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數據分析方法之四:標桿分析法
“數據分析之鑰,標桿分析之道?!?在數據驅動業務的征程中,標桿分析法猶如一把關鍵的鑰匙。它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諸多要點。如何正確運用這一方法,挖掘成功標桿并有效復制其經驗?讓我們深入探究,開啟精準數據分析的大門。
很多同學都有困惑:“總說數據驅動業務,到底咋實現的??”想實現數據驅動,需要公司有尊重數據、規范管理的工作環境,也需要相應的數據分析方法指導。光指望每天喊“同比、環比、高了、低了”可驅不動業務。
其中:標桿分析法是最基礎的方法,也是典型的:“一看就會,一用就錯”的方法,今天跟同學們系統分享一下。
基礎思路
問:如何讓業務做得更好?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誰會做,我學誰!”標桿分析法就是這個思路的應用。從一堆業務里,找到可復制的成功標桿,然后直接復制它的做法。這種方法聽起來簡單,但在數據驅動中,非常好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數據分析師去跟銷售講怎么賣出業績,只會被人嘲笑“你他媽賣過1單嗎!你敢教我!”但一個數據分析師去把銷售大神們的祖傳秘方總結出來分享,其他銷售會伸長了脖子來聽,還生怕聽漏了。這就是標桿分析法的直觀優勢。
標桿分析法的最大好處,就是打破了“數據分析師沒干過業務”的壁壘,用業務的案例說服業務,實現借力打力,從而更好的實現數據驅動。
具體操作,分為5個步驟。
第一步:設定標桿指標
設定指標是標桿分析的第一步。一般把期望其他人復制標桿后,所能提升的成果指標,作為標桿指標。
比如:
考核銷售團隊,主要看銷售金額、回款比例
考核用戶運營,主要看活躍率、轉化率
考核用戶增長,主要看新用戶數量、質量
所謂成功標桿,指的是對特定的指標而言很成功,可作為標桿。如果想提升銷售團隊的業績表現,就主抓銷售金額、回款比例即可,其他的指標可以稍后站。這就引出了第一個要注意的點。
注意點一:對特定指標成功,不代表其他指標都是成功的,更不代表十全十美。一個業績好的銷售可能考勤做得差,一個效益好的運營活動可能很耗費人力。如果苛求十全十美,要么根本選不出標桿,那么選出的標桿太過特殊,無法復制。
第二步:標桿指標分層
利用標桿指標,可以對參與篩選的目標對象分層,區分出高中低。最簡單的方法,即十分位法。即按標桿指標對目標對象排序,每10%分為1組,一共分10組,再看組間差異,決定哪一個群體作為標桿(如下圖)。
注意點二:標桿不見得非得是最好的那個!很有可能最好的那個是天時、地利、人和占盡,其他人根本無法復制。一味追求最好,有可能挫傷其他人學習積極性。因此要因地制宜選標桿。
第三步:清理異常情況
所謂異常情況,指的是:分布在高層的對象,并非靠自身努力達到的最好。這一步,是最容易被數據分析忽略的步驟。
很有可能表現好,是因為:
1、運氣好:其實平時很一般,只是碰巧走運氣
2、時機好:今年剛好在風口,過了風口就垮了
3、季節好:最近剛好是旺季,過了這陣就沒了
4、資源好:投入力度特別大,投入一停就沒了
比如銷售團隊的業績表現,經常有以下幾種情況,樹標桿時一定要小心(如下圖)。
之所以要清理異常情況,是因為這些情況使標桿沒有說服力,因此要提前分析清楚。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相當多的標桿分析,根本沒有對這些異常情況進行分解,而是有奶就是娘,最近誰紅就拍誰馬屁,最后自然無法驅動業務。這是第三個注意點。
第四步:提煉標桿特征
以上三步,確保的是:我們找到的是真高手。找到真高手以后,可以開始研究高手了。要提煉的包括三個方面:
一:高手的基礎特征——短期內無法改變的,先天特質上的差異。
以銷售舉例,銷售人員的:個人外貌、言談舉止、從業經驗、資源多寡、客戶關系親疏……短時間內無法復制,甚至永遠都彌補不了——有的人就是天生招人喜歡,有的人就是天生靚仔,這些是難以復制的。
如果發現在某個領域,高手的基礎特征是高度趨同的,則說明:這個領域只有這種人才能成功!那么后續復制的思路就變了:不是復制行為,而是復制人,找與高手相同基礎特征的人!
二:高手的行為特征——可以學習、模仿、復制的動作。
還以銷售舉例,比如:
上午拜訪客戶or下午拜訪客戶
拜訪客戶時先談產品or先談感情
先給產品試用or先給價格優惠
……
這些動作、話術、行為,是可以復制的。需要單獨提煉出來。如果真的有這種行為的話,可以立馬復制給其他人,提升業績。
三:高手的對象特征——高手是全領域通殺,還是吃特定對象。
還以銷售舉例,有的銷售可能能搞掂所有類型客戶,有的銷售就只擅長搞掂傳統行業老板,有的則擅長搞掂互聯網行業年輕人。
如果發現,高手能全領域通殺,則直接復制人/復制行為;如果發現高手只在特定領域有用。則需要立數個標桿,盡可能多擴展標桿可用領域。
這是第四個注意點,也是避免標桿分析淪為灌雞湯的重要一點。很多人喜歡跟著成功人士的屁股后邊當應聲蟲,總之只要他成功了,放的屁都是香的。這樣不抓重點的做法,只會讓大家迷信所謂“早上四點的太陽”“晚上只睡四個小時”一類雞湯,忽視了真正重點。
第五步:檢驗復制效果
經過前四步,已經有可落地的方案輸出給業務:
要么復制人,擴大優質群體比例
要么復制行動,增加優質行動數量
最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如果復制能成功,則說明真的有效。如果復制不了,就再看怎么抽離真正的業務成功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很有可能業務團隊無法復制,是因為執行力差,不是數據分析沒做到位。所以對執行過程的數據監控,也要做好。
比如:
復制人:招聘進度如何,招聘質量是否達到預期要求,入職后是否如期開展工作。
復制行動:業務培訓是否到位,是否足夠比例到場聽課,是否事后工作按要求進行。
這才是標桿分析的最后一步,做完這一步,才好總結:標桿是有效的/標桿無效,需要其他辦法。
小結
標桿分析法之所以“一聽就會,一做就錯”,大部分是因為:數據分析工作做得不仔細,沒有注意到上邊五個注意點。
1、有的分析師連啥是“成功”都沒定義,就開始大談經驗
2、有的分析師一張嘴“八大經驗”“十大優勢”,看似面面俱到,實則句句空談
3、有的分析師不清理異常情況,結果總被人挑戰“是特例!”
4、有的分析師不提煉特征,總說:“要搞高!”,結果被嘲諷:“你行你上?。∧愀銈€我看看”
特別是上邊第4點。有的分析師做標桿,就知道喊:“你們要做到每天5個新客戶,就有業績啦!”這是典型的說廢話,難道銷售不想做嗎!用什么方法做,說什么話,做哪里的客戶這些才是真正要復制的經驗。
標桿分析法,真正的難點,反而在于第四步,很有可能做得好的,是“贏者通吃”幾乎各個方面都很好。這時候做分析,很容易引發“因果倒置”問題,即:到底是因為他做這個行為才表現得很好,還是因為他很好所以他才做這個行為。這個問題是個很深刻的問題,需要單獨探討。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