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依賴上 AIGC,實際是毀了他成長的思考能力

0 評論 367 瀏覽 0 收藏 15 分鐘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依賴其來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然而,這種依賴并非全然無害,反而可能削弱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去年 GPT 火熱起來,各行各業都在使用,用于自己的產能提升,用于基礎的工作效率提升。但突然發現有一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人,不愛思考。把 AI 工具當做一個管用的法寶,依賴“它”去解決問題。

前兩天,我不是剛寫了一篇《必須收藏-超詳細ChatGPT(同步中英文)論文SCI潤色指南+提示詞大全》的文章嘛,其實也是自己在學會了使用 AI 工具后,集合一些使用場景做的輸出。里面是使用 AI 生成了一些內容,但我自己還是在里面列了一些詳細的操作說明,并且針對內容做了重新的定義。對,也就是你們里面偶爾會有點錯別字。

現在好多人都在用 AI。使用 AI 做一些基礎內容的輸出,至少能夠少一半的時間。使用 AI可以節省我大量的時間,包括查找資料,內容整理等。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潮興起,“AI 助手”這個工具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就像計算器的出現,代替了算盤一樣。人民已不再單純的這是一個什么工具,而是考慮工具如何更好的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比如隔壁鄰居小朋友,學會了使用“豆包(字節出品的一款 AI 應用)”之后,自己的作業效率大大提升。雖然他才小學 5 年紀,但使用豆包詢問自己的作業,并且得到答案照抄已經還他的日常習慣。什么數學、作文、美術、英語全都不在話下。而且不用特別復雜的操作,簡單到只需要一模一樣的把問題都給豆包,豆包就能夠給生成對應的回答。如果覺得不夠,多點一下生成,還可以生成不一樣的內容。

雖然有些內容看起來不太符合他這個年紀能夠理解的,但小朋友會魔改啊。不認識、不理解的內容直接刪除掉。覺得不符合,就在問題前面加一句:請以小學生的身份回答。這樣給豆包降低智商后,回答的大部分內容就可以直接拿來使用了。

他的父母當初教導他使用豆包,是想著他本身也在學計算機,讓小朋友提前掌握一點 AI 能力也好,錯沒想到,小朋友沒用到正路上。

同樣是寫作業,隔壁單元的大學生就不會過多的依賴 AI。比如寫作文,大學生會讓 AI 生成一個故事概要,然后自己會重新撰寫。少許部分會選擇參照,比如一些優美的語句和引用內容,其他的部分,還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輸出。

大學生說,作文是感性和理性的內容,AI 生成的內容太格式化,沒有情感的味道。就像我去吃面,我會選擇手工面。除非機器面很便宜。

這里其實就有一個新的問題:使用 AI 工具來寫作文到底是算什么模式?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每個人手上都有基本作文大全,東抄一點西抄一點,這也是借鑒的模式吧。在有了計算機的時代,那寫點東西,很多的時候也習慣去網上搜索下,有模板套個模板,沒有模板就借鑒點內容,這還不是常有的事情。但從本質上來說:直接抄和直接抄,有什么區別呢?難道 AI 生成的內容,就是具備了“你”的智慧和思考?

一、使用 AIGC 是要“付費”的

成熟的模型是什么?成熟的模型是花費了大量的資源訓練出來的,不然你以為AI 為什么會這么“聰明”,以至于它在一開始不懂得 9.11 和 9.7 誰大,在被人類“嘲笑”一番后,它已經能夠正確的理解,并對最進行修正。但這個代價是給 AI 大模型做了升級,投入了巨額的數據,后續這個費用就需要轉嫁給用戶了。

根據目前的調研:ChatGPT Plus每月收費20美元,而ChatGPT Pro每月收費則高達200美元,可讓訂閱者無限使用模型,包括更智能的o1、o1 mini、GPT-4o和高級語音等。如果用戶不想要付費,那只能用普通的 3.5 或國內的免費 AI 應用。

為什么要付費使用 AIGC 呢,因為最新的推理模型,是讓AI走向更深層次的理解。OpenAI發布了首款推理模型o1。與傳統的 AI 模型不同,o1在回答問題前,會逐步分析用戶的提示詞(Prompt),通過比對不同的結果來呈現一個最佳回答,從而大幅減少錯誤。這種逐步推理的能力,讓AI能夠應對更復雜的任務,解決許多普通聊天機器人無法勝任的問題。

在 GPT 剛推出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說這是帶著100 個博士在你身邊,幫你分析,幫你定義。但當時的 GPT 只是一個大數據融合,然后整合為內容的產出,實際并不是“真正理解上的思考”。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使用 AI 來幫助自己,因為各大科技公司,讓 AI 應用變得更簡單,更貼合實際。比如文生文、比如文生圖、比如文生 PPT、比如文生視頻。科技讓人進步,但科技也讓人退步。每到臨近月底要交作業,很多的學生都會“不約而同”的接住 AI 來幫助自己完成做切,并且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就像上面說的鄰居家的小朋友,很多的時候直接拿來抄,根本不會再去思考,以至于我都懷疑,他們是否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互聯網剛流行的時候,很多人會去網上查資料,會把資料收集下來,然后在進行整合。至少會有自己的思考,會考慮哪些合適能用,會自己進行分類定義,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潤色。但現在,用 AI 思考后,很多的時候連再次詢問都不操作,直接點一下復制就結束了。

