們從“物”的消費正進入“事”的消費」。
  • 赫拉利《人類簡史》的「現在宗教已經不能給人提供意義了,也許人生的意義就變成了各種體驗」。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韓裔)在《非物·生活世界的變革》的論述更加精彩:抽象地說,體驗意味著對信息的消費。我們今天更愿意去體驗而非占有,更愿意存在而非擁有。體驗是一種存在的形式…。體驗的全新準則是:我體驗得越多,我才存在的越多。

在這個新世界中,僅僅將用戶體驗理解為“觸點”和“感受”可能略顯單薄。此時,我們需要超越“感知”、“情緒”、“細節”、“接觸”、“互動”、“峰終”這些常規關鍵詞的框架,融入更為廣袤的“體驗場”中,即以體驗創造新價值——「體驗價值」。

假如要給「體驗價值」一個定義,那它便是源自對每位用戶生活場景的洞察和理解,為他們提供生活持續改善和進步的解決方案,并不斷創造由理性到感性,從感官到內心,超越期待的各種「新」價值

這里,之所以稱之為「新」體驗價值,因為包括以下全方位革新的“七種武器”:

  • 第一種武器:新設計的“微笑”
  • 第二種武器:新效率的“快”
  • 第三種武器:新信用的“誠”
  • 第四種武器:新社交的“友”
  • 第五種武器:新連接的“連”
  • 第六種武器:新愉悅的“愉”
  • 第七種武器:新意義的“賦能”

第一種武器:「新設計的“微笑”」

“所以我說的第一種武器,并不是劍,而是笑,只有笑才能真的征服人心。所以當你懂得這道理,就應該收起你的劍來多笑一笑!”

——古龍《七種武器》

「新體驗價值」中,最重要的一環無疑是重構用戶的心智和需求,將外觀與美學、功能與藝術、場景與生活、態度與文化精妙融合,從而「設計」出超越用戶期待的感受。

探討「新設計」為何成為「新體驗價值」的第一種武器,可以從原研哉「設計」和「理想的設計」的見解說起。

  • 所謂「設計」,就是通過創造與交流來認識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認識和發現,會讓我們感到喜悅和驕傲。
  • 精心設計的作品可以喚醒沉睡的意識,隨后欲望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消費模式、資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 在這個時代中,設計的使命不再是激起人們購買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欲望,而是應當去提出一種「社會共同的倫理」。
  •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設計」?并非在于如何生產吸引人的產品,而是在于如何重新樹立一種讓人們能感受到物品吸引人之處的「生活」;這不是一個平面和產品設計的理論,更是一種社會設計的哲學——也就是“理想的設計”,它的對象不是「物品」,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以看得見的“微笑”,定義看不見的“審美、體驗和關系”,必須而且應該是第一種武器,它包括以下四個要素:

  • 「新美學設計」
  • 「更細節設計」
  • 「場景力設計」
  • 「文化力設計」

1. 「新美學設計」

我們正站在人文與科技的十字路口,…….,這是蘋果的DNA!

——喬布斯

喬布斯是第一個“以設計為武器”的大師,他的偉大不僅重新定義手機,而是開啟了一個人文與科學融合的全新時代。
到了當下,無論是傳統巨頭還是創新新銳,國貨國潮還是外來“和尚”,天生數字還是新消費品牌,以此交融為基礎的「新美學設計」都成為創新方向,而非之一。

這里包括狹義設計(工業設計、包裝設計、空間設計)和演化出“五感”設計、沉浸式氛圍的拓展,更有重構文化和交互情緒,直至“美”對內心意義的深刻觸及。

如在消費升級中反復刷屏的“顏值即正義”:蘋果、戴森、宜家、華為、完美日記、霸王茶姬、瑞幸及小米的SU7。

再說色彩,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視覺符號,承載著情感與意義。新美學設計,不但讓色彩擁有了設計師的獨特靈魂和鮮明態度,并真的為生活賦能。每一年的Pantone年度色彩,不僅描繪著潮流的脈絡,更以其獨特的情緒治愈力,溫暖或激發著個體對未來的憧憬。

還有近年設計領域提出的“五感設計”。它認為一款產品、服務和空間,不僅要視覺上、觸覺上,更應通過數字化融合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感受,才會帶來更為驚喜而美妙的體驗。比如淘寶造物節,愛彼迎的“奇屋計劃”,X11潮玩和TX淮海等,背后蘊含著公共空間和情緒的交互式表達。

再如把傳統民藝融入生活,跨越“人X事X物”的民藝美學。李子柒復出即王者,因為她并非只將視線聚焦在物、“事”和手藝人身上,而是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極具代入感的參與到對手藝人的拜訪、實踐和使用,像極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

