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度 AI 使用者的日常
隨著AI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AI協助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事項。但不少人的用法都比較單一,有沒有更全面、更私人化的用法呢?這篇文章,我們看看作者的經驗。
先說一下我為什么要重度使用 AI?
兩個原因:一是我認為 AI 是繼 Web 的 1.0 時代、移動端的 2.0 時代后的第三波浪潮,它將徹底改變互聯網的生態以及人們的生活。作為浪潮之中的人,我必須先通過 AI 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保持足夠敏銳的洞察力。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一直倡導的產品理念是:不做自己都不愿意用的東西給別人用。
如果一個產品經理自己都不用 AI,卻想通過做 AI 產品給別人用,這本身就違背了我的理念。就像我經常”嘲諷”公司設計團隊,每天在路邊攤買包包的女生,是不可能做 Gucci 設計師的。
先隆重推薦下 Perplexity(非廣告):
后面的很多場景下我都會提到這款產品,所以先花時間介紹下。
我幾乎測試過十幾款國內外的 AI chat 類產品,最終選擇的是 Perplexity。使用的前提是:PRO 模式(20 美金每月)+ AI 模型選擇 ChatGPT,它的基本邏輯是:整合大量互聯網的優質信息 + AI 的理解能力。
我現在平均每天在上面的使用次數在 30~50 次左右,幾乎是腦袋里有什么問題,都第一時間輸入進去嘗試尋找下答案。
它的幾個點和我特別契合:
一是它對于信息源的要求極高。
當我詢問了一個問題:”我感冒了怎么辦?”
它會給到我回復,我仔細檢查過它的信息源,分別是: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北京教育委員會官網、妙佑醫療國際醫學教育與研究基金會官網、中國石油大學校醫院官網、生命時報(報紙)。
通過這個示例就可以看出來,它最大的特點是對于信息源要求極高,這徹底解決了現在互聯網上大量垃圾內容充斥的問題。
同理,當我用同樣的問題詢問抖音或者小紅書時,我要花大量時間去篩選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胡說八道。為什么不用百度?百度這種垃圾網站不配我去使用(Just kidding)。
二是它的道德底線沒有那么高。
不少 AI Chat 類產品的通病是道德底線過高,動不動就給一堆正確的廢話,或者試圖對我進行價值觀教育,我都成年人了還需要你教育?
Perplexity 的好處是道德底線沒有那么高,可以詢問一些不那么道德的問題。
當然這里的使用技巧是:首先最好購買 PRO 會員,然后把 AI 模型設置為 GPT-4o。它背后可以選擇幾個不同的模型,我自己測試下來這個設置下,它的回答最為”廣泛”。
至于什么是”不道德”的問題,我這里就不舉例了。
三是它的回答是整合了全球互聯網信息的。
這樣的好處是它給到的答案更為全面,能夠通過整合全球各個地區的優質信息源給到我回復。這個過程中,通過反查信息源,也讓我知道了很多領域的專業網站。
它的局限是針對某些領域的回復是有問題的,比如當我詢問游戲相關的問題,它的答案可能就是錯的。因為游戲方面大多是玩家零散的信息源,缺少官網的優質信息,所以它的答案就不如 Google 上更靠譜。
一、生活場景
需要注意的是,我接下來提到的 AI 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指代的就是 Perplexity。
謠言判斷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聽到某人說的一句話,或者是看到某個信息的時候,第一時間是無法判斷真偽的——我自己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比如,上次我看到有個讀者在微信讀書下評論:”領導能力高的人往往睪酮水平也比較高”;我還看到有人在小紅書上說:”可口可樂在中國用的糖都是劣質糖”……
因為這些都是網友隨口的一句話。有可能他們看過嚴謹的報道,但更多時候可能就是隨口胡說八道。如果我自己沒有論證過就信以為真,再說給別人聽,就很可能以訛傳訛,謠言就這么產生了。
但是現在我可以直接讓 AI 幫我快速判斷,并且告訴我具體的信息來源,是經過什么試驗論證?還是被官方報道過?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進一步強化我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被各種”互聯網謠言”帶偏。
聽歌
早上打車去公司的路上,我要么是聽播客,要么是聽音樂。
