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產品專家實操分享:用戶分層模型案例,精細化運營必學干貨02

1 評論 402 瀏覽 1 收藏 15 分鐘

你可能想不到,一個簡單的用戶分層模型,加上一些精細化運營策略,就能讓用戶活躍度「起死回生」。今天,我們來拆解一個豆瓣的案例,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01 用戶分層具體實施流程

1. 獲取分層所需數據

1)確定要抓取的數據項

在確定采用具體的用戶分層模型后,下一步就是要完成數據的爬取,并結合數據爬取結果對用戶進行描述和層次劃分。為了實現用戶精細化運營,首要任務是圍繞模型確定需要抓取的數據項,把數據定義清楚。

以豆瓣的用戶運營案例為例,通過用戶分層模型來分析用戶行為數據,主要關注一段時間內的登錄次數和內容發布次數這兩個關鍵行為來做交叉分析。但僅有這樣的模型定義還不夠精確,至少還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目標用戶范圍界定。如果不明確界定用戶范圍,數據分析人員只能獲取全部用戶數據。對豆瓣這種擁有 1000 萬注冊用戶的平臺來說,數據體量過大會導致處理困難。因此必須想辦法在保證數據參考價值的同時,將數據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2)界定目標用戶范圍與周期

第二個問題是時間周期定義。統計周期到底該設為半年、一周、一個月還是三個月?這兩個關鍵問題都必須明確定義,才能獲取到有效的數據。

基于數據驅動增長的理念,可以運用二八法則,只關注那些價值相對更高,或有潛力成為高價值的用戶。采用這種策略,就可以暫時拋開流失的、沉默的低價值用戶,把資源集中在最有價值的 20% 人群上。

3)提出數據需求獲取數據

面對時間和資源的雙重限制,需要精準定位特定用戶群體。可以只抓取過去一個月內有過訪問行為的用戶,統計這些用戶在 30 天內的登錄次數和內容發布次數,借此找出高價值用戶。

這種方式的合理性在于:過去一個月沒有登錄行為的用戶可以暫時視為低價值用戶;而一個月內有訪問行為的用戶,要么是潛在的高價值用戶(因為最近活躍),要么已經是高價值用戶。

因此,具體的數據需求是:獲取過去 30 天內有訪問行為的用戶ID、這些用戶 30 天內的登錄次數、以及 30 天內的發帖次數。拿到這樣一張基礎數據表后,還需要進行數據預處理,完成數據到模型的映射。

4)對數據做二次處理映射

a. 統計數據分布設定劃分標準

在用戶行為分析中,模型里的登錄次數和發帖次數都有一些抽象的層次描述,如「少、中等、高」等。需要將這些定性描述轉化為具體的數字標準。

通過統計發現以下數據分布特征:

  • 30 天內登錄 10 次以上的用戶占 33%
  • 登錄 20 次以上的用戶占 16%
  • 30 天內發帖 10 次以上的用戶占 19.35%
  • 發帖次數超過 10 次的用戶僅占 2%

b. 將標準應用到數據完成分層

對于關鍵用戶行為采用五段劃分法,從「少、中等、偏上、高」等層次來劃分。基于二八法則,可以將超過 80% 用戶的行為水平設定為「中等」標準。

例如在發帖次數方面,10 次以上的用戶約占 19.3%,接近 20% 的臨界點,因此可以將 10 次定義為「中等」標準,50 次以上定義為「高」水平。而登錄次數作為基礎的用戶行為,標準可以適當放寬,超過 70% 的用戶登錄次數可以視為「中等偏上」水平。

最終得到一個交叉分析表:

  • 登錄次數分為五個區間:1-5 次、5-10 次、10-20 次、20 次以上
  • 發帖次數分為五個區間:0 次、1-10 次、10-30 次、30-50 次、50 次以上

基于這個分層標準,可以采用兩種劃分邏輯:一是嚴謹的數據模型方式,類似RFM模型,對各項指標的中值進行界定;二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經驗判斷,將用戶分為「低價值、一般價值、較高價值」等不同層級。

根據數據表現,最終將用戶劃分為 P1 到 P5 五個層級,分別代表:邊緣用戶、偶爾訪問型用戶、已形成使用習慣的用戶、忠誠用戶和高價值用戶。

02 依據分層制定運營策略

1. 明確各類用戶期望發生的行為

完成用戶分層后,就要針對不同層級用戶制定運營策略。用戶分層是手段,提升用戶價值才是目的。根據用戶行為數據進行分層,制定精細化運營策略,提升用戶價值。

在制定策略時,需要考慮三個層面:

  1. 明確希望各類用戶保持的穩定行為
  2. 確定引導用戶完成的重點行為
  3. 設計用戶身份進階路徑(如從內容消費者變為內容生產者)

2. 匹配運營策略的常見思路

a. 一次性關鍵行為:物質獎勵等

第一類是引導用戶完成某個關鍵的一次性行為,如關注內容源、首次下單、完善個人資料等。對應的運營策略包括:

  • 提供一次性物質獎勵(禮品、福利、紅包等)
  • 賦予特殊權益
  • 設置榮譽激勵
  • 提升精準推薦的準確度

例如,當識別出一位 18 歲的女性用戶時,就不應該向其推送育兒類內容,要注重推薦內容與用戶畫像的匹配度。

b. 最低程度貢獻:達標性獎勵

第二類是期望用戶保持某種最低程度的貢獻,如要求簽約作者每月至少貢獻 20 篇內容,或要求司機每天至少完成 10 個訂單。針對這類期望,通常采用達標獎勵機制:只要達到規定目標,就可以獲得特殊權益、物質獎勵或其他特權。

