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瀏覽器要來了嗎?

1 評論 783 瀏覽 0 收藏 17 分鐘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瀏覽器的功能正在被重新定義。The Browser Company宣布正在開發一款全新的人工智能瀏覽器Dia,計劃在2025年初推出。這款瀏覽器旨在利用AI工具簡化我們在互聯網上的任務,為用戶提供更智能的體驗。

這兩天,有個小眾消息,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

大概意思是:

The Browser Company宣布正在開發一款全新的人工智能瀏覽器Dia,計劃在2025年初推出;Dia瀏覽器打算利用AI工具簡化日常我們在互聯網上的任務,為用戶提供更智能的體驗。

看到這段話,也許有點不知所措,因為看似簡短,涉及信息量卻巨大。

比如說:The Browser Company是誰?Dia瀏覽器又是什么?它為什么還沒上線,宣布一下就能很火?

一、別著急,一個個說。The Browser Company是一家互聯網瀏覽器公司的名字,它專注于互聯網瀏覽器開發,其創始人兼CEO是喬什·米勒(Josh Miller)。

這家公司名字由來,可以追溯到米勒在2016年美國大選后的反思,當時他深刻意識到科技行業對社會的影響需要重新審視。

說起資歷,確實不淺。

他曾在2015年至2017年擔任白宮產品總監,之后又去了一家知名投資公司(Thrive Capital)從事風險投資。2019年,他決定投身創業,開始專注于瀏覽器的開發。

他認為,要真正改變社會使用技術的方式,必須成為一個平臺、或「操作系統」的創建者,帶著這樣的愿景,他開啟了瀏覽器的創業之路。

鑒于此,為期兩年時間,他們公司推出第一款產品:Arc瀏覽器。這款瀏覽器有什么不同呢?

先說說我的使用感受:打開Arc瀏覽器,你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設計和新鮮的想法;剛開始用不太習慣,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瀏覽器,一般瀏覽器是用來展示網頁,有標簽頁、地址欄、收藏夾,可能還能安裝一些擴展程序,而 Arc的理念更像是一個“網絡操作系統”。

什么是操作系統,比如:

Siri和Apple Pay,它們會研究如何讓不同的應用在 iPhone 上無縫協作。再比如,AutoGLM,它會研究如何像人一樣操控手機,這些都是操作系統的工作。

Arc把標簽頁和書簽設計得像應用啟動器,它把網頁工具當成可以隨時“拖動”和“組合”的模塊,你只要點擊標簽,就能打開床用的網站、工具。

這個過程像在手機上打開一個APP一樣簡單,而且,還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調整這些模塊,把它們組合成屬于喜歡的使用方式。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它把互聯網的任何東西都當做一個可拆卸和重新組合的系統。

換個簡單的說法,就像刷短視頻時,看到一個不錯的內容,可以直接收藏起來,用來重新編輯,做出自己的創作。

圖釋:喬什·米勒第一次做的瀏覽器Arc主界面????????

那么,為什么Josh Miller想做一款不一樣的瀏覽器呢?

這跟他的理念有關。

他認為,現在要靠傳統方式挑戰行業巨頭幾乎不可能。要想成功,得找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創造出一個新的品類。

這個定位是大公司,比如谷歌,不會去模仿的。因為谷歌有大約33億日活躍用戶,Chrome 瀏覽器運行得非常穩定。它是一款“安靜”的瀏覽器,不會打擾用戶的使用習慣,大多數用戶喜歡它。

可以說,連谷歌自己都很難再超越它。

但是,像谷歌這樣的公司,不會輕易去冒險改變一個這么成功的產品,因為這樣做可能帶來風險,不僅影響收入,還可能讓用戶感到不適應。

而Arc最初想法,是找到那些使用電腦時間很長的一小部分用戶,這些人每天都在頻繁使用瀏覽器,他們對目前的瀏覽方式感到不滿,但又說不出具體的問題,他們渴望一種新的體驗。

所以,Arc 誕生了,想這些用戶提供與眾不同的選擇。

二、蒂姆·庫克在公開演講中提到一句話:“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you are the product”(如果你不為產品付費,那你就是產品本身)。這句話直接點出一個問題:產品該怎么賺錢?