播客用的是 Apple 的自帶播客,音樂軟件用的是 Spotify。Spotify 里面有個 AI DJ 功能很好用,主要解決的是我不知道聽什么歌的問題。
它的大概邏輯是結合過去的聽歌歷史、類型偏好、歌單信息等,給出一些有意思的推薦。
Spotify 的歌單封面非常丑陋,所以它的所有歌單封面我都是用”豆包”重新生成的藝術畫,這樣每天看起來心情會好一些。
體檢
做完體檢之后,我會收到體檢報告,但里面大量的內容我是讀不懂的,什么各種細胞的百分比、各種血紅素的高低等等。
這個時候我會把體檢報告的 PDF 版本發給 AI,并開啟和 AI 的連續對話模式,詢問每項指標的意思以及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它都能給到我全面的解讀和回復。
相比于找醫生進行詢問,這種方式我差不多用半個小時就了解了更為全面的信息,顯然更加高效且有深度。
旅游
之前旅游的時候,我到一個景點后都是東轉轉、西轉轉,傻乎乎地看一圈?,F在有了 AI 之后,我去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通過 AI 來全面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等。
比如我前幾周去了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我全程都在和 AI 進行對話,詢問了大量信息,包括良渚古城是如何發現的?如何修復的?古代的祭祀習慣?古代的生活習慣?等等。
我還深入地了解了下”人祭”這個話題,包括”人祭“在全球各地的發展史,很有意思。
飲食管理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人過了三十歲就會越來越重視飲食和健康。
所以我現在經常在吃一些東西的時候,也會詢問 AI,包括它的營養價值和注意事項。比如:油炸蔬菜和碳烤蔬菜的區別?牛奶和咖啡一起喝會帶來什么問題?輕斷食的負面影響?等等。
有時候吃飯之前,我也會拍照給 AI,它會識別我吃的東西,并給到我一些建議,還是非常方便的。很多做健康的 APP,也有類似的功能,拍照對食物進行識別,然后記錄熱量和健康管理。
游戲
玩游戲的時候,我也會經常用到 AI。什么游戲竟然復雜到還要邊查詢邊玩?
沒錯,說的就是你:魔獸世界。
AI 在這時扮演了使用手冊的角色,但這個場景下很多 AI 做的都不太好,和游戲的信息源有關系。所以我會在 AI 給到答復后進一步反查它的信息源,在 Reddit(論壇網站,類似于國內的知乎) 上找進一步的玩家回復。
在購買 Steam 游戲之前,我也會通過 AI 去查詢下這款游戲在玩家論壇上的評價,看看是否符合我的意圖。
英語口語訓練
晚上在家我也會練習下口語,用的是網易旗下的一款英語練習軟件,同類型的產品還有很多。
實際體驗下來的感受是:它幾乎取代了傳統的英語外教角色,并且更有耐心、更加碎片化、更低的金錢成本。
除此之外,我的大腦中還會經常性地蹦出各種問題
之前在蹦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是不愿意去 Google 的,原因是 Google 后我還需要花費時間去“篩選+判斷“,部分問題可能也沒有好的答案,這樣就導致整體的成本比較高。
但現在有了 Perplexity,成本大幅度降低,當我腦海中有任何問題的時候,我都會第一時間 AI 一下。
比如:杭州的馬路上為什么總是看到有人在賣烏龜?混合動力的車和電車對比的優劣?為什么冬天總是會產生靜電?杭州空氣污染的主要類型是什么?……
我是個天生好奇的人,總愛追問”為什么”?,F在有了 AI,正好完美解決了這個剛需。
二、工作場景
閱讀助手
我每天早上都會閱讀下公眾號里的優質文章,但這些文章大多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信息和知識。
信息一般是不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閱讀的,而知識可能需要反復閱讀。所以我會把我認為優質的文章保存在 Cubox(一款主打”稍后閱讀”的產品),它里面有 AI 解讀的能力,我偶爾會用它來解讀信息。
但說實話這款產品做得真不咋地,因為沒有更好用的,所以也就暫時將就。
修改錯別字
這個場景是工作中高頻使用的,包括產品中有些文案需要檢查、發出去的通知或公告需要檢查、自己寫的內容也需要檢查……
之前都是費時費力地自己瞅好幾遍,現在 AI 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我這里通常用到的工具是:Notion 的檢查錯別字功能,還有一個 Wordvice(一款做文案檢查的工具)。
稍微說一下,國內很多筆記軟件都有檢查錯別字的能力,但實際我測試下來很多家體驗做得真的是一言難盡,要么就是把我本來的意思都給改了,要么就是過度地美化。
另外提一下,Grammarly 作為專業的語法檢測工具,主打的就是這個,之前我也用過一段時間。
SEO(搜索引擎優化) 助手
