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征程:從實習生到行業深耕者的五年蛻變
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過去5年,從實習生到行業深耕者的蛻變過程,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未來的看法,和大家共勉。
一、社交之路
19 年 4 月 – 8 月,我的實習期在一家做直播社交的公司,那時職稱是運營助理,主要負責招募、維護主播等工作。后面項目被砍,我離開了。這 4 個月,我對社交感覺平平,實習工資低,事情雜且簡單,對泛娛樂社交僅略知皮毛,產品和運營方面未深入挖掘。
19 年 9 月(已過實習),我進入一家剛起步的社交產品公司,那是產品從 0 到 1 的階段。經過三輪、長達 2 個多小時的鏖戰面試,我加入了這個由 95 后產品經理帶領的團隊,開啟了長達 3 年半的社交探索之旅。
我們做的是一款偏小眾社交(情趣類)的產品,我入職時產品已上線 7、8 個版本,處于虧損狀態,但活躍數據(新增、日活躍、發帖數、有效聊天數等)卻在高速上升。當時最大的競品被下架,這個賽道的競品不到 5 款,如今已多達十幾款。產研團隊共 9 人,是 2+2+2+2+1 的陣容。
入職后,我先負責風控、內容審核和客服工作,社區類產品的底層工作都經歷了一遍。我管理的官方賬號主要做新人指引,能第一時間收到新用戶的回復,與用戶聊天互動,解決問題,從而熟絡起來,了解行業內幕。
19 年 10 月份,公司準備上架商城模塊(情趣道具等),競爭對手為此耗費大量時間和財力,可我們因 Appstore 審核問題一直未通過,直到過完年都沒上線,最終取消了這個功能。這讓我明白,每次版本發布都得做好萬全準備,因為被拒風險始終存在。
19 年 12 月底 – 22 年 9 月 23 號期間,產品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營收上升,團隊擴員。不知不覺,我熱愛上了社交工作,主動去承擔、了解這個行業。期間也遭遇過產品被下架、團隊面臨解散等狀況。
22 年 9 月底 – 23 年 6 月 15 日,我開始策劃運營活動(大大小小近 200 多場線上活動,有效果顯著的,也有無效果的)、做廣告投放(體驗到及時反饋,控制成本、吸引流量、轉化得出結果)、收集競品信息(獲取到頭部競品的內部信息以及其他競品信息),還延伸到社交圈的信息(做社交行業的信息),認識了很多小眾圈子的大佬,獲取更多信息,才能了解競爭對手。我也會看更多心理學、產品、運營等相關課程,投入時間去研究,在這個團隊成長飛速,有想法就能馬上落地測試。
23 年 6 月底至今,我開始做大眾化社交產品類,進入到 1 – 100 的階段做產品 / 運營工作。算下來,我在社交圈已耕耘近 5 年多。正應了那句話,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稱王。
二、經驗之談
經過這些年的鍛煉,我得出了一系列寶貴經驗:
1.所有社交產品功能都圍繞 “找人”,旨在快速幫助用戶連接對方。
2. 玩過眾多社交軟件,卻沒有一款能讓我深挖。男的切性,女的切錢,平臺切流量,真正用心做產品的少之又少。
3. 國內 90% 以上的社交產品都有 “社區” 內容模塊,通過內容連接人,以實現更大的變現空間。
4. 任何社交產品,起步時純粹,流量增多、成本提高后,就不斷加功能,變得多元化。
5. 社交產品最終回流微信,落地線下場景,再回到陌生人社交產品,如此輪回。
6. 產品調性從 0 開始就要定位好,期間微調,絕不能跑偏,否則風險巨大。
7. 0 – 1 階段,產品必須有絕對話語權,1 – 100 階段則應開始分權。
8. 0 – 1 階段,RARRA 模型是更優解,前期產品規劃可保持 2 周 1 版本,做好基礎,提高留存率(次日男性留存達 30% 就很出色),提升產品體驗,驗證商業模型可行、達到一定留存率和女性用戶量級后,再加大投放獲客力度。
9. 做垂直類社交比大眾化社交更易,目標群體和需求明確,更易實現。
10. 產品功能能下發的就下發,不要寫死,由管理后臺操作調整,出現問題直接處理,還能測試 A/B 運營策略效果,有問題可回退。
三、未來之路
社交之路,道阻且長。但我堅信,只要保持對社交行業的熱愛與執著,不斷學習、創新,就一定能在這個領域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未來,我將繼續深耕社交行業,續寫屬于我的社交傳奇。后續,我將為大家分享更為核心的事件,那些并非流于表面、眾人皆知的故事。
本文由 @沉迷社交產品的初九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