這種策略在招聘平臺上也很常見,比如承諾企業只要保證在規定時間內響應簡歷投遞,就能獲得特殊的推廣資源。這樣的用戶激勵機制能夠有效提升用戶貢獻度。

c. 長期持續行為:培養習慣導向

第三類是希望用戶能夠長期保持某些行為,如持續瀏覽、使用特定功能、定期購物或持續發布內容。這類策略主要圍繞培養用戶習慣展開,可以從三個方向思考:

1)找到并強化用戶獲得正反饋的核心驅動力:

    • 引導用戶關注優質內容源
    • 幫助用戶建立高質量社交關系
    • 讓用戶體驗到功能使用的便捷性

2)為定期行為設計額外激勵:比如用戶每月購物時提供特殊折扣或專屬福利,通過規律性的激勵機制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

3)設置隨機獎勵機制:在用戶訪問或使用產品的不同階段,通過不定期的獎勵給予驚喜,保持用戶新鮮感。

d. 能力身份進階:專屬權益激勵

第四類是引導用戶完成能力或身份的躍遷,如從普通用戶晉升為內容創作者,或從一般活躍用戶成長為核心用戶。這類策略主要包含兩個方向:

  1. 身份方面的專屬權益:當用戶完成身份躍遷后,能獲得獨特的平臺權益,讓用戶對進階后的身份心生向往。
  2. 能力提升的支持:提供專業指導、培訓資源或輔助工具。就像圖片社交類產品會提供濾鏡、貼紙、內容生成模板等工具,幫助用戶創作出更優質的內容。

e. 提升情感認同:高價值關系培養

第五類是提升用戶對產品的情感認同,這類策略相對簡單,主要包含兩個方向:

  1. 促進用戶建立高價值社交關系:鼓勵用戶在平臺記錄個人成長、分享心情感悟,增加情感投入。
  2. 加強官方與用戶的情感連結:定期組織深度互動交流或線下專屬活動,培養用戶歸屬感。

3. 豆瓣案例的策略匹配與制定

a. P1 用戶:優質內容 push 等

針對邊緣用戶(P1),主要運營策略包括:

  • 定期推送優質內容
  • 通過福利引導關注熱門書影音內容和活動
  • 鼓勵基于熱門話題與其他用戶互動

這類用戶有過訪問行為,說明對平臺內容存在興趣,通過適當的用戶運營,有機會提升其活躍度。

b. P2 用戶:引導內容創造等

對于偶爾訪問型用戶(P2),關鍵是培養其使用習慣:

  • 引導關注持續更新的優質內容源
  • 幫助建立站內優質關系鏈
  • 通過特殊福利刺激內容創作嘗試
  • 鼓勵定期訪問平臺
  • 引導向 P3 用戶層級躍遷

c. P3 用戶:小組互動關系鏈等

針對已形成使用習慣的用戶(P3),重點是深化其參與度:

  • 引導加入興趣小組
  • 建立穩定的社交關系鏈
  • 圍繞個人興趣建立內容關注體系
  • 持續監測其訪問量變化

d. P4/P5 用戶:線下活動等

對于忠誠用戶(P4)和高價值用戶(P5),需要采取更深度的運營策略:

  • 定期組織線下活動,強化情感連接
  • 提供專屬福利和特權
  • 幫助建立更優質的關系鏈
  • 對優質內容給予額外反饋和曝光
  • 放大其內容傳播價值
  • 提升其榮譽感和價值感
  • 考慮通過利益綁定方式深化合作

03 分層運營策略執行與迭代

1. 分階段實施的優先級原則

在實際開展用戶精細化運營時,面對眾多策略選項,需要合理安排實施順序。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a. 機制影響范圍大的優先

優先實施那些一個機制就能影響多數用戶的運營工作,或優先解決用戶基數最大群體的問題。例如,數據顯示 P2 用戶群體基數最大,就可以優先對這部分用戶實施運營策略。

另一個例子是,如果發現某個機制(如引導用戶關注優質內容源或建立關系鏈)能同時作用于 P2、P3、P4 多個用戶群體,就可以優先啟動這個機制。這樣能以較小的成本獲得較大的收益。

b. 避免復雜項目并行

避免同時啟動多個復雜度高、鏈條長的運營方案。比如針對 P4、P5 用戶的線下活動已經需要較高運營成本,這時就不宜同時在其他用戶層級上開展復雜的榮譽激勵項目。否則容易導致資源分散,影響各項目的執行效果。

c. 運營策略可監控可評估

互聯網運營的重要原則是確保每個策略都可以被監控和評估。如果無法評估效果好壞,就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在策略上線前,就要想好評估方式和標準。

2. 快速檢驗策略效果得出結論

在數據分析和用戶行為分析的基礎上,快速驗證比完美方案更重要。要始終保持強烈的目標導向意識,策略實施后要跟進到底,得出明確結論。

即使某個策略被證明無效,這個發現本身也具有重要價值。因為在增長黑客實踐中,找到正確方向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嘗試和驗證。關鍵是能夠快速檢驗出哪些策略無效,及時調整方向。

通過這種方式,即便是在人力資源有限(如只有一個人)且時間緊張(兩三天)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完成從數據獲取、模型建立到用戶分層,再到針對性運營策略的制定。最終找到一個價值杠桿點,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用戶價值提升。

用戶分層運營貴在準確識別用戶群體特征,快速建立可執行的分層方案,創造持續增長的運營價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數據分析和策略匹配,依然能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分層運營體系。

只要堅持以結果為導向,保持高效驗證和持續迭代,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產品的運營方向。

本文由 @小黑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豆瓣作為一個文化社區平臺,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豆瓣的產品團隊決定實施用戶分層模型,以實現更精準的運營策略。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