我去年開始自學 SEO,邊學習邊實踐。這個過程中 AI 幾乎扮演了我 SEO 助手的作用。
SEO 本身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大量的細節,我給自己定的學習計劃是兩條路徑:一是我學習了系統性的 SEO 課程,這樣我腦海中有一個對 SEO 中的規劃和結構,有一個大的”樹干”。二是在具體的實踐中,邊遇到問題邊學習,這種方式可以通過具體的”枝葉”來豐富樹干。
而 AI 在我的工作中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比如我會詢問 AI:網頁訪問速度為什么對于 Google 爬蟲很重要?前綴域名和后綴域名在 SEO 中的使用場景?錨文本如何設計比較好?……
這對我做提升 SEO 能力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效率提升。
競爭對手背景穿透
通過 AI 幫我更快速地查詢競爭對手的情況,包括穿透其公司、創始人信息等等,是非常方便的。
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判斷對手的業務階段、人員規模、發展歷程等等,形成更加立體化的認知。
比如前段時間我看到有個站點的自然流量做得非??臁N揖屯ㄟ^ AI 穿透了這家公司的信息,才發現它的背后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團隊,他們有意識地購買了高權重的域名,并且通過程序化的方式來做 SEO,從而達到自然流量快速增長的目的。
我自己做 C 端業務的,競爭對手的背景穿透可能對于 B 端是更實用的,在商務溝通之前全面了解對方的公司信息和核心團隊成員信息是很有必要的。AI 在這里扮演了更加智能的”企查查+LinkedIn+Twitter(X)”的角色。
AI 知識庫
這是我最近正在做的事情:把大量的信息整合到 Notion。
我自己的觀察是大量的公司信息和業務信息都是靜默地停留在數據庫的,但理想的狀態是:它們隨時隨地基于問題而出現,現在通過 AI 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目前的做法是:把公司和業務上大量的歷史資料遷移到 Notion,這樣當我有疑問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 Notion AI 來進行詢問。
比如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用戶反饋,我不太有時間去一條條地看,但我可以讓客服團隊把這些信息都錄入到 Notion 知識庫,當我在研究某個話題的時候,我可以快速地查詢到用戶在這個方面的聲音。
目前還遇到些小問題,但最終實現的效果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 Notion AI 快速地得到對于公司和業務的答案。
值得推薦的是,我自己已經把我的個人知識庫遷到了 Notion,現在已經可以通過 Notion AI 快速地查詢到我個人的答案,非常方便,比如:我在什么時間買的房子?當時的價格是多少?我上次體檢的結果中有什么是異常的?……
AI 郵箱
郵件是海外最重要的溝通方式,我每天收到的郵件至少是幾十封起步。
這里稍微推薦下 Spark AI,它可以通過 AI 幫我把郵件進行自動整理和歸類,將郵件分為:通知、動態、邀請、重要等等。針對通知類型的可以一鍵已讀,避免浪費時間、也避免忽略了重要郵件。
但為什么我說的是”稍微推薦”,而不是”非常推薦”呢?
原因是它的很多 AI 功能做得還有點坑爹,比如 AI 摘要做的是英文摘要,我還要再翻譯一遍。另外功能上稍微有點過于花里胡哨。
但這個方面我還沒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期待一下正在開發中的 Notion Mail。
三、還有一些工作中好玩的
我最近還嘗試把 Slack(工作聊天軟件) 接入到了 Notion,然后我可以通過 Notion AI 來詢問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它的答案邏輯是通過閱讀 Slack 里面的公開聊天信息來進行回復和判斷。
比如我就問了 AI 對我過去一年的工作如何評價,它的答案我也拿出來吹一下,哈哈。(當然我肯定不止問了我一個人的)
所以我正在讓 HR 把“員工信息+各種考核記錄”都錄入進入,這樣在年底就可以通過 AI 來進行績效考核了。
以上。
專欄作家
楊杰出海筆記,微信公眾號:楊杰出海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8年年度作者。心理學碩士,目前從事出?;ヂ摼W工作。一名奮斗中的產品汪,致力于將心理學與互聯網進行深度整合,一起探索廣袤的出海互聯網!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