奢侈品們亦不落其后。融合區域文化、時尚、設計師個性,材料科學,情緒價值等。Véronique Nichanian在愛馬仕開創了男裝成衣。她希望男性不羈、進取且樂觀。出于這種理念,她創新性地設計了用皮革編織的夾克衫,融合了黃色、吊鐘海棠色和紅色,打造出一種“酸性觸感”。

為什么塑料瓶也會成為一個美學問題?這是爭相表態“可持續的”新審美。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以回收漁網為原料提煉NetPlus的系列服飾,好瓶HowBottle則將廢棄瓶子變身為時尚包包——他們“越活越好”就是時代對這種新審美的認可。

向更廣闊的視野延伸,則需引入吳聲的「美術館」觀點:

藝術使不可見的可見,商業則使可見的更可得,可感知。

——吳聲《美術館時代》

  • 「美」——即審美價值,代表美術館特有的藝術IP和體驗。
  • 「術」——即美術館的內容刷新機制,獨特的“空間算法”和議題的引領能力。
  • 「館」——則是用戶關系,指向主理人、策展人與會員社群。

無數的品牌體驗中心,文創文旅,商業空間,社區街區,藝術節/生活節/音樂節,正伴隨生活方式和美學需求的升級,開始消弭商業和藝術,時間和空間、消費與體驗的邊界,并以一種雜交的方式繁榮進化,構成了今天新消費的主流邏輯之一。

  • 有重構傳統敘事并為之提案的。故宮和敦煌博物院文創,烏鎮話劇節、長安十二時辰、《唐宮夜宴》、「只此青綠」和「詠春」等。
  • 有成為空間商業的底層體驗的。如阿那亞地產、天目里商業、話梅實驗室、青年養老院等。
  • 有將社區作為最小活力單元的。如長沙潮宗街,蘇州雙塔市集、成都社區美術館“巷子里”等。

所有這些都表明,「新美學設計」早已不特指美學設計,而是一場由視覺到五感 ,由美學到“情緒”,由物向“事”,由審美態度到文化主張,由科技到人文藝術再向商業的縱深演進!

2. 「更細節設計」

明明好產品,為什么賣不出去?因為你沒有“設計視角”!

——熊本熊之父水野學《設計的力量》

所謂「更細節」,不再只是細節上優化和創新,豐富多樣的使用和交互,還包括來自“細節之美”引發的深度參與與沉浸式體驗之旅。

  • 早期有僅依靠外包裝箱子上貼心附贈一個割開封條的塑料刀,就贏得了無數用戶認可的三只松鼠和“怎么都學不會”的海底撈。
  • 后來,星巴克開創了“多一點,少一點”的個性點單模式,讓顧客參與到制作過程中,這是另一種“更細節”;如今,咖啡和奶茶們讓這種“更細節”成為行業標準。

談及服務體驗的“天花板”,還必須是迪士尼和胖東來!

案例、胖東來的「更細節」:立體多維,隨時迭代!

  • 全球唯一將男女廁位比例從對半改為3:8的商超;中國唯一“沒有按摩椅,充電寶不收費”的商超,…;
  • 自有產品張貼“產品理念”說明;隨處可見的“消費指南”;不做促銷提醒理性消費,…;
  • 當天提建議次日反饋且公示;提供有效建議和可改進投訴,獲得現金獎勵,…;
  • “負6克的秤”、“按需買的藥”;不用“斤兩”交流,而是告訴你“一斤大概是多少件”;買重口味食品附贈口香糖等,…;員工可以坐著上班;設立員工委屈獎;心情不好也能請假;每周二閉店等員工幸福,…。

胖東來全方位立體的“更細節”,理解的原點是真正的“站在人的角度思考”。不過必須得承認,這很難復制,沒有于東來就沒有胖東來的“幸?!奔毠?。
還有一種“更細節”:超級ID和體驗的一致性。典型玩法是將作為用戶的唯一性ID需要全終端打通,實現多屏幕、多終端、全場景的個性化和一致性融通。如瑞幸咖啡。

最后,看看「更細節」的參與感。B站小小“彈幕”和抖音“刷禮物”,不僅幫助平臺跳出視頻“你播我看”的傳統,更是打開了一扇全新「更細節」的大門:比如董宇輝“賦能式直播”和李誕的“對話式直播”。

