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個工作教訓(五)
“工作反思啟示錄,成長突破新契機。” 在過去一年的工作經歷中,我們積累了什么?又為何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如何才能擺脫束縛,實現工作與自我的良性發展?
2024年底,掏心窩子聊聊今年的工作教訓。轉眼進入最后一篇。
衷心希望,每一個打工人新的一年都勞有所“得”,勞有所”憶”。
一、積累最好的開始是現在
在AI智能體,也就是agent開始火的時候,我也學了怎么搭建一個智能體。
我最開始的想法是做一個“我”出來,可以替代我,每天回答不同同事的各種問題,比如運營問的產品功能,研發問的業務數據,其他部門同事問的頁面展示……說實話,每天被這些重復性的咨詢工作“騷擾”挺嚴重的,我同事就曾開玩笑說“自己像個‘客服’一樣”。
好巧不巧,在AI開始逐漸火爆的過程中,大家討論最容易被AI代替的人類工作中,客服就是其中之一。每個公司都會提到自己做“AI客服”“提供24小時無間斷服務”“實現降本增效”……
那作為一個“客服”,我自然也想通過AI去提升我的工作效率。
然而當我開始干活時,我就苦惱了起來。
大家知道,AI智能體最重要的邏輯就是,你給他提供人設,讓他依據你的指令,從知識庫中翻找答案,進行回答。
除了人設和指令,知識庫就是重中之重。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知識庫,那AI的回答就是完全不受控的,因為他的學習范圍是網絡內容。
要實現一個可替代我的智能體,意味著他的知識庫就需要是我的知識。
可是,我的知識在哪里呢?
在我開始整理操作時,我就發現我的知識更多在我的腦海里,有些是我知道是什么,有些是我知道在什么文檔里,有些是我知道在跟誰的聊天記錄里,有些是有零散的圖,有些是需要在多個表格中匯總才能提取……
簡單來說,我十分缺乏一個完善、完整的知識庫,一個個有清晰格式、完整內容的文檔。
那就干吧,得先把自己的知識庫搭建起來,不然一切都白搭。
說起來容易,干起來難。每天好像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打擾我。
有時候一天太忙,各種會議需求不斷,壓根空不出時間處理;
有時候下班回家太累,實在沒有心情和精力繼續整理工作;
有時候顯得無從下手,沒想好按照什么脈絡來梳理歸納更好;
有時候想到干了這么多事情,要整理起來就累……
這就好像,當你看到滿屋子的家務都需要你干的時候,你第一反應就是——不想干。
但是轉念一想,這可是你的家??!
有多少人,都沒有自己的家。這些都是你擁有的無可取代的財富。
如果能把他整理起來,那不只是提升你作為“客服”的效率。
以后,梳理需求方案、找工作寫簡歷、做專業自媒體輸出,都會很有幫助。
可是,怎么開始呢?
到后來,今年11月份的時候,我做成了這一兩年來最讓我開心的一個項目。
我真正做成了一個每天100多萬GMV的項目。
而且這項目完全是我自己主導,串聯,推動,落地的。
這個過程中的成就感是很足的,我把迭代一推上線后,每天看數據,分析漏斗,然后找相關方溝通和分析,最后找到問題,優化上線,數據繼續增長。然后我緊接著再把迭代二推上線,在產品功能的加持下,繼續增長……
每周寫項目周報時,我不僅分享了數據和進展,還把項目過程中的思考、分析、討論以及沉淀進行了歸納展示,把這個過程作為項目成功經歷進行分享。
也是在一邊干活的過程中,我整理完成了這個項目的完整過程。
既包括業務內容——項目背景、目標、價值分析、迭代里程碑,也包括產品知識——產品方案、運營策略、風控策略,還包括項目知識——跨部門合作、數據分析、項目管理……
項目知識庫就這樣無聲無息中搭建起來了。
12月的時候,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
我感覺我不僅是做成了這個項目,我還把這個項目“留下來”了。
他變成了一份作品。一份我可以隨時拿出來展示的作品。
這一次,他真的是我的財富了。
所以,積累和沉淀原來沒有那么難。
只要你肯開始做,即使是在項目的繁忙時期,你也一樣可以找到時間積累,搭建自己的知識庫。
別等到這股勁過去了,等到1月你覺得項目忙完了,那時候你要么沒動力了,要么覺得麻煩了,要么已經忙新的項目了。
積累最好的開始,真的是現在!