如果你以為 AI 工具是在幫你,你支付個使用費用就可以。那我覺得你對 AI 的理解就偏差了,因為你越來越依賴 AI 后,也就意味著你在不斷的降低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這里不是說 AI 不好,也不是說填鴨式教育不好,更不是在說教育的方法過時,而是在強調一個思考的概念。很多的時候,你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在。

切莫讓 AI 付費成為付出思考能力的費用。

二、如何更好的使用 AI

1. 學會 AI

AI 是什么?AI 是個工具,如何把工具用好,是個問題。

一支筆,筆能干啥?

筆能寫字。對,也不對。

筆還可以當個禮物,比如英雄鋼筆禮盒套裝。在寫字之上又有了一個新的定義。

筆還可以當一個傳播工具,比如在筆上面打上廣告。

筆還可以當做一個裝飾品,比如懸磁浮筆,比如周年紀念筆。

筆還可以當個書簽,插在書/材料當中。

筆還能當個工具,比如戰術筆,能直接打擊碎玻璃。

同樣還是這支筆,你是決定用來寫字,還是用來當做其他的工具,都取決于你如何來定義筆。

2. 調教 AI

字寫的好不好看,和筆本身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AI 給的什么答案,和你如何提問是有很大的關系。

有時候我們說 AI 不夠智能,并不是 AI 不夠智能,而是你沒有調教好 AI。

比如你和同事說,針對新出的產品做個海報。同事會主動問你用在戶外/還是公眾號?需要什么廣告語?是否有顏色需求?是否有尺寸要求?是否有其他什么需求。同事會和你溝通后,然后在結合自己的認識和對公司產品的理解進行設計。

但你和 AI 說,針對新出的產品做個海報。AI 不會反問你啥,會直接給你出一個海報,不光是一個海報圖,還會幫你把海報上面的文案撰寫好,讓你可以“直接”拿出去用。

【使用文心一言直接生成】

AI 給的東西是快,但這個“快”是打了引號的,是沒辦法直接拿出來用啊。你都沒說產品是個啥,你們是賣咖啡的,但現在給了個化妝品的海報,咋用?

在前面寫《寫作提示詞指令大全》就說明了,指令要明確:場景、要求、明細。例如:用小紅書風格生成一張咖啡的海報,需要加上咖啡的文案:品味經典,喚醒感官!一杯純正美式咖啡,帶你穿越喧囂。

使用這樣的操作,才能一鍵生成我們想要的內容。

【使用文心一言直接生成】

3. 思考 AI

AI使用的前提,也許是明確它作為一個過程性工具——既非思路的起點,更非成文的終點。我們一直都在標榜自己是聰明的人類,但什么是聰明?聰明又如何來定義?就像現在的 AI 工具誕生,我們是來把 AI 當做工具來掌控,還是讓 AI 把我們當成工具呢?

現實很美好,我們希望的是 AI 誕生后,我們可以喝茶看報,讓 AI 來干活實際,AI 誕生后,AI 在進行琴棋書畫,我們依然在干活。

這是 AI 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問題?

4. 把握 AI

新技術的誕生,一定是科技的提升。而只有人效的提升,才會帶動人類的進步。

當我們不再需要死記硬背知識,需要做自我提升的時候,就需要建立起來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后通過知識儲備、通過思考延伸,逐步的來提升自己。

這當中需要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自己要具備獨立思考和掌握思考的能力。

AI 生成的內容是缺乏人情味道的。

人類生成的內容是有獨立思考精神,甚至有可能是幼稚但言之有理的內容,而不是充滿著機器口語的陳詞濫調。

AI 是個好東西,AI 一定是個好東西,解決基礎,提升效率,降低難度,賦能更多。

但 AI 目前無法解決精、深的問題。

就像前面在說筆的事情,誰來定義筆,誰來規范筆。

三、讓 AI 來結尾

AI,這項跨越時代的普適工具,雖然它的光芒照耀著每一個人,但每個人如何使用它,卻如同指紋般獨一無二,至今,我們仍未能揭開這層面紗,找到一個無可爭議的答案去詮釋。

如何在AI的浪潮中航行,既享受它帶來的巨大推力,又不迷失自我,被其力量所裹挾,這實際上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是對我們自我約束力的深刻考驗。

我們唯有懷揣希望,期待AI技術的未來能夠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時也期盼著,當人類與AI攜手走過這段初期的甜蜜旅程后,能從這段經歷中汲取到寶貴的智慧,提煉出那些能夠指引我們前行的深刻經驗。

專欄作家

老虎~色,公眾號:產品經理有話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3年產品經理經歷,涉及商業設計、業務轉型、產品架構定義、個成成長等方面。自學AIGC落地應用,目前在鴻蒙場景做產品服務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