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 GPT崩潰后,全球學術水平瞬間回落五年
當Chat GPT突然崩潰,全球學術界似乎瞬間倒退了五年。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和影響,揭示了現代學生對人工智能工具的深度依賴,以及這種依賴如何改變了學術寫作和研究的面貌。
12月12日,話題“Chat GPT崩了”登上熱搜,引眾網友哀嚎不已。
有意思的是,在話題評論區里哭得最大聲的群體并不是靠Chat GPT做表格、分析數據的打工人,而是平日里專注明星資訊、電競新聞的清澈大學生。
只因為12月剛好是不少高校的期末季、論文寫作季,Chat老師選擇在這個時候玩失蹤,只怕會讓不少大學生過不好年。
01 Chat GPT 年輕人的第一位賽博私教
從2022年11月上線3.5版本那天算起,Chat GPT已經陪伴了全球用戶兩年時間。
在這段日子里,GPT不僅完成了3.5-4.0的版本升級,學生們也從沒聽說過人工智能的小白用戶蛻變成了AI工具老鳥。
對那些自上學起就用GPT完成作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所有的學習、復習經驗都是和AI共生的。倘若這時候直接把工具從他們的手里抽走,這些人勢必會兩眼一抹黑不知如何是好。
“對不起,我是在它出生后才開始做科研的,就像先有馬、后有車,我會開車卻不會騎馬一樣。”在新周刊的文章中,某留學生如此說道。
尤其是到了期末季,學生們對GPT等AI工具的依賴還會更上一層樓。
畢竟復習資料要抓緊整理,不溫習知識點的話卷面分數大概率會很難看;平時作業也要按時完成,不能準時交付的話平時分也會被被扣一大截。
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理工科的小雪表示,使用AI工具已經成為了自己和身邊同學的學習日常。
在效率層面,有GPT幫助后他們僅需要一周時間,就可以搞定一份包含示意圖的7000字期末總結。所以每到期末季、考試周的時候,同學們往往會眾籌訂閱GPT的會員服務提升效率,大家都笑稱這是“為科技付費”。
02 高校老師苦AI味久矣
站在老師角度去觀察2022年以后的學生狀態,我們就會發現“AI味”這個詞成了避不開的話題。
在澎湃新聞的報道中,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王教授表示,現在那些需要學生獨立思考、進行采訪后再上交的作業往往會充斥著一股“AI味”。
這些作業雖然文筆不錯,結構也算規整。但只要仔細一看,老師就會發現內容大多是“車轱轆話來回轉”壓根沒有學生本人的觀點和人文關懷。
這種情況正對應了牛津大學出版社所選出的2024年度詞匯“腦腐”。
雖然AI在加快作業撰寫效率的同時規避了錯別字、病句等問題,但它也替學生們省略了深度思考環節,進而用傻瓜式的一鍵操作腐蝕了他們那寶貴的原創能力、思考能力。
回望AI的發展進程,王教授發現GPT剛剛誕生的時候,學生們大多是通過它來潤色自己的作業。但隨著技術的升級和用戶依賴心理的養成,現在一旦脫離AI工具,很多學生幾乎會失去自己原有的“原創寫作”能力。
如果說王教授在面對AI時從心底感到了一絲無奈,那么遠在大洋彼岸的維多利亞·利文斯通(Victoria Livingstone)則更顯激進。
在傳統的教學模型中,老師會向學生不斷拋出問題、指導意見,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動態處理教學計劃。但自從AI出現后,或者說學生們開始大范圍使用AI完成作業后,維多利亞·利文斯通就總是在批改作業、筆記的時候認為她得到的反饋來自于機器,而不是那些活生生的孩子。
說感到被忽視也好,說對這些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也罷。
閱讀了大量由Chat老師榮譽出品的作業后,維多利亞·利文斯通最終選擇放棄自己那長達20年的教師生涯,并在《時代》雜志上將自己辭職的原因歸咎于AI的出現,以此來試圖喚醒那些沉迷于“一鍵生成作業”的孩子們。
03 高校與學生打響AI攻防戰
維多利亞·利文斯通錯了嗎?
她不過是不想見到學生們因偷懶而荒廢學業,甚至主動放棄“思考”這一核心技能。
用AI寫作業、學習的學生們錯了嗎?
他們不過是想讓繁重的學業輕松一些,想要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高的收益。
由于學習本質上就是一場“反人性”的修行,所以上述二者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一場以“AI”為主題的攻防戰,也勢必會在全球高校中先后打響。
舉個例子。
學生們為了能無痛拿到畢業證書,一些人在面對“論文關”的時候就會用AI走捷徑,讓它來代筆開題報告、內容大綱等。市面上也因此出現了相應的黑色產業鏈,大批投機者趁著AI的“技術東風”建立了論文工廠。
“不用管質量,用AI寫,萬字論文一下午就搞定了?!痹谛戮﹫蟮膱蟮乐?,一位寫手如此說道。
校方為了晴朗學術氛圍,避免AI代寫成為學生的共性問題,也一定會推出相應的反制措施。
像是除引進AI檢測工具外,天津科技大學還明確規定了查重結果不得超過30%,AIGC內容生成比例不得高出40%;華東師范大學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出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學生使用指南》也明確規定學生在使用AIGC時應進行標注,且AI生成內容不得超過全文的20%。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已有眾多海內外高校指定了學生的“AI使用條例”。但校方對AI的態度卻遠稱不上“完全反對”,那些指定規則的人只是希望能減少學生用AI走捷徑的現象,對于那些升級日常學習效率的用法,校方還是會表現出歡迎態度。
像是復旦大學的教務處負責人就曾表示,AI技術發展到今天,那些禁止學生使用AI的做法不可能也沒必要。AI可以充當學生的潤色工具,去提升作業、論文的質量,但不能成為核心內容的制作者、創新者。
它在今天乃至未來的角色定位,都會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而非他們的“私人槍手”。另無論技術如何發展,AI都不能奪舍人類的“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因為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避免陷入AI制定的“劇本”而無法自拔。
參考:
澎湃新聞:ChatGPT發布兩周年,“大學生的作業里充滿了AI味”
新周刊:這屆大學老師,已經快被AI作業逼瘋了
新京報:臥底“論文工廠”:剽竊論文、編造數據,寫手用AI生成廉價論文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互聯網那些事】,微信公眾號:【互聯網那些事】,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