對高級功能收費,收會員費

把默認搜索引擎的位置賣給谷歌,賺廣告費

提供免費版本,推出高級功能,讓更多需要的人付費升級

專注團隊協作,像 Notion那樣從企業客戶那里賺錢

不過,Arc 很看重隱私,同時想避開谷歌搜索,所以第二條路不太可能。他們更傾向于第三和第四種方式;Josh 也曾公開表示,互聯網的未來是社交化的,是多人協作的方向。

但問題在于,團隊協作型的瀏覽器能吸引公司客戶嗎?

現在 Perplexity 等產品已經在做類似的事,比如:在搜索功能后加入協作空間,不過,這類功能還不夠成熟,吸引大公司買單有一定難度。

個人覺得,Arc會嘗試第一種方式:推出簡單付費模式,提供一個免費試用30天版本,讓用戶體驗Arc獨特功能,然后為更深度的使用定制方案,公司用戶甚至可以購買打折許可證。

實際上,Arc的策略看上去確實是這樣。

他們先吸引用戶,再慢慢考慮收費問題,但到現在為止,Arc 瀏覽器已經推出一年,依然是免費的;然而,理想和現實不同,這種想法直接導致不客觀出現:

一,Arc 功能強大,對普通用戶來說學習成本高,增長緩慢;二,在增長慢的情況下,還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靠燒投資人的錢,模式很難持續。

所以,Arc瀏覽器前段時間宣傳停止開發了。官方給的理由是:它的復雜性和獨特性讓用戶不容易上手,難以吸引更多用戶。

不過,我認為Arc失敗并不代表它的理念是錯誤的。

Josh Miller說過:

大語言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比如 Transformer)已經深刻改變了網站和搜索的運作方式,但瀏覽器領域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而 Arc 想做的,是把網頁瀏覽、搜索和創作整合到一起,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品類。

Arc的定位也不能簡單地被視為一個內容生成工具。

如果一款產品只是單純提升了用戶體驗,那它并沒有真正改變核心方向,而 Arc目標是重新定義瀏覽器在互聯網上的角色,把它升級為一個「系統」。

雖然Arc推出一年失敗了,但它并沒有沿襲舊模式。

在AI時代,我們的確也需要一個更聰明、更一體化的瀏覽器來適應現在的生活,要是你體驗過Arc,就能感受到,它真的像一個互聯網小助手,一個入口搞定一切。

三、假設翻閱過瀏覽器歷史,可能會對現在有新的認識。

最早的瀏覽器叫Mosaic,是馬克·安德森和他的團隊在伊利諾伊大學開發的。這個瀏覽器厲害在哪兒呢?

它是第一個能把圖片和文字放一個網頁上的,Mosaic讓我們能和圖形網站互動,這個“入口”一打開,網站開始冒出來。然后,Netscape(網景瀏覽器)和微軟出現,1996年,網景瀏覽器成為最受歡迎的瀏覽器,占據80%市場份額。

但微軟看到控制互聯網的重要性,于是開發了Internet Explorer 1.0。在那之前,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是個簡單的“The Internet”圖標。

到1998年,Internet Explorer和Windows電腦的巧妙綁定,讓它占領市場超過65%的份額,90年代,微軟在瀏覽器市場上打贏了第一仗。

到2003年,Internet Explorer市場份額達到了95%。

這時,Firefox和Safari才加入競爭,Firefox因為沒有對手,很快上升到第二位,市場份額約5%,而Safari只有1%。雖然IE還是老大,但瀏覽器之戰開始變得激烈。

21世紀初,Safari和Firefox逐漸削弱IE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谷歌建立一個強大的搜索業務,他們的搜索產品成為了互聯網的導航層。

2000年10月,谷歌賺到了第一筆廣告收入,很快,谷歌開始賺大錢。搜索和網站導航成了他們的搖錢樹;想想看,當你有一頭現金牛時,自然會把它養的更肥,是不是?所以,谷歌開始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數據輸入。

他們找到一個明顯的答案:通過獲取搜索之外的數據來獲得更多數據;于是,2004年谷歌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國內瀏覽器也開始了新故事。

比如:

2008年,360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主打安全;2011年,騰訊推出了QQ瀏覽器,依托QQ用戶群體,同時,還有搜狗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等。

看到這,你可能好奇,怎么沒有百度呢?從早期來看,百度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瀏覽器。

