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位必看!本地生活線上與線下的業務邏輯

0 評論 794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在數字化時代,本地生活的業務邏輯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也為商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本地生活領域中,線上與線下門店產品模型的差異、挑戰和策略。

線上和線下難以做到一體化,因為你的場景其實發生了變化。

一、首先我們從門店角度來考慮它的業務模型

線下門店怎樣活得下來,是幾套商業模式的累積。有門店有一套大的產品體系就可以持續拿到不錯的結果,但有的門店需要多種模式并存。

每一種業務模型都有天花板,在原有模型達到營收天花板時,如果想要破局,通常會直接考慮去滿足用戶其他的需求,在原有的體系中,增加新的業務模式。

品牌對于門店想要提升營收,通常都會選擇兩種方式,要么增加客單價,要么增加用戶也就是需求量。

客單價,在原有的產品體系上漲價,例如蜜雪冰城和肯德基近期都宣布了不同幅度的漲價。但漲價是一把雙刃劍,客單價增加如果有更低價格的替代品,你的用戶會流失;如果沒有替代品,小幅度的漲價用戶也不得不接受。

每年春節前,洗護類需求爆發,為了減少用戶需求量,商家的政策通常是直接漲價。價格變高,用戶不接受,需求就會降低。不過現在上線抖音后,原本線下供需調節策略的漲價失效,平臺禁止漲價導致需求暴增的情況下,服務質量不到位就會出現客訴情況。

增加用戶需求量,這里又分為兩種方式。

一種是以時間維度的商業需求交付。

第1種,通過拉長營業時間以求吸引更多時間長尾用戶。例如24小時咖啡館,24小時便利店等。

第2種,增加業務模型,滿足業務的不同時間段的需求。例如咖啡店增加奶茶業務,滿足用戶其他時間段業務需求,或者很多做快餐的業務,增加早餐的業務。

另外一種是增加其他業務模式,來滿足用戶上下游的需求。

例如手機維修門店,可以增加回收、租賃甚至是買賣業務,只是每種業務模式需要的門店能力不同。就拿手機回收業務,你需要有評估體系,以及后續的買賣體系;租賃業務,需要你的產品豐富性,風險系統評估等。往往單店都需要依靠背后的供應鏈,出產品出軟件來協助落地。

這是我們圍繞線下業務做的單店體系,但線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二、線上與線下的場景邏輯

線上的商業模式是二維的,需求是體系化流動的。例如用戶想洗車,他們的需求變動是從普洗、精細、打蠟拋光、汽車內飾深度清潔流動,用戶并不會選擇做保養,他的第一需求就直接反饋到他在平臺的直接搜索。

這種方式意味著,線上的單店模型產品具有同一性,單店的線上天花板也是有限的。

除此以外線上你還需要額外考慮兩個點,內容的傳播性以及需求的必要性。你的服務是可以通過視覺效果來激發用戶需求,或者是用戶在特殊場合需要及時解決問題的服務。

這樣一看你會發現,線上其實可容納的有限,線下場景是可以豐富拓展。只是線上的容納短板并流量分發優勢所彌補,線下場景難以在一定時間持續觸達有需求的人群。

所以品牌在線上的套餐邏輯就會發生改變,一部分目的是引用戶到底,用戶到店變三維場景,來促進其他業務轉化;一部分線上線下套餐一體化,產品價格不變,但用戶可以沉淀到小程序等私域池子里,方便后續低成本觸達。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陳罡Pro】,微信公眾號:【陳罡Pro】,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