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組織目標達成的驅動力及影響因素——如何制定銷售目標「9」

0 評論 258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過去寫過三篇涉及銷售目標制定的分享,一個是從純粹的理論層面來看如何制定目標的過程,一個則是針對一些目標制定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如何應對,一個則是嘗試解讀目標與過程管理之間的咬合性。本篇,我嘗試從目標決策時最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及如何規避來分享一些自己的觀察和經驗。

目標決策最容易出現的偏差是兩個,一個是過度自信,一個是過度精準。

過度自信,其核心是因為決定銷售目標的第一責任人和最終決策人是公司的最高管理層,而他們往往都是“樂觀主義者”。

一方面,作為高層,他們總會面對“歸因謬誤”的挑戰,潛意識將成功歸因于個人的努力行為,而習慣性地忽略了成功當時的市場環境、客戶發展階段、競爭環境和團隊狀態等客觀因素,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努力帶來了當下的結果,并且,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降低其他協同團隊在成功中所付出的努力。這種潛意識也促成了他們自我評價的主觀性,并因為這種主觀性,讓公司的最高管理層產生了“達爾文式的樂觀主義”,越成功越自信,越自信越樂觀,越樂觀越成功。這是一種生而為人的自覺,并無對錯,甚至說在人類進化史上,進化也最終選擇了樂觀的人,但是這種心態會帶來一種決策偏差,就是“過度自信”偏差。

過度自信,除了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通常也會對未來過于自信,這種“過度”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 第一種形式是管理團隊對于實際上無法控制的未來事件,往往會在理論上給出非常樂觀的預測,比如市場趨勢、宏觀態勢、收入目標、市場覆蓋率等等;
  • 第二種形式通常會被稱為計劃謬誤,尤其是表現在對完成某個計劃的成功率預估經常過度樂觀。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不一定想到可能導致計劃失敗的所有原因,樂觀主義者往往會忽略成功是需要許多有利條件的配合的,而一個小差錯就可能會使一切偏差軌道。

過度精準,則是在預測過程以及預測結果的描述上過度精確,因為最高管理層對自身的能力和經驗深信不疑,這導致他們非常容易落入“經驗復制”和“路徑依賴”的陷阱,特別是當我們已經高估了自己對未來事件的控制以及計劃成功率的預估時,我們會更加信賴過去的成功邏輯,在銷售目標的制定上,我們會采用過去的人效、轉化率、市場影響力、客戶簽約周期等數據,完全忽略預測對時間性和環境不確定性需求,默認為各項條件和影響因素的細小變化對預測過程不可能造成破壞性影響。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銷售漏斗的預估以及新人產能周期的預估,因為這兩個數據,是對銷售結果和目標達成有著絕對的影響因素,他們的細微變化,都會使銷售目標的達成結果產生巨大的波動。

也正是因為“過度自信”和“過度精準”的偏差影響,才導致我們在銷售目標制定這個問題上,會出現目標牽引機制的失靈,導致管理層和執行層在接受目標以及執行目標的過程中,產生“瞎定目標”“不切實際”的負面評價,更嚴重的則會破壞銷售團隊的士氣和組織凝聚,進而影響整個業務的價值交付。

這里,我們先拋開公司經營的壓力以及只有完成目標才能一起上岸的客觀原因,從如何改善這個決策偏差的角度來看,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建議一,我們要分清“創造未來”和“預測未來”的區別。因為創造未來需要樂觀,預測未來時的樂觀卻可能致命。

菲爾·羅森維給出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區分方式,我們必須區分出能夠影響的未來和不能夠影響的未來,一方面,我們在創造未來,這些是我們能夠影響的未來,另一方面,我們在預測未來,這些則是我們不能夠影響甚至于只能被動接受的未來。

基本上,所有公司內部的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包括資金、人員、組織以及團隊形成的企業價值鏈,這些都是在一個明確的愿景下,可以影響以及創造的未來。比如,我們如何控制生產成本、如何提升研發效率、如何改善供應鏈、如何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形成創業狀態下的企業文化和團隊士氣等,這些我們可以通過樂觀主義的態度和謹慎的規劃,配合明晰的愿景并鼓勵團隊實現突破性增長。

相反,在宏觀環境、政策影響、市場規模、競爭對手的反應、當下的客戶需求變化及社會人口及消費行為變化等方面,這些則屬于不可控變量的預測,我們要盡可能站在中立的角度、基于當下掌握的信息,去針對這些不可控變量進行客觀的、適應性的、靈活的評估,對這些保持樂觀就屬于相當自欺欺人的行為了。

建議二,謹慎樂觀,而不是“分析癱瘓”和“風險禁錮”。

在大部分管理情境中,我們會發現高層總在嘗試讓我們相信目標的明確性、路徑的可達性、執行的堅決性,而且也總會聽到“起而行動方能平定心中惶恐”之類的行為準則,這不是雞湯,反而是正確的選擇,因為外部環境瞬息萬變,我們沒辦法等到萬事俱備,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采取樂觀的態度快速行動,是遠勝于“分析癱瘓”和“風險禁錮”這兩個糟糕選項的。

年度銷售目標就是明顯的例子,因為預測與目標之間的緊張關系從來都是無法被解決的問題,銷售管理層、執行層會基于部分客戶的反饋以及部分銷售人員的反饋,認為銷售預測不足夠準確,銷售目標不足夠有效,激勵制度不足夠合理,整個過程還需要更精細的數據收集和市場判斷,需要應對競爭對手的產品優勢和客戶側的需求變化,然后,公司開始了翻來覆去的討論和溝通,開始了深度的分析和風險的評估,足足過了2個月,整個討論過程引入了更多的銷售甚至協同團隊,信息變得更加龐雜,組織需要解決的卡點問題如同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而最終,我們只不過浪費了2個月的時間,帶來了更多的報表、數據、無效會議和低效溝通,以及團隊疲態,除此以外,結果似乎就是整個團隊甚至整個系統的積極性被嚴重抑制。

  • 分析癱瘓,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為了精細化分析而分析,引入了太多的因素,不分輕重,不分主次,不看時間因素的影響,似乎覺得信息越多越好。這是嚴重錯誤的行為,任何銷售目標制定以及管理情境中,都需要杜絕這種分析方式。解決方案其實很簡單,業務價值交付鏈路圖畫出來,放在黑板上,綜合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客戶以及競爭對手需求,明確一個階段內的關鍵分析指標,就盯著他做,夯實了基礎,在下一個階段才可能往上繼續迭代。
  • 風險禁錮,顧名思義,就是因為風險太多而躊躇不前,如同手腳被束縛,這在銷售管理中是非常糟糕的選擇,特別是在決策層針對業務策略進行制定和執行的時候,前怕狼后怕虎,立在原地不動,生生失去了最后的安全時間。解決方案其實也很簡單,民主集中、充分討論、詳細解讀、嚴格執行。目標制定根本不需要討論,而策略永遠不會是全員討論的事情,通過關鍵角色、非官方關鍵崗位、核心銷售團隊的少部分人針對目標達成路徑進行充分討論,形成方案,對下逐層進行解讀,對一線BD要求嚴格執行,通過績效考核和激勵制度樹立標桿,清理“野狗”,讓整個團隊快速脫離“坐而論道”的場景。

PS:其中,規避風險最重要的一個動作,就是銷售團隊以及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組織能夠做到“就事論事”,一事一議,快速閉環,不要碰到問題就反饋情緒,遇到溝通反饋心態。

作者:運營的不惑屋,公眾號:運營的不惑屋

本文由 @運營的不惑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