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公司們“猶抱琵琶式”的融資和幸存者游戲
“大模型公司融資迷局,幸存者的資本博弈?!?在大模型行業競爭激烈的當下,為何公司的融資消息變得如此撲朔迷離?這種 “猶抱琵琶式” 的融資背后隱藏著怎樣的行業困境與競爭策略?
大模型公司們對自己融資消息的披露,越來越“猶抱琵琶半遮面”了。近期的兩起融資新聞來自智譜和階躍。智譜雖然公布了30億人民幣的D輪融資數字,但始終沒有公開透露具體的參投方名單,只是在媒體報道中提到: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新進投資方包括多家戰投及國資機構,而君聯資本等老股東繼續跟投。而階躍的本次融資,是其2024年公開的唯一一筆,但卻并未公布具體的融資金額,公開消息顯示“B輪數億美元融資”,同時,也并未公布估值,也讓它成為目前“六小強”中唯一估值不明的基礎大模型公司。
要披露,但又不要完全披露,大模型公司們開始用各種方式來完成“猶抱琵琶式”的融資公布。這背后是當前大模型公司在融資上的一種狀態:一方面,它們急需持續融資以支撐昂貴的投入;另一方面,又希望有意保留一些“神秘感”,避免過早或過多暴露真實情況?!懊涝鹜顺鲋?,國內市場上的錢就這么多,基本上是一個固定的資金的池,一家拿得多,另外幾家就分到的少。壓榨對手的生存空間,才能活到最后?!庇型顿Y人告訴我們,2025年,中國大模型將開啟一場殘酷的戰役,這場中國大模型之爭,已經變成了一場幸存者游戲,而何時披露融資消息以及如何披露則成了競爭的重要手段。
8月后,進入幸存者游戲
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2024年中國基礎大模型發展的幾個重要節點。
年初,OpenAI發布了Sora后,國內大模型公司開始跟進;5月,火山引擎率先打響了大模型界的“價格戰”;6月快手發布了可靈,緊接著MiniMax、智譜、豆包都逐步推出了視頻生成產品;同時期,國外明星獨角獸公司Stability、Inflection AI、Character AI由于各種原因開始相繼遇挫;
8月,在幾輪高速且巨額的融資喂養下,中國大模型頭部公司們幾乎同一時間邁入200億估值的超級獨角獸俱樂部;但緊跟著,由于OpenAI遲遲未發出Sora和新產品,國內大模型技術進展也跟著停了下來,“六小虎”們開始被質疑是否擁有預訓練大模型,也盛傳其中有企業放棄預訓練。直至9月,OpenAI再次發布了o1,給大模型的狂熱續了命,但卻也相當于證明了國內基模公司都還很難獨立談什么創新。
事情的轉折或許就發生在8月。
一方面,當估值到達200億后,對商業模式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市場從2月等到8月,已經在OpenAI缺席的日子里,給了大模型公司們足夠的耐心,但依舊沒有獲得滿意的結果。
上半年還充滿信心,但下半年,就開始逐漸質疑。一位資深投資人告訴硅星人:“當市場風險偏好高時,資本集中涌入,企業更多披露融資信息以塑造‘行業熱度’。但是當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時,企業可能有意減少或滯后披露,以免讓市場看到不利的現金流情況或用來減弱競爭對手的信心?!边@不是某一家企業的個例問題,而是整個大模型行業的“特點”,這里充斥著“技術投入前置”和“商業化回報后置”的嚴重錯位,龐大的技術研發和算力硬件開銷需要不斷灌注現金,但短期內難以在用戶或客戶側獲得實質性回報。企業只能指望不斷地融資“輸血”才能維生。能否持續獲得融資,成了決定生死存亡的立命之本。
“其實像半導體、材料、能源行業也同樣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投資耐心,比如像氫能這樣的行業,雖然時間也很長,不過第一步我們知道要國家大力補貼;第二步到市場化的達到氫能和燃油實現平價;第三步大規模地尋找應用場景。
相比之下,大模型就顯得十分虛無縹緲。短時間內沒有技術突破,很容易喪失市場信心?!绷硪晃煌顿Y人講道。于是,大模型公司們快去進入了一場殘酷的幸存者游戲里。
上述投資人直言不諱地講道:“在這場游戲里,誰能活到最后,往往不是靠技術實力,而是靠誰能一直拿到錢。”而形成某種“雞生蛋”循環的是,在技術初期階段,由于沒有任何商業指標可考,融資規模反而被奉為“有潛力”的唯一指標,“資本寵兒”的身份成了競爭力的證明和背書。
“猶抱琵琶式”融資成了競爭手段
此外,不停融資,第一是為了保證“命夠長”,能熬到下一輪的技術爆炸;第二則是吸納市場的存量資金,以擠壓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但隨著估值和融資金額越來越大,創企的融資難度,以及可選擇的范圍也越來越小。
這一方面,會讓剛剛成立沒多久的大模型公司們,股權結構就已經異常復雜,利益沖突甚至糾紛都開始出現。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這些融資并非像過往那樣有清晰的輪次界限和對應的技術或者業務上的里程碑進展。因此,大模型公司在披露融資進展時往往陷入一種矛盾糾結:既需要對外樹立發展信心以吸引下一輪投資;但卻不能透露過多信息成為各方的“靶子”,也就形成如此“猶抱琵琶”的局面。而且,在資金至關重要的大模型賽道,企業的融資進展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財務事務,而是成為了重要的營銷節點。融資信息的披露與否、時間節點的把控,將直接影響公司能否持續獲得資本青睞,并左右著競爭對手對自身實力的判斷。因而我們越來越多地見證著大模型公司在“要融”與“要藏”之間的艱難博弈。
融資從一件實事變成了一個按需公布的素材。多位業內投資人透露,目前大模型公司在確認融資后,基本上會在半年后才選擇對外披露,有的甚至會等到完全交割或交割一半時。
更有甚者,已經幾乎花光現金、資金吃緊時才不得不披露融資消息,以此續命并吸引下一波融資。對企業而言,遲延披露融資也可能源于現下資本熱情已經降溫,他們迫切需要借助之前一段時間的融資成績來重拾投資人的信心和認可度。
一位資深投資人直言不諱:“能拿錢,拿誰的錢,幾乎已經成了下一輪融資的最重要砝碼。至于技術進展和商業化,進展明顯放緩,誰都稱不上有什么突破。”這正在成為大模型行業的共同挑戰,我們很可能會繼續看到更多的“猶抱琵琶式”融資出現。
作者|Yoky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硅星人】,微信公眾號:【硅星人Pro】,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