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競爭對手是誰?新產品競對分析可以這么做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商業世界里,了解競爭對手和市場需求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本文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競爭對手分析來洞察用戶需求,并以此為基礎構建成功的產品和品牌。
微信又拋出一個核彈:送禮物。
張小龍將商品定義為像文字、語音、視頻一樣的信息,能自由地在微信里游走。
還是那句老話,一切增長難題的卡點都是認知。
張小龍就極看中認知,他認為“只有小團隊才能保證快速迭代認知,人一多大家的聚焦點就成了分工?!保晕⑿诺亩鄶禈I務始終維持著百人以內的小團隊作戰。
他還在騰訊的一次戰略管理會上,張小龍說微信走的每一步必須是團隊認知的結果,如果只是單純模仿別人的產品或做法,看起來是走到了最后,但團隊其實什么都不知道。
這個觀點倒是跟鈴木敏文不謀而合,這位711創始人就認為,完全沒有關注同行業的其他公司,企業真正的競爭對手是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
正好前幾天,一個朋友找我聊他即將起步的新項目,自然而然的聊到了“要不要做競爭對手分析”。他的原話是“元氣森林氣泡水剛推出的時候,真存在競爭對手嗎?如果胖東來對標永輝、大潤發,會有如今的口碑嗎?iPhone有必要深入分析諾基亞嗎?抖音只關注快手,會成如今的巨無霸嗎?”
這確實是個好問題,到底要不要關注競爭對手?我給出了一個新角度,分析競爭對手,不是為了戰勝他,而是透過競爭對手來理解用戶需求。
01 “需要完成的任務”
什么是用戶需求?一萬個人眼中有八萬個用戶需求。
新產品如何確定用戶需求,創新大師、《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與運氣競爭》一書中給出過一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務(Job To Be Done)”。這里插一句,我一直覺得《與運氣競爭》是被嚴重低估的一本好書,創業、做新項目必讀,比《創新者的窘境》還要必讀。
什么叫“需要完成的任務”?以《與運氣競爭》書中的奶昔為例,一家快餐連鎖店想要提升其奶昔的銷量。最初,他們采取傳統的市場研究方法,做用戶調研,用戶覺得哪里不好,快餐店就改哪里,結果錢花出去了,銷量紋絲不動。
后來克里斯坦森給出了另一個角度,他發現:
早上9點之前售出的奶昔大部分是由獨自駕車上班的人購買,這些人通常還沒有感到非常餓,但他們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會變得饑餓。此外,在開車時吃東西可以讓他們感覺旅途更加有趣。對于這部分顧客來說,奶昔應當是濃稠的,以便能夠長時間飲用,并且可以在車輛的杯座中放置。
下午和晚上下班后售出的奶昔多由帶著孩子的父母購買,作為對孩子的一種獎勵,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增進親子關系的方式。對于這些家長而言,下午的奶昔應該分量適中,強調健康形象。
基于這些洞察,快餐店做出了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調整,最終提升了銷量。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發現,做創新不能單純依賴于產品的特性,更應該從消費者面臨的任務出發,設計解決方案。
那怎么確定任務呢?答案是用戶使用場景。
我在《「干貨」關于用戶調研,你們一開始就錯了!》一文里提到,
用戶使用場景就是通過時間、空間(地點)、用戶群、用戶行為等要素找到用戶使用產品的動因。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渴了累了喝紅?!保髞頄|鵬特飲用了這個slogan,居然差點把紅牛拉下馬。還有前面提到的“送禮就送腦白金”以及“怕上火喝王老吉”、“支付就用支付寶”,都是明確一個場景,找到消費者購買的動因。
快餐店的案例里,克里斯坦森為什么能確定奶昔消費的差異?因為早晨的消費群體是上班族,他們把奶昔當成代餐,晚上的消費群體是孩子父母,他們把奶昔當成給孩子的獎勵。
時間變了,用戶變了,行為變了,用戶使用場景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是一個新產品,還沒有用戶使用,那該怎么確定用戶使用場景呢?可以從用戶使用競爭對手里發現一些蹤跡。
02 透過競爭對手,確定“需要完成的任務”
競爭對手最難在,不確定競爭對手是誰。
一個經典的問題,抖音到底搶了誰的生意?是快手、視頻號等短視頻賽道的對手嗎?淘寶、京東、美團、斗魚顯然不這么看。iPhone搶了誰的生意?從諾基亞、摩托羅拉到移動、聯通,從報紙、電視到大潤發、永輝。那711呢?如果僅僅定義為便利店,711就不會推出seven咖啡,成為“全日本咖啡銷量第一的連鎖店”,從咖啡店行業看,競爭對手是從便利店突然冒出來的。
找競爭對手難,等找到了就會發現,找到了也沒有什么用。
你以為星巴克看不到瑞幸嗎?以為淘寶沒做過直播、短視頻嗎?想當年iPod剛推出,巨無霸微軟舉公司之力做了zune,然后就成功的成了庫存。
用AKB48主理人秋元康的話說,柳樹下也許有兩條泥鰍,但是第二條是小泥鰍。(比如:日本全家做了咖啡,也比不上711)
因此,鈴木敏文才推崇Francfranc創始人高島郁夫的觀點:“完全沒有關注同行業的其他公司”。
原本在家具廠上班的高島郁夫,在向家具專賣店和商場批發出售家具過程中,發現家具行業忽略了消費者的需求,變成了“一個人一生中只去三次家具店”,所以他準備打造一個可以逛的家具店。
首先他瞄準了住在城市里的25歲左右的單身女性,然后用雜貨和小商品吸引她們經常來逛,讓她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店鋪產生親近感,等需要家具的時候,顧客自然會選擇這個家具店。這就是后來的Francfranc家具店。
等等,讓我們回顧高島郁夫的創業歷程,首先他在Francfranc家具店的競品家具廠上班,在深度體驗(是的,沒有比上班更深度的體驗了)、分析洞察后,
他發現了“逛”家具店的需求,
然后呢,他找到一個垂直細分的群體——住在城市里的25歲左右的單身女性,
接著他用雜貨和小商品以及家具搭建了一個可以逛的場景,
最終他將Francfranc打造成了一個適合年輕單身女性逛的家具店。
不要看他說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雖然高島郁夫嘴上說“完全沒有關注同行業的其他公司”,但人家做了個標準的競品分析,從競爭中找到了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一個清晰的用戶使用場景,這才有了鈴木敏文倍加推崇的Francfranc。
現在明白了吧,如果你想探索一個新項目,咱們就以元氣森林為例,
- 首先找到競品,也就是可口可樂,
- 然后找到一個很重要的需求點——健康,
- 進而鎖定一個垂直細分群體年輕白領,
于是有了無負擔的喝甜味氣泡水,也就有了喝沒有負擔可樂的場景。
所以你看,不是要不要戰勝競品,而是透過競爭對手來理解用戶需求,建立自己的陣地。
作者:楊澤,公眾號:楊澤l社交式增長(ID:social-growth)
本文由 @楊澤l社交式增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