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轉行與進階之路:實戰、反思與破局
本文主要圍繞產品經理轉行的難點、所需的實踐練習、面試心得以及職業發展中的 35 危機等內容展開?!稗D行與進階之路” 概括了文章的核心主題,即如何進入產品經理行業以及在行業內進一步發展;“實戰、反思與破局” 則突出了文中強調的通過大量實踐、不斷反思總結來突破困境、實現職業成長的關鍵要點。
憑什么會覺得轉行做產品經理單靠看幾本書、看幾段視頻,學一些狗屁的理論課就可以做產品經理,就可以轉行成功了。需要的是無數的刻意練習,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理論體制,同時熟練的思考能力也已入職之后能不能順利轉正的關鍵點只是簡單地做一些課后練習是絕對不夠的。
第一點就是要知道該練什么,有興趣的可以看我上篇文章,一篇完整的產品知識架構。
第二點就是理論課的意義在于指導的行動,得動手去做。懶人很多,真的很多,我也是其中一個。還有一種更可怕的就是懶得動腦懶得思考。沒有思維的產品經理就算是跟著做,也是無腦的照著做,理論課只是告訴一個結果,要怎么做,但是為什么要這么做?就需要多多動腦思考了。這些理論是很多前輩在之前的工作中無數次實踐和時間上的精華,很多東西沒有經歷過,又懶得動手去做,自然就無法深刻理解了。動手實踐,去思考、反思、總結、復盤,這個才是學習的關鍵。而且在面試中,沒有人會去聽講那些空洞的理論知識。面試官更關心做過什么?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么做?做的結果是什么?
第三點,練習的核心是反饋機制,這也是很多自學中最難的,自己做完了不知道對還是錯,不知道自己做的夠不夠專業。還是建議找找行業大佬指導一二,把做完的東西給他看看,讓他幫找出問題并執政。反反復復的修改這個才能讓的每一份工作從幼稚的逐漸成熟。如果想報一個培訓班,全是理論課,作業都沒人給看,或者只是效能性的點評一下,沒什么效率的,就和大學的水課一樣,到點上下課,就比如買的錄播課程,理論課程只適合已經在職的產品經理,工作中有大量的實踐,但是缺乏理論知識的指導,學理論課馬上就可以引入到實際工作中。但是對于產品小白想入行,真的很難過程也很慢,像我之前投簡歷投了兩個月,根本沒有面試,哪怕跟著做了幾個項目,他們更多看中的是這個垂直行業的經驗,還有就是工具人,比如產品助理、專員很多招聘崗位寫著,要求會3D文檔輸出,能繪制精美的原型圖,接受UI/UX轉行,還要客戶培訓,面試造航母工作擰螺絲。
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的產品小白在轉化之前是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離職兩個月了,之前的工作經驗太過垂直而且經驗少,現在也還沒找到工作,我覺得我的經驗繼續這個行業的話后期轉型很難,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的產品小白在轉行之前都會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不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我害怕我一直堅持做的事到最后拾不到好果。花大把時間和工作經歷在這個產品上,能找到合適工作?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年齡、學歷、基礎,對,現在還有英語水平要求了,很多產品都做海外市場了……
還有我對于面試有一些心得:
因為現在行情也差,投了N多簡歷沒有回應,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有去找一些原因,找一些針對性補習,但是還是投不出去。很多行業大佬都說投簡歷得這樣:
