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微信推出CRM,大廠的邊界在哪里?

1 評論 415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企業微信近期推出了客戶跟進功能,這一舉措被視為其向CRM系統核心能力拓展的重要一步。這一功能的推出引發了業界對企業微信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大廠業務邊界擴展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分析企業微信推出CRM功能背后的邏輯,探討大廠在ToB市場的擴張策略,以及這一趨勢對小微企業CRM廠商和整個行業格局的潛在影響。

最近企業微信推出了一項重磅功能:客戶跟進,相當于企業微信已經具備了CRM 系統最核心的能力。

圖片來源:企業微信

有人質疑:只是通過智能表格添加了客戶跟進功能而已,這也能稱之為 CRM?!

此言差矣。

首先,小微企業對CRM 的要求并不高。

一位 CEO 就告訴我,他的公司用飛書的多維表格搭建了CRM 系統,用起來也很順手。

另外,對于企業微信這樣超大用戶量的產品來說,增加一個全新的功能絕對不是隨心所欲的,一定是確定了做 CRM產品的大方向,才會啟動第一步。

而只要啟動了第一步,后續的產品發展本質上就不是產品經理推動,而是客戶需求在推動。

所以,我大膽推斷,企業微信后續會持續迭代 CRM 相關功能,而且,大概率會成為中國客群規模最大的 CRM 產品。

而這也意味著,面向小微企業的 CRM 廠商有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

這一幕很像當年釘釘切入辦公協同賽道,當時的明星企業比如紛享銷客、明道云基本上就處于倒閉的邊緣,最終被迫進行了艱難的轉型。

但是,頭部 CRM 廠商肯定不會受影響,因為他們現在的主要客戶都是大型企業,他們的業務復雜、個性化需求多,交付非常重,企業微信這種標品,肯定搞不定。

企業微信推出 CRM 功能,背后的邏輯其實就是大廠抑制不住的擴張沖動。

作為 ToB大廠,要不就靠生態(合作伙伴)賺錢,要不就賣自己的產品賺錢。

但生態這一條路并不好走。從近兩年的新聞來看,企業微信也越來越強調自己工具的定位,而不是平臺的定位。

如果靠賣自己的產品賺錢,那擴充產品線就是大廠必然的選擇。

說白了,在中國的 ToB軟件市場,單一產品的天花板實在太低,根本滿足不了大廠的胃口。

你看,飛書作為一家辦公協同軟件公司,卻推出了 HR、項目管理等非常垂直的產品,其實就是這種沖動的典型表現。

但是,ToB大廠也有自己的短板。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人力成本太高。

以飛書為例,2024 年人效也將達到 50 萬左右,甚至超過了一些中國軟件上市公司的水平。

但問題是飛書的人均薪酬成本高,一核算還是虧錢。

因此,大廠擴張的核心邏輯其實就一點:高人效。

這個邏輯也決定了大廠會沿著以下幾個方向擴張:

1)面向小微企業的標品:客單低,但是通用性強、銷量大、輕交付。

辦公協同就是這樣的標品。

另外就是像“多維表格”一類的無代碼標品,可以覆蓋的產品領域很廣,殺傷力也很強。

企業微信通過智能表格延伸出 CRM 功能,就是一個例子。

2)其次是面向大企業的低代碼平臺,交付很重,但是可以讓合作伙伴去交付,自己就賺個平臺費用。

釘釘的 PaaS就是這一類,雖然大部分收入都要分給合作伙伴,但是免去了自己交付的工作。

3)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產品”,本質就是賣資源。

比如大企業為企業微信的“外部聯系人”付費,是真的覺得這個“產品”好嗎?其實本質上是交了一個“過路費”,獲得觸達客戶個人微信的資格。

我個人認為,中國軟件行業未來的基本格局就是:大廠做產品,小廠做服務。

大廠不會去做服務,因為中國企業的低付費意愿支撐不起他們的高成本。

小廠做軟件,配套服務是必選項,否則被替代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交付重是一種負擔,但反過來也是小廠的護身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ToB老人家】,微信公眾號:【ToB老人家】,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微信官方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企業微信出CRM,大廠邊界又拓寬,未來市場更精彩!

    來自遼寧 回復