案例、愛彼迎的「更細節」:豐滿而富有溫度。

1)互評系統

回顧淘寶、大眾點評、攜程、滴滴等平臺的評價系統,這樣的體驗已經延續了10年。而Airbnb,早在2015年就在點評展示方式上進行了革新——為了避免雙方互相影響和防止虛假評論的產生,特別是商家通過“利誘”換取的好評,Airbnb創新性地引入了一種同時「發布」雙方點評的機制。

2)分享和獎勵機制

第一,體驗細琢。例如,在稱呼方面,注意“你”和“您”的差異、“我”還是“我的”命名;同時,注重語言的友好本地化;將關鍵信息可視化展示,給予用戶貼心的狀態提醒等。

第二,通過Referral獎勵機制實現病毒傳播。即為每個用戶提供專屬的推薦鏈接,并給予推薦者和被推薦者雙方一定金額的旅行信用額度作為獎勵。

第三,“利他”的文案。如,“向你的好友贈送25美元旅行經費”而不是“邀請好友可以獲得25美元”

3)“神助攻”心愿列表(Wish Lists),激發情緒價值

Airbnb“心愿列表”功能在上線數年后一直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2012年,Airbnb將代表收藏的“星形”圖標改為了“心形”。就是如此一個不起眼的小小改動,用戶使用率提升了30%。接下來的四個月里,有45%用戶使用了此功能,并創建了超過10萬個心愿列表。

有一種解釋是:這個改動將“心愿列表”從簡單的功能上升到了象征著愛、溫暖和關懷,更加直觀地表達自己的喜好。這就是「更細節」的力量。

此時,請轉換一下視角:從產品細節、空間細節、服務細節,再到場景細節、體驗細節,延伸至交互細節、“邊緣需求”細節,乃至時刻細節、參與細節、情緒細節… 。

這是一種全新的視野:在這無限媒體的環境中,每一次交互都是獨一無二,每一個時刻都有可能與眾不同。

好消息是「更細節設計」有成熟的方法論:①“同理心”②從關注需求到洞察「需求背后的動機」③“站在用戶的立場思考”。請諸位悉心感知!

3. 「場景力設計」

新觀念,商業與生活之間!

——《LAUNCH》首發

實際上,「場景力設計」早已獨立成書,諸如馬修·施維茨《場景營銷》和吳聲的《場景革命》《場景紀元》等著作。

這是一個可大可小,極其能“打”的理念。品牌猿之所以只將其納入“新設計”的范疇,是希望幫助大家換一個角度觀察“場景”。

馬修·施維茨《場景營銷》

核心觀點:場景營銷是一種新的增長模式。

  • 場景營銷必然到來的三大關鍵:①無限媒體重塑了參與者:人人皆媒體;②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場景取代注意力;③創造了信息傳遞方式:靜態信息被動態信息所取代。
  • 為了在場景中滿足用戶,營銷人員需要從5個維度塑造全新體驗:可得即用;客戶許可;個性化;真誠同理;價值觀明確。

這本書圍繞以下5個維度精心繪制了一幅「場景架構圖」!

吳聲《場景紀元》

核心觀點:從數字到新商業進化。

  • 傳統的品類定位不再是商業競爭的決定性要素,場景才是。無論直接開發新場景,還是基于對各個領域的深度理解助力新場景設計,場景設計力的底層,都是用戶驅動的敏捷協作和圍繞每個小場景的解決方案打造。
  • 數字戰略在于層出不窮的小場景創新。其邏輯在于全場景融合的數字化加速下不斷被開發的新場景,需要被系統化設計;其次敏捷支撐無處不在的場景創新的是基礎設施,是能力模型,更是戰略思維。

書中提出5個方面的「場景力設計」,淺看一下:

  • 極致功能:嚴品的符號化與超級 IP趨勢。
  • 動態內容:場景細分的內容型切換。
  • 界面友好:人性化與個性化的平衡。
  • 科技美學:簡約或繁復的取舍。
  • 智慧迭代:場景融通的更新機制。

想想看,把產品、服務、體驗、超級會員“換算”成場景,把碎片化時間、數字化空間、分享思維、亞文化、新生活方式視為孕育新場景的“母巢”,“藍?!焙纹浯螅磥砗纹鋸V!

