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坐班與1億家一人公司

0 評論 475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的當下,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

01.

下午隨筆寫了幾條AI體感,沒想到反響這么強烈,尤其對于「一人公司」,有十多位小伙伴私信探討。

可能跟敝司是一個不坐班的小組織有關吧。

02.

古典互聯網和AI互聯網,二者最本質的區別:一個培養個性化的消費力,一個培養個性化的生產力。

AI毋庸置疑是一場生產力革命,你可以吐槽它粗糙、難用、進化慢,但你不能真的抗拒它。

個人體感,國內各家(文小言、豆包、Kimi、通義、天工、星火等)差距并不大,基本到了及格夠用狀態。

在AI在碼字、文檔、圖片等環節,已經達到入行1-5年員工的水準,在部分跨領域價值更顯著突出,令人驚喜。    

每個人擁有一個高效的個人助理,在2-3年大概率會發生。

03.

以個人寫稿為例,大模型在資料收集、行業常識、提綱設計、錯字查證、思想提煉、黑話翻譯、速記聽寫、會議紀要等等場景,都有可取之處。

作為一個主編助理,它寫初稿的能力,是基本合格的,最重要的是它聽話、便宜、高效、隨叫隨到、不需要睡覺、沒有情緒啊,算上這些簡直天選之子。

資質稍微差點的入門學徒,在AI面前,已經幾乎沒有競爭力了,這很可怕。

04.

AI初稿再加工、AI初版再修改、AI初圖再優化,會創造一種全新的工作流程。      

對于老鳥來說,AI等于高性價比生產力,是一人公司一人團隊一人乙方的神器,甚至會創造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

05.

今天的職場,彌漫著N多股無形的壓力。

大環境的寒氣吹到了每一個崗位,每一個鏈條的錢都開始難賺起來,小公司生存岌岌可危,中型公司更艱難一些,不好掉頭現金流壓力更大,巨頭雖然通過厚切賺錢,但后臺部門也在對中臺前臺進行激烈管理博弈。

加上各種形式主義、山頭文化、表演匯報,不舒適是正常的,逃離組織(獨立生存)成為CEO以下不可描述的最大公約數隱形訴求。

06.

出來創業?不可能的。

傳統的拿融資、大組織、陣地戰的創業,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了。拾起初中學的資本論,再帶上點玄學感,你會發現,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是那么奇妙。    

AI生產力的高速進化,一定會涌現出新的生產關系,同時這種生產關系,也會反推AI在每個縫隙落地生根。

因為AI工具的成熟,一人公司正在成為可能。

07.          

這種新型創業形態,有幾個典型特征:

  • 小而美,有圈層的使命,有邊界的欲望;
  • to C知識IP化,to B經驗服務化;
  • 不坐班,沒有辦公室,甚至純數字化辦公;
  • AI輔助大部分交付和日常工作;
  • 一人公司之間的聯合報團,互為上下游關系;
  • 依賴成熟的服務商體系(工商財稅等);
  • 由一人公司升級為小組織,但很難再進一步;
  • 身體可流動,主業需穩定;
  • 底層安全感來自AI實踐中的不斷學習力;
  • 小富即安,生活觀事業觀點燃更多人;

08.    

對于百度、字節、訊飛、智譜、昆侖等大模型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

提供to B和to C的AI服務,在這個交界處,開始模糊了。

這個群體有多大,還不太好說,但極有可能,在各種細分的AI應用,他們是先進分子,是產品口碑的關鍵因子。

還有極其隱形的變革點:因為這個群體的存在,AI不再是「訂閱制定價」,而是「雇傭制定價」,因為他們付費的對標是真人成本。

09.

回到更廣的就業大局,存在兩個極端:

一是不會用AI的年輕人,更難找工作了;二是會用AI的年輕人,入門就能拿到更高待遇。

管理者們,也要考慮重新定義各種崗位、流程以及價值體系了。

10.

不敢想象,未來真出現1億家個人公司,會是一種什么局面?

究竟是AI給老板打工,還是老板給AI打工?

可憐的碳基人,你想不明白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巨頭財經】,微信公眾號:【巨頭財經】,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