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板的困惑說起:探尋AI大模型應用的真相

0 評論 244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大模型的應用成為了企業探索的熱點。然而,許多企業在嘗試接入大模型API后,卻發現效果并不如預期。本文將從一位老板的困惑出發,分析企業在應用大模型時可能遇到的問題,為AI產品經理和企業決策者提供寶貴的參考。

“為什么我們接入文心一言API后,效果和人家文小言、豆包的C端產品差這么多?投入了人力物力,卻沒達到預期,你們到底有沒有做好!”

老板的這通抱怨,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團隊成員的層層反思,也讓我們開始深入探尋大模型應用背后的復雜真相。

作為AI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功能時,深入理解大模型的邊界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這就好比建造房屋,我們首先要清楚手中材料的特性與承載極限,才能據此規劃出穩固且實用的建筑藍圖。

一、先明邊界,再談應用

大模型有著令人驚嘆的能力,像是智能對話、文本創作、代碼生成、數據分析等,為我們打開了無數創新的大門。我們要基于大模型現有的能力,去構思與之適配的應用場景。

比如,利用其強大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開發智能客服系統,快速準確地解答用戶咨詢;借助它在文本創作方面的優勢,打造內容輔助創作工具,為創作者提供靈感和初稿。

然而,現實中不少企業老板對技術和大模型能力存在認知誤區。他們常常認為只要接入了豆包、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就能輕松收獲理想效果。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

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成熟的C端產品,如豆包、文心一言等,它們在面向用戶之前,經歷了大量復雜而精細的優化工作。

二、策略與工具的力量

策略的制定對大模型的應用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以問答系統為例,針對不同領域和用戶群體,需要設計特定的提問策略。

在醫療領域,要確保問題表述專業、準確且全面,引導大模型輸出精準的醫學建議;在教育領域,提問策略則要側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知識點。

而工具的搭配使用同樣不可或缺。像向量數據庫這類工具,可以與大模型相結合,用于存儲和快速檢索相關數據,從而大幅提升大模型在處理特定任務時的效率和準確性。

三、前后端封裝的奧秘

前端和后端的封裝就像是為大模型精心打造的“外骨骼”。

前端負責與用戶進行交互,它的設計直接影響用戶體驗。一個簡潔、直觀且美觀的前端界面,能夠讓用戶更自然、流暢地與大模型進行對話。

而后端封裝則涉及到對大模型的調用、參數配置以及與其他系統的集成等復雜操作。通過合理的后端封裝,可以對大模型的性能進行優化,保障其穩定運行,并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進行定制化處理。

例如:在調用文心一言大模型時,通過合理配置后端參數,如調整模型的溫度系數,能夠控制生成文本的隨機性和創造性。

在實際應用中,當溫度系數設置在0.6 – 0.8之間時,生成的文本在保持邏輯性的同時,具有更高的新穎度。

四、API只是提供了發動機

企業老板們需要明白,直接使用成熟的C端產品,就像是乘坐一輛經過精心調校的豪華汽車,能夠舒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

而自行對接大模型并嘗試應用,更像是從零開始組裝一輛車,其中涉及到諸多技術環節和細節把控,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行駛顛簸甚至無法前行。

在AI產品設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以對大模型邊界的清晰認知為基石,結合巧妙的策略、合適的工具以及精細的前后端封裝,才能構建出真正具有價值和競爭力的AI應用。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場AI革命中,充分挖掘大模型的潛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Echo 產品論】,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的邏輯與審美】,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