它主要是搜索工具,用來快速訪問和提供服務。比如,你可以用它搜新聞、搜視頻。到2011年,百度才推出真正的瀏覽器,把標簽頁管理、下載工具、隱私模式等重要的功能加進去。

現在看,基于PC和移動互聯網上一輪的競爭早已經結束,賣廣告的賺的盆滿缽滿,后居者也無法改變固有的地位模式。

而AI的出現,從根本上提供一次重構的機會。為什么這么說呢?瀏覽器架構分為三層:

控制/基礎層(Chrome、Edge)

內容層(Content Layer)

導航層(Navigation Layer)

基礎層是我們與互聯網交互的基礎平臺,代表用來瀏覽網頁的軟件,比如:Chrome、Firefox 或 Edge;內容層是網站本身承載了訪問的所有在線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

導航層,是搜索引擎和導航工具,用來幫助我們找到內容層的資源,它負責為用戶提供指引和連接,比如通過 Google、Bing等搜索引擎,我們輸入關鍵詞,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

這三個層級共同構成了我們日常上網體驗的基礎。

四、AI加入,讓導航層不再是搜索引擎那么簡單,它能理解我們的問題,直接給出答案,甚至預測想要啥,省去了搜索的麻煩。

控制層,AI也讓瀏覽器變聰明了。它能根據我們的習慣來調整界面,自動整理標簽頁;內容層,就看誰能吸引那些能創造內容的作者,給他們提供好用的工具,讓他們創作出好內容,形成工作流。

所以,理解這些就明白了,AI 到底在改變什么。

它讓瀏覽器的基礎層、導航層都變得更先進。哪家公司能通過技術創新,把能力變成模塊,然后,根據用戶需要靈活組合,就能提高效率,讓瀏覽器更智能。

說到這,你可能會說:效率是個空詞,如何提高效率?

舉個例子:

比如,你想買樣東西,通常得先去視頻網站看評測,再去種草平臺看評價,然后,比價格,最后決定買哪個。這個過程又慢又讓人頭疼。

但如果,有款瀏覽器把這些行為的每一步、瀏覽的每個網頁都整合到一起,最后給你提供一個購買建議,比如性價比最高的選項,還有購買鏈接,那不是既省時又方便嗎?

這就是,AI改變瀏覽器的地方。

別覺得不可能實現,像Kimi Chat 這樣的工具已經可以搜到商品信息,并提供相關推薦,所以,類似功能,完全有可能通過瀏覽器進一步實現。

看到這,再來看看開頭時說的信息,The Browser Company老板,喬什·米勒(Josh Miller),接受采訪時說:Dia,用了AI技術,不光是個普通的瀏覽器,它要把人工智能用在上網的每個角落。

圖釋:喬什·米勒對于下一代瀏覽器的思考(截圖來源Dia官網)

他們還做了宣傳片。宣傳片里,還有一些原型功能,比如:智能寫作助手、自動化操作、自然語言命令。喬什·米勒認為:AI不是應用或者按鈕,它會是一個新的環境,建在網絡瀏覽器上。

這個想法很清楚,Dia想用智能功能讓上網更快更好,可能會有自動整理信息、智能搜索和推薦你感興趣的東西這些功能。

與現有的Arc瀏覽器相比,Dia更強調AI,Arc瀏覽器因為界面特別、操作靈活,挺受歡迎,Dia會更進一步,它通過分析你的行為和需求,給你更準確、更個性化的服務。

類似于寫東西、搞創作、關注你喜歡的作者、看網站、訂閱視頻…..所以,喬什·米勒肯定會從Arc瀏覽器的經驗里學到不少東西。

總結

瀏覽器會不會像操作系統?

下一代瀏覽器長什么樣?確實值得關注;畢竟,喬什·米勒(Josh Miller)替國內廠商做了一次大膽嘗試。

文:王智遠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王智遠】,微信公眾號:【王智遠】,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是的,AI瀏覽器正在成為現實。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瀏覽器正在被開發,以利用AI來簡化互聯網上的任務并提供更智能的用戶體驗。例如,The Browser Company正在開發一款名為Dia的AI瀏覽器,計劃在2025年初推出。這款瀏覽器旨在通過AI工具來增強用戶的上網體驗,使其更加高效和個性化。這標志著瀏覽器技術的一個新方向,預示著未來瀏覽器將更加智能化和用戶友好。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