- 簡歷OK不
- 簡歷和用人公司得相匹配
- 需要根據公司調整簡歷,多總結多分析
在這里深度下
- 對于初級產品經理和助理的考核標準就是能把一個需求從業務方承接過來到需求梳理再到需求的執行落地最后和研發測試根據上線準備完整流程,能獨立做到這些并且只是輔助產品經理去達成目標。
- 中級產品經理的話得是作為一個產品線的一個主產品負責人,相對來說是一條完整的業務線但是也不是可以帶人的層面。
- 高級產品就是一個高管了需要帶領團隊,小團隊或者大團隊也是有一定的精力去投入到這個團隊甚至公司盈利層面。
對于我這種剛出來的應屆生工作經驗不足,以及一個職場新人來說缺乏實戰經歷,一個崗位最多招一兩個,一天能溝通上百次實際能收到簡歷也有幾十份,那怎么從這些簡歷中脫穎而出成為那個幸運人,本質還是得回到核心問題,大環境改變不了工作找不到那就只能一直找,還是只能從自身問題去改變策略,說白了卷,半夜兩三點投簡歷的都是焦慮,正常投簡歷都是八九點乘著面試官上班前置頂一番
其實不用太在乎在過程當中做了什么事情,因為我覺得做的這些過程在一個新的職位上是沒有辦法復用,能夠復用的只有方法論,對于這種刨根問底問業務的多半問的深了都有點套經驗。還有就是公司對候選人的對于工作不同年限的候選人要求是會不一樣的。
如果是一個1-3年的候選人,第一就是看學歷,就是這個公司的門檻,很多簡歷過不了就是卡在這了。第二就是工作經歷,還是可能會去看一下實習經歷,上一家的項目經歷是符合來面試公司的一個業務的匹配度,就是雖然說你是個新人,但是起碼能夠負責一個核心模塊,能夠拎得起來,不需要產品經理也能夠獨立完成。
第三點是產出成果,比如說在一年兩年的工作當中:
第一你拿到了什么結果?
第二你拿到這個結果你形成的方法論是什么?
第四點就是說 1 ~ 3 年工作中做了一些執行,比如說0-1主導這種也不是很現實,說出來也沒人信嘛更多的還是執行。那在執行的過程當中需要看到的是,雖然做的是雖然是執行工作,但是你不是一個工具人,你不是只會掛原型輸出PRD 的產品經理,不管是做erp還是做crm,對于這個行業本身的發展趨勢認知,對這個行業業務需求重點的理解在哪里?業務痛點在哪里?然后如果還想在這個行業的話,未來還有些方向可以做,解決了業務上的什么問題,這個就是所謂的業務思考,不是一個說了你去做功能輸入PRD,做原型圖這種操作層面的事情,首先說實話,誰都能做,誰不能做的問題,而且 1 ~ 3 年產品經理做的事情都是類似的,能夠給你的業務都是基于你現在能做到哪些層面。
針對于方法論模塊,可能是考量說一開始接到這個需求,從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業務層面,然后一方面可能就是做事的層面,那業務層面的話就是可能會考察你怎么樣理解這整個事情,怎么樣梳理這個事情,然后那如果要是從做事的方面,是不是就會考量說是多部門協同,然后能快速推進一個事情拿到結果。
在產品或者是項目經驗當中
第一你是什么角色?
第二你做了哪些事情?
第三,中間遇到的困難是怎么處理的?
第四,你是怎么去做需求分析的?
第五,你是怎么去管理需求的?
第六,你是怎么去判斷業務需求的價值的?
第七,你是怎么去處理內部協同的?
第八,你在遇到內部協同,對于客戶的一些無理要求的時候,是怎么獨立去應對的?
第九,你是怎么去衡量你的結果的?
這就我總結的一個方法論……
再談談產品經理的35危機,看多了這種帖子心里有會想要不要進門。
其實想下為什么有年齡危機,并不是說單純從年齡上來看,年紀大,跟多是職業發展匹配不上年紀了。年紀越大在職場的競爭力會很大,到達一個瓶頸了,在職場的5-10年成長是比較慢的但是年齡是一直在增長的;職場上拼的就是“性價比”,資本家考慮怎么用更好的人去匹配更合適的人選。現在的大學生一茬接一茬地涌入職場,要是不想和那些埋頭苦干的“牛馬”一樣,那就得想法子騎上“牛馬”,要么努力混進管理層,要么在公司的架構體系里有點真本事,這樣才能出頭。
本文由 @禾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