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本地,尚未成熟
從招聘到相親,再到外賣和團購,快手不斷探索本地生活的可能。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復雜的市場環境,快手的本地生活服務是否能夠成熟發展?
“快手本地生活沒做了嗎?認領個門店五天都沒有動靜,想著這個業務線是不是拆了?”近段時間,一位快手本地生活員工的社交媒體上,出現了這樣一則留言。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至少在三季報、雙十一這樣的重要節點,快手仍講述著本地生活的故事。只是,相較于上半年,講故事的頻率已有所放緩。
曾幾何時,互聯網是機會主義者的熱土,但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現如今但若有一絲確定性的機遇,相關與非相關的玩家都將涌入其中,比如AI,亦或是本地生活。
快手、小紅書這類急于改善商業化基因的玩家,上一個盯上的是電商。不過,電商覆蓋的是“最大公約數”,更細分、碎片化的需求,則需本地供給加以承載,畢竟無論是夫妻小店,還是足浴桑拿,線下實體總能精準對接特定群體的獨特需求。
艾瑞咨詢預計,2025年國內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將突破3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6%。本地生活逐漸成為了電商之外,玩家們又一爭鋒相對的領域。
這其中,快手的故事值得研究。盡管體量不及針鋒相對的美團、抖音,但縱觀這些年,從布局本地招聘、相親市場,到試水外賣,再到加深與美團的合作,快手不斷出招,步步為營。
正如邁克爾·波特所言,“競爭戰略的核心不是消滅對手,而是創造不可復制的競爭優勢?!毕噍^于兩大巨頭,快手雖有其獨特之處,但缺乏基建、本地基因較弱、地域發展不均勻等問題,亦在局限快手,使其在這場本地生活戰役里的角色,逐漸趨向配角。
一、快手踱步本地
從藍領招聘到相親這類“老鐵生意”雖堪稱招牌,但招聘、相親原本都是線下最傳統的業務,老鐵們的需求簡單直白,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包裝,因此快手的打法也算是簡單粗暴——通過直播聚集鐵子,把用戶從線上流量池帶到線下服務。
面對招聘、相親這種垂直服務賽道,快手用直播打江山固然算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打法,只是僅靠直播,并不足以應付團購、外賣這種宏大場面。
早在去年,快手便已端出本地生活小程序,并將團購、外賣業務融入其中,但彼時的節奏仍屬小步試水,無論是入駐商家數量還是流量傾斜方面,都還未建設完全。而今年以來,快手本地生活似乎踩下了油門。
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600%;日均支付用戶數同比增長超50%。亮眼的數據其實與基數密切相關。結合快手去年本地業務仍顯稚嫩的背景來看,高增幅更多是基于去年的低基數,并不意味著太多實質性突破。
而事實上,現階段的快手,正面臨著互聯網企業普遍的“本地化難題”。作為互聯網玩家,快手的優勢在流量、用戶活躍度,以及內容轉化上。當其真正走到服務本地商家與顧客這一步時,難免有些“水土不服”。
今年10月,快手用戶藝陽在快手刷到了一則本地鹵味店的外賣廣告,畫面里的土雞爪、鴨頭看著色香味俱全,勾得他口水直流,隨即點了單。
然而,當他興沖沖等待外賣時,一連串的糟心事接踵而來——商家的電話怎么打都沒人接,信息也沒有任何回應,外賣也比預計送達時間晚了20多分鐘。更離譜的是,廣告宣傳的商家,和送餐小票上的店鋪名對不上。藝陽咨詢平臺客服,后者也只是用官方套話和稀泥。
這種情形并非個例。一位快手商家表示,秒殺活動雖然帶來了大量訂單,但其將其提現時,賬號卻遭到了限制。對此,客服要求其提交店面監控視頻,以證明顧客在店內核銷。
然而,該商家只在店門口裝有監控,店內并沒有,而當其將店門口監控提交后,申訴被駁回,理由是核銷時間與顧客進店時間不匹配。“客人進店是需要挑東西的,不可能進門就直接核銷,我們也會提供商品送上門服務,但快手一直雞蛋里挑骨頭,抓著顧客出門沒拿東西和核銷時間不匹配,卡我們提現?!?/p>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入局快手的服務商之所以比較少,一方面是覺得快手用戶群體消費力較低,另一方面則是覺得平臺側重點不夠突出,投入不夠堅定,還需要進一步觀望。