深度了解,請參閱《場景營銷》和《場景紀元》。

4. 「文化力設計」

所有的「新美學」設計、「更細節」設計,「場景力」設計都要從屬頂層的文化屬性,沒有「文化力」的美學、細節和場景是單薄、脆弱,沒有生命力的。

  • 萬寶路的西部文化,哈雷的黑暗騎士,李維斯的反叛精神,離不開各自的文化基因。
  • 無印良品持久的設計力,從產品、服務、空間到理念和態度,都服從于頂層的“禪”文化。
  • 星巴克則處處體現美國文化力對全球的影響和滲透。

在中國,有借勢“文化自信”壯大的李寧、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潮國貨;也有汲取“文化真傳”而迸發活力的故宮博物院和敦煌博物院。

假如以2022年張藝謀的冬奧會開幕為節點,「東方美學」蝶化為生活方式,國風國潮讓位于「中國式浪漫」、「東方信徒」成為年輕人的共識時,「文化力」成為一種新的價值力量。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霸王茶姬、八段錦、《羅剎海市》、李子柒、《黑神話·悟空》,無法論說“誰成就誰”,但必須承認,背后都離不開「文化力」這一底層。

在「文化力」設計的諸多方法論中,推薦華與華「文化母體」概念

文化母體就是整個養育我們的文化,我們生活中循環往復、不斷重復的那一部分。重復到成為我們所有人的共同經驗、共同知識、共同觀念。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祖先傳下來的、每個人都知道的,而且每個人的觀念和行為都會受其影響,甚至會受其操控的文化。

——華與華

所謂「文化母體」,就是某個民族共同擁有的集體記憶和認知(集體潛意識)。簡單來說,它也是一群人共有的行為習慣或認知。

  •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任何一個字及背后的意義都可以成為一種文化母體。
  • 如60后的“下鄉插隊”,70后的“港風”,80后“日漫”,90后“二次元”,也是一種“文化母體”。
  • 如西游宇宙,封神宇宙,金庸宇宙,王家衛宇宙,魯迅宇宙等融合作者價值觀的作品。
  • 再比如維珍把創始人個性貫入到文化體系,巴塔哥尼亞把“地球守護”植入到品牌,也是一種“文化母體”。
  • 還有品牌猿一直推薦的品牌12種“神話人格原型”(見《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

那么問題來了,新銳品牌和小眾品牌需要找到“文化母體”嗎?又如何識別具備商業化潛質的“文化力”?如何設計“文化力”?
首先是“精準”?!拔幕Α痹O計不應期望與公共文化聯系在一起,而應該而是要深入挖掘目標受眾認同的某種亞文化、小追求、小故事、小態度,甚至是一個畫面、一段旋律、一個字!

要相信這句話:越小眾越成功,越邊緣越主流。

其次,設計的關鍵不是“找到和搶占”,而是真誠「設計」:

  • 設計1、與目標人群態度達成共識和共鳴的符號。
  • 設計2、為用戶帶來全新的價值體驗。
  • 設計3、與用戶情感情緒交互。

最后,持續為文化力注入時代的活力。

以耐克為例,“Just Do It”從一個勵志廣告語到個人拼搏意志,從貧民窟逆襲到新美國夢的全球化,早已超越了“勝利女神”的文化本意。

再看蜜雪冰城,沒有與用戶持續的互動和眾創,僅靠雪王IP和一首歌,即使有再多的文化內核,也無法出圈。

結論就是,文化力設計并非一個靜態名詞,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動詞,是動態的,需要持續行動和賦予新價值,千萬不要奢望找到一個“牛皮”的文化元素,就能坐享破天富貴。

五、小結:設計力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

不管是哪一類設計,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提出全新的觀點來解決眼下存在的問題。

——佐藤大《用設計解決問題》

讓我們把「新設計的“微笑”」四大要素放在一起,并以人格化的方式來探索之間的關系:

  • 「文化力設計」是靈魂。就像喜歡上一個人很簡單,氣味相投和“有趣的靈魂”;而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則形同行尸走肉。
  • 「新美學設計」是臉面和談吐。它不僅指視覺外觀和空間氛圍,還涉及語言和行為,最出色的美學設計能夠觸及靈魂,激發情感。
  • 「更細節設計」是行動力。除了服務和體驗、沉浸感和參與感,更重要它代表著品牌的溫度。
  • 「場景力設計」是活力。無論理解為新的增長模式還是數字商業驅動力,本質都是極大限度地深入個體需求,使個性化的商業進程更加極致。

當這四個要素交相呼應,“設計力”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設計的能力”,而是一種全新思維方式:運用“設計視角”發現真正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創造隱藏價值的方式!

當我們欣然接受「新設計的“微笑”」所拓展的邊界,以及重新定義其為「新體驗價值」的利器時,我們可以越來越遠離內卷的方式應對“內卷”,從而找到專屬自己的“確定性”未來——那里有我們奪人心魄的“回眸一笑”!

未來待續:《2025年老狗也要學新把戲:新體驗價值七種武器2——新效率的“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品牌猿】,微信公眾號:【品牌猿創】,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