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體驗:做“體驗”之前有必要先成為一名“幼師”
“客戶體驗之基,幼師情商啟示?!?在追求卓越客戶體驗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專注于技術與流程。然而,一個新的視角悄然浮現:幼師的情商或許蘊含著提升客戶體驗的關鍵密碼。
品牌和企業越來越重視”體驗”這一關鍵因素。
然而,當我們談及體驗設計和管理時,往往會聚焦在技術手段和流程優化上,卻容易忽略其中最根本的心理基礎:
“情緒的感知與回應能力。”
如果說體驗是一門藝術,那么情緒感知力就是這門藝術的調色盤。
最近一個令人深思的觀察讓我意識到:在正式投身體驗工作之前,也許我們需要先具備”幼師式”的情商。
產生這個類比想法是源自于,我最近刷短視頻看到“黃子韜和徐藝洋”的互動。
黃子韜以其直率、真性情而聞名,有著一點就燃的”??白磷人格”。
然而,當面對這位性格鮮明且情緒豐富的藝人時,徐藝洋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緒管理能力。
她的應對恰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幼師——既不過度迎合,也不會毫無溫度,而是以一種柔性的方式包容著對方的不安與隨性,同時適時給予正向肯定和引導。
這種情緒價值的給予如此自然,以至于黃子韜在互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狀態。徐藝洋就像一位”全年無休”的高級幼師,讓每一次互動都充滿溫度和默契。
這種”幼師式”的情商,本質上是一種極其寶貴的能力。
為什么是”幼師”呢?
因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是最直觀、最日常的”情緒管理”專家。
圖. 幼師資格測試項目
與成人不同,幼兒的情緒可塑性強、變化快,且難以用語言清晰表達需求。
比如,一個六歲的孩子在教室角落默默皺起小臉時,經驗豐富的幼師能敏銳捕捉這一細節。
她會輕輕走過去,半蹲下與孩子保持同一視線水平,用柔和的語調問:”你還好嗎?是不是想你媽媽了?”
這種能力本質是通過反復觀察,將每個微小信號與潛在的需求或情緒關聯起來,逐漸發展出一種高度發達的”情緒雷達”。
“在體驗設計中,這種情緒感知力同樣重要。”
客戶也不總是能用語言精準描述自己的感受,許多負面情緒如焦慮、期待落空或不滿,往往通過細微的表情或行為透露。
如果我們像幼師般,去細察客戶的體驗軌跡和情緒暗流,就能在情緒”爆發”前及時介入。
以高端酒店服務為例,優秀的禮賓人員會根據客戶面部表情、言語停頓及微妙語氣,預判其真實需要,通過適時的場景布置、音樂選擇或問候方式,讓客戶感到被理解與關懷。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體驗本質上是一種感知和感受的過程。”
客戶在體驗某個產品或服務時,不僅通過理性判斷(如價格、功能、效率)來評估價值,更是通過內在的感受和情緒共鳴決定對品牌的態度。
在體驗經濟時代,僅靠標準化服務流程遠遠不夠。
從優化使用者界面到重塑客服話術,從調整空間設計到選擇背景音樂,背后都是為了激發客戶的愉悅、放松和共鳴感。
當我們以幼師的心態去審視客戶,在體驗流程中注入溫暖、理解和共情,創造出的體驗便不僅是指標的提升,而是人與人之間更有溫度的連接。
當我們在行動前,可以先問問自己:
“如果客戶是個尚不會清晰表達需求的孩子,我會如何照顧?”
這樣思考,就能使體驗設計回歸人性本源,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和商業價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龍國富】,微信公眾號:【龍國富】,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