互聯網玩家追求規模化、高效率和低成本,追求輕資產快跑,但本地服務卻需更“重”,畢竟商家審核、信用管理、商品配送等環節,都剛需本地團隊來支撐。因此,將本地化鋪開所需的成本和精力,有悖于互聯網平臺的本能——“高大上”的答案,解決不了“臟亂差”的問題。
其實,于平臺而言,搭建當地團隊并不是難如登天之事,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轉化本地門店,從而將本地供給轉化為平臺供給。而現階段絕大多數本地門店,都被美團手拿把掐。
對此,抖音通過短視頻模式與巨大的流量場與之抗衡,快手雖特性同抖音類似,但體量、身位均不占優勢,自然沒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決心,而是選擇做強者的朋友。
二、做美團的朋友
縱觀現階段快手的團購優惠板塊,表面上是本地商家的熱鬧集市,覆蓋范圍不小,細究商品來源,幾乎都標注著“本商品來自美團”??焓直镜厣?,儼然成了美團的流量“分銷商”,甚至可以說被美團“奪舍”。
回溯源頭,快手與美團的合作始于2021年,小程序接入一度被視為一次優勢互補的試探。而今年下半年,在抖音本地生活如火如荼的攻勢下,快手與美團的關系從“牽手”再度升級為“互相投懷送抱”,喊出了“百城萬店”的口號。
究其所因,美團雖在本地領域根深蒂固,平臺內部亦有店播帶貨,但其常年工具化的角色,導致其缺乏內容基因。而流量到店的打法,恰是美團本地生活這些年筑起的堅固護城河難得的軟肋。而對本地基因、基建缺乏的快手而言,當美團的兵,也算是讓自身留在本地生活牌桌上,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只是,現階段試圖入侵本地生活的流量玩家,遠不止快手一家。早在去年,小紅書便已推出探店合作計劃,并在前段時間為餐飲團購業務擴城;高德同阿里本地生活一起搞事;視頻號亦推出本地生活商家入駐政策,為后續埋下種子——流量巨頭們盯上的,早已不是蛋糕,而是每一粒蛋糕屑。
作為探店巨頭的抖音生服,也在日前表達了明年將在現有基礎上,加碼探店。由于有探店寶在內的工具,探店這種看似草根的創作形態,已經產品化。
面對諸多流量平臺,美團“選妃”最終敲定了快手,背后另一重的原因,可能是下沉。
對抖音、美團而言,高線城市的大規模戰役固然重要,但下沉市場的巷戰更具增量價值。畢竟本地生活服務,對供給、需求兩個維度均有要求,這也導致目前本地實體較為豐富繁榮的區域,往往也是本地生活發展較好的區域。
只是,這塊容易得手蛋糕,現階段早已被瓜分,卷無可卷。而玩家們想要再上一個臺階,就必須得去攻克不容易、過往不愿去啃的硬骨頭。
而相比“高高掛起”的小紅書,快手有著更濃厚的下沉血脈。盡管小紅書擴城后,錨點已從一開始的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逐漸下探到惠州、臨沂等三線城市。但對于美團而言,三線城市過往早已覆蓋,遠遠不夠下沉。
一位快手本地生活服務商告訴光子星球,目前其區域優待政策主要針對偏遠地級市與縣城,主要集中在云南、貴州、廣西等區域——以貴州畢節為例,其下屬赫章縣、納雍縣、織金縣、大方縣等縣城,都能享受優惠。
顯然,快手試圖同美團聯手,形成對抗抖音在下沉市場的合力,問題在于,快手的用戶群體,以及對下沉市場的把控力,有著強烈的地域差別。
三、終
縱觀快手現階段本地生活的成績,訂單量TOP10的城市,分別是沈陽、北京、唐山、石家莊、長春、天津、哈爾濱、廣州、上海、深圳——看似全國各區域都有覆蓋,但拋開人口基數較大的北上廣深,其余都是北方城市。
這并非快手本地生活的問題,而是平臺整體客群的差異——北方,仍是快手的主場。
某地快手審核團隊的小朱告訴光子星球,自己雖然也算是半個快手人,每天上班審著快手直播,但自己平日間刷短視頻、直播購物都更習慣抖音。而據成都天府三街一家魚火鍋店的店員透露,其來店里上班的半年多時間里,從未核銷過快手團購訂單。
以成都某足浴店的同一項目為例,美團和抖音的搶購價均在百元上下,而快手卻高達219元。已售數據也不容樂觀——抖音略微領先美團,但兩者仍在同一量級區間;相比之下,快手的僅22次成交顯得尤為尷尬。
而倘若換作吉林長春的浴場,快手瞬間硬氣了不少——不僅在消費次數上與抖音平分秋色,甚至能在店鋪評價數上領先抖音50%,為快手的本地生活爭了一口氣。
這意味著,快手本地生活在北方市場的滲透已初見成效,“老鐵”基因的契合度亦開始顯現,可在南方市場,快手仍像是個“外來者”。而從前述服務商優待區域來看,除了顯露出快手強化下沉市場的陽謀,亦暗藏著快手“南下”、擴圈的渴望。
撰文 | 文燁豪 編輯 | 吳先之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光子星球】,微信公眾號:【光子星球】,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