不要猶豫,動起來!
二、拒絕自我PUA
今年,這個詞好像已經不怎么出現,連“整頓職場”也很少出現了。
是不是我們都已經麻木了?
在今年十大教訓總結的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一種時??M繞在我們身邊的聲音。
工作中,你有沒有過一種瞬間,為什么同樣的事情他就是做的那么好,我沒能有同樣優秀的表現。
職場上,你有沒有過某種時刻,這個要求真的不合理,可是你覺得還是得加班加點把它干完。
我們好像從小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你需要考的比別人高分,你需要按時完成作業,你需要聽從老師家長的教導,你需要在學校里當第一名,你需要做一個好學生……
然后我們會把這種觀念扎根內心,貫穿一生,帶到職場?!澳阈枰葎e人做得好”、“你需要按時完成任務”、“你需要聽從領導的安排”、“你需要在公司里成為XX之星”、“你需要做一個好牛馬”……
老實說,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已經無需別人PUA,便可以自己PUA自己了。
可是,這樣的工作不累嗎?
職場或許只是一個,你付出勞動,對方付出錢,雙方各取所需的地方。
而且在這個地方,你付出更多的勞動,對方也不會付出更多錢,甚至會讓你付出更多勞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時候成立,有時候又不成立。
當你問心無愧的干活,為了拿到應得的錢,付出對應的勞動時,卻有人輕描淡寫的對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你是否可以想想
“接受它,我會有收獲嗎?”
“如果沒有收獲,為什么不拒絕他呢?”
“拒絕他,我會有什么損失呢?”
“好像也沒有什么損失,該拿到的不會少,本來也拿不到的也不會多”
與其花時間在糾結、在痛苦、在生氣、在無奈、在憤怒,不如花時間在思考,在與自己和解——拒絕這不合理的要求吧。
此時,有另一個聲音響起。
我拒絕了,但別人接受了,他做的更好了,是不是我不如他,他比我優秀。
那我該怎么辦?
“我是不是得努力向他學習”
“我是不是得跟他一樣卷”
“今天公眾號又推送了AI產品課程,我是不是得去學習”
可是,這樣的工作不累嗎?
職場說小不小,說大不大。歸根結底,它是一臺機器。
一臺需要高度運轉的機器,它的運轉依賴于每個零部件的緊密配合,每個零部件再小,也不可或缺。
每個零部件再小,也有其獨特性。發動機再猛,也替代不了冷卻機的功能。
當你陷入這種比較的內耗時,是否可以想想
“如果我的活都給他做,他真的可以做的比我好嗎”
“他的好到底好在哪里,我哪里都不如他嗎”
“他這么好,領的錢是比我多很多嗎”
與其花時間在痛苦、在悲傷、在氣餒、在惆悵、在猶豫,不如花時間在思考,在與自己和解——接受每個人價值的差異性。
今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大環境不好”。
有時候,看到這個詞都麻木了。
一時分不清,這個人說的是真的,還是又想賣課賣保險了。
每個自媒體平臺和賬號,多多少少都得沾點這玩意兒,不然就顯得不專業一樣。
各個角落,都在無形的“PUA”你,都不用老板親自出馬。
我想說,在這種時候,你就更應該要清醒、要冷靜。
我不是鼓勵大家盡情反抗,隨意辭職。
但每一秒鐘的時間,有他固有的價值。你真實的付出換來你預期的收獲。
而為了虛無的收獲,額外的消耗就是不值得的,它勢必會引起更大的內耗,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我們生來不比別人差,我們存在就是在解決問題,我們何必畏懼他人,畏懼問題。
問題從來的都不是我們自己。
每一年的收官時刻,大家都會回顧自己今年,到底做成了什么。
然后時常驚訝地發現,自己好像什么都沒做成一樣。
然后開始惆悵,開始比較,開始害怕,開始淪陷。
希望今年的收關時刻,可以有一點點變化。
今年我做了很多事情。
我完成了200多天的工作,每天準時上下班。
我干了12個月的活,拿了12個月的工資。
我在很多個周末,配家人、另一半、孩子出去玩耍。
我在365天里,做了很多家務,做了很多美食。
……
我拿錢辦事。
我拿多少錢就辦多少事。
我不比別人差。
我每一分錢拿的問心無愧。
我沒有錯。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產品小球】,微信公眾號